APP下载

融跨文化知识于初中英语教学

2015-08-10王文端

新课程·中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渗透英语教学文化

王文端

摘 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的能力。”农村初中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即便是小学三年级起就有开设英语课,但小学英语课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因此升上初中也是零基础,很多学生由于知识的大量输入,教师赶功课的需要,上课平铺直叙而使学生不适应,有些学生甚至于对英语失去兴趣。英语作为教育学科的一个主要科目,对学生极为重要。因此,英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有必要融适量的跨文化知识于课堂中,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渗透

从古至今,教师即“传道、授业、解惑”。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加快现代化的建设,因此提高全民族素质是我们的重要责任。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必须注重英语课堂的实效,要纠正只注重知识点、考点的学习,不注重文化背景、文化意识的渗透,这是英语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诚然,有些英语教师在授课中也能结合课本渗透一些文化背景知识,但时常是轻描淡写,或一语带过,他们认为“文化背景知识不是考试考点,在教学中可以省略”。可以说,这么多年来我们教师依然围绕应试教育的指挥棒,观念几乎停滞不前。正因为认识上的不足,在英语这门学科的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及文化意识的讲解这一环节显得仍然比较薄弱。如何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弥补这一不足呢?这需要我们英语教师共同努力。

一、进行跨文化知识输入时要有的放矢

把跨文化知识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应该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细心地钻研教材,努力挖掘蕴含在教材中的外来文化因素,不能脱离课本,空洞地说教。例如,对于初一的学生习惯了国内传统的教育,当别人表扬时会不好意思地说:“没有啦。”“哪里哪里。”我会告诉学生,当英国、美国的孩子受到表扬时,他们会自豪地回答:“Thank you.”我们的教育要求内敛,外国的好多强调要外放。我觉得,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两者的优缺点,让学生学会取舍和判断。尤其对于一些腼腆的学生,我会鼓励他们学习外国学生的外放和那份自信。

二、了解英语文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渗透语言文化,这些内容不见得会直接有益于考试成绩的提高,然而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上到动物名称时,我就补充了不同动物在英汉文化中的理解差异。如,汉语中的狗是卑微动物,相关习语多含有贬义(如“癞皮狗”“走狗”“狗头军师”“丧家之犬”等)。但在英语文化中,dog往往含有褒义,例如 a lucky dog(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再如,green hand这个词的重读音节不同都有不同意思,是“菜鸟,新手”也是“园林好手”。学生觉得不可思议,他们总结道:“原来英语也有多义词啊!”

三、跨文化知识可以结合“本土文化”进行教学

例如,有次在教学“what do you usually have for breakfast?”时,大部分学生根据书本的答案回答:I drink milk and eat bread.这时有个学生小声地说:“我喝豆浆。”我立即就问:“Do you know how to say 豆浆 in English?”——Soy milk。因为两个国家的饮食习惯不一样,英美国家的人平常使用刀叉、吃牛肉、面包,而我们使用筷子、主食大米,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所接触的素材大多是关于英美国家文化、历史与现状的,有时在课堂上翻译一些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让他们有“学有所用”的感觉,这能驱使学生乐于参与语言实践,在运用中获得心理满足和成就感,成功的体验和满足感能激起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使之产生巨大的内动力。

英语学科跨文化意识的教育过程,应该是教师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和实际需要,将外来优秀文化、优秀文明与我们融为一体的内化过程。作为英语教师,应当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丰富的资源,恰当运用传统的抑或是现代的教育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充当引导者、评价者等角色。总之,在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应有恰当的位置,每一个教师都不应该把它看作是“鸡肋”,更不应把它看成一种负担。作为英语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更要让学生了解跨文化交际和意识,这是民族和时代进步的需求,更是一种责任。让我们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按照英语教学的自身规律,自觉地让自己整合外来文化,不能一味崇洋媚外。

参考文献:

王笃勤.初中英语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8.

编辑 韩 晓

猜你喜欢

渗透英语教学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