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不必“贤”于弟子
2015-08-10王凤杰
王凤杰
作为一名初中毕业班的数学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升学压力让我喘不过气来。尽管也时常想努力转变一下自己教与学的模式,但总担心会影响教学进度,影响学生成绩。一节辅导课突然点醒了我……
那是一节很平常的辅导课,我将自己认真准备好
的辅导题目完成后,还剩了点时间。这时一位学生拿出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问我,我一时没有找到思路但又
不能说自己不会,情急之下,就让这名学生将这道题抄
到黑板上,让学生讨论讨论,这样在学生讨论时我就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学生立刻读懂了我一反常态的沉默,饶有兴致地大加讨论起来,自发地组成若干个讨论小组,有同桌间互相讨论的,有前后桌研究的,他们见我百思不得其解在苦苦思索的样子,非常兴奋,终于有题把平时气势凌人的老师给难倒了,有一名学生
干脆拿着笔本离开座位来到另一个组中间。很快,我也找到了解题办法,本想让学生静下来,但是学生讨论的热情让我无法阻止,只好走到学生中间去倾听,让我震惊的是,有两个小组已经找到了解题思路,正在演算和推理呢,而其他小组也提供了很多有用信息。时间一分一秒地在流逝,课堂由喧闹恢复了平静,学生聚精会神地在草稿纸上演算着,其中有一个数学成绩并不突出的学生竟用不同的方法巧妙地解出了此题。我眼睛顿时一亮,“你真棒!”赞美的话脱口而出,下课的铃声就在这个时候响了起来。
下午第七节课刚下课,科代表将一叠学生所解的习题答案放到我的面前,其中有两名我示意做错了的学生的答案,还写了自己犯错的原因。我认真批阅了所有交上来的每一份答案,并都一一给了鼓励性评价。
第二天,我“耽误”了一节课,让学生用他们想到的各种方法讲了这道题,学生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学习数学的热情空前高涨。这节课之后我思考了很多,新课程教学提倡生成性,一本节课如果一味地按照老师设计的步骤去授课,学生的思维就不会被打开,也不会这样深刻。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和创造性。学生作为课堂上平等的一员,有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的自由和权力。教师要正视学生的错误,因为错误也是一种学习资源,正因为出错,才会有点拨、引导、解惑,才会有教育的敏感、机智和智慧。只有出了错,课堂才有生成。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会灵动,才会体现课堂的价值。课堂上教师要学会宽容学生、欣赏学生,更要向他们学习;要善于去捕捉、发现和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方面涌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要进行梳理,然后把有价值的信息和问题转化为教学问题,纳入教学内容,成为学生生成的出发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者不要包办代替,能让他们自己解决的问题就大胆地放手给他们自己解决。做老师的要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间去,和学生一起享受学习的乐趣,一起发展。一节数学辅导课,让我真正明白了师真的不必“贤”于弟子!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