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人文素养教育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与研究
2015-08-10刘云龙
刘云龙
科学人文教育是新世纪新教育的价值观,有科学精神的人文教育,才是有价值的人文教育;有人文精神的科学教育,才是有价值的科学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两者紧密相关,在新世纪应相互渗透,走向整合。数学教学,使学生理解知识仅仅是一个方面,更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我觉得加强数学教学中的变式训练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变式其实就是创新。实施变式训练应抓住思维训练这条主线,恰当地变更问题情境或改变思维角度,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多问、多思、多用等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深刻性。因此,合理地设置相关变式训练实例,巧妙地解决数学教学中一些生成性的问题,实践教育智慧,建构开放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成为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渗透的科学人文素养教育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每一个学生为本。这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需要全体教师加以落实的要求。“以人为本”还需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有这样一段:“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三、数学变式训练研究总结
数学课堂的变式训练策略试图在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行为习惯和教学效果上力求突破,通过较多的动手实践和交流探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通过设计的变式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意识,也很好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循循善诱,使学生跟着一起动脑、动手,且让学生去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课堂气氛,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其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思维,并且让学生去总结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升学生学习效率,让数学教学不再空洞乏味。
因此,以下两点是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到的地方:
首先,课前精心的预设是课堂精彩生成的基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于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所以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预设,这也是有效课堂教学开展的前提,因此要重视预设。
其次,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因此再精心的课前预设也无法预知全部的课堂生成。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发生诸多的意外。但是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灵活应对,将科学人文主义情操陶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不仅可以起到培养学生兴趣的作用,还能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誗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