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的才是最好的
2015-08-10刘灯
刘灯
教育是用言语和行动长期浸染、熏陶,进而改变生命的过程,进程缓慢而值得期待。但这个过程中长期的量变仍需要关键时刻的质变才能促成真正的成长。课改给了孩子更多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机会,机会中也多了些对孩子新的更为全面的挑战。教育者如果可以捕捉孩子成长的瓶颈、困惑,在其“愤”“悱”,甚至是“怒”的时刻,给予孩子恰到好处的教育,课改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即时的教育需要对孩子成长阶段特点具有前瞻性。这时的即时性体现在基于共性的年龄段思考,比如,初一孩子应该完成习惯和品质培养;初二孩子应该关注其叛逆期的思想变化和内心成长;初三孩子更多应该是学习品质和内心力量的历练。在这样的大方向下,教育者心中有数,教育的过程既适合孩子成长本身也有递进性。
可是,生命与集体永远有其不可替代的个性,同一时段同时向前的生命总有各自不同的姿态和需求。或是成长的环境促成个性迥异,或是性格不同导致同一结果不同的心态,或是相似的个性形成风格独特的集体。这时的教育更多需要根据生命本身、集体特点、处事反应、处理态度,给予即时的察觉、关注与适合的引导。
本学期刚开学的达人秀上,大七班的李同学上台弹奏了一曲《春来江上》。未上台之前,作为班主任,我跟大多数学生的想法一致,这个姑娘平时邋遢、作业交不了、东西总忘带、说话含糊不清、表达自我缺乏自信,这样的姑娘去弹古筝?我没有拒绝和阻止是不想打击孩子。台上的她演奏得出神入化、专业而投入,台下的我和其他孩子听得安安静静,惊讶得瞠目结舌、面面相觑。古筝声声在震撼着我的内心,孩子下台后自信的笑容倒映出我的浅薄与惭愧。我心里悄悄地感慨,所有的生命都有它最闪亮的一面,无论它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眼前。人无完人,面对所有遇见的人都应该心怀敬畏、谦逊,待它慢慢走近,看清时总会有让我们欣赏的
美丽。
我看见那么多学生有着跟我同样的眼神。自然我想到了,那么多不融合、不团结的组、那么多要求调组的孩子、那么多迟迟没有进步的孩子、那么多桀骜不驯的展示……所有独生子的狭隘、纠结以及成长中无法融入人群与集体的烦恼都来自于孩子跟我一样缺乏谦逊认识他人、静心解读他人、抛却自我中心、看得见别人闪光点的优秀品质。
我用了一节课讲述我在操场上种种的思考。我先写下第一句“每个人都应该努力拥有别人羡慕的闪光点”,我告诉孩子我不只要表扬这一个学生,更多的是期待每个人把她当一面镜子,照出我们眼光的短浅和自我潜心努力的缺失,我们很多时候总是陷入抱怨与指责的情绪漩涡里,让自己变得迷茫而懒惰,没有成长,失去幸福。然后让孩子们说说,我们通过简单的努力就可以让自己拥有哪些品质成为自己的闪光点?他们众说纷纭,我们可以没有如她一样的艺术特长,但是我可以比别人更勤奋、比别人更热心、比别人更诚实、自习时候比别人更安静……种种新的认知,他们一下子觉得自己要做的最简单的努力都不到位,根本没有资格和时间去指责别人。
这时候,我用自我反省与愧疚心情的表达引出了第二句话:“每个人也应该让自己拥有发现别人闪光点的智慧。”我们除了有潜心努力、发展自我、改变自己的勇气和勤奋之外,更要有欣赏他人、发现美丽、向所有正能量看齐的智慧。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人,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接下来,我让他们做游戏。我说,我们猜猜谁会是组里总受表扬的?谁最善于发现他人不易察觉的优点?五分钟的独立思考、冷静观察、言语梳理,每一个站起来的孩子的发言都让我觉得夸别人的人那么聪明智慧、被夸的人那么内秀而努力。发言中,我看到了开学以来,唯一一次孩子们彼此真正欣赏的眼神,唯一一次孩子们对这个集体温馨与幸福的体察与珍惜。
之后,依然有个别孩子会来表达自己与组员的不和,希望调组的愿望。每到这个时候,我就把这两句话抄写在一张纸条上,交给他认真默读五分钟,重温那节课内心的触动与收获。一个小男孩儿拿着字条不到五分钟就要求离开办公室了。
另外,教育即时的理念也应该在家长会上,适时地教会家长。引导家长了解孩子每个年龄段的特点,理性而智慧地捕捉孩子生活中的教育契机,让孩子在生活的点滴中慢慢实现内心的改变,不教条,有利于缓和亲子矛盾,让孩子看到家长思考生活的智慧。教育效果会更加理想。
即时的教育,让孩子觉得班会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不再是老师用来说教的工具,而是每个人发现自我、学会相处、抛掉缺点、内心幸福交流成长的机会。我也第一次体会到,即时的教育可以如此生动,如此促人深思,即时思考与分享也真正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教育了孩子,幸福了老师。
但是,不可不说的不是这个契机可遇不可求,恰如其分的引导,多一分则会沉重而让心灵排斥,少一分则不够力度流于形式和过程,这个度的把握需要我们从教者不断强大自我的胸怀去包容、历练自己的经验去应对。分寸之间,需要拿捏,需要思考,需要智慧,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王玲.浅谈课堂教学即时性评价[J].教育教学论坛,2011(34).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