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窗里窗外都是语文

2015-08-10陈立新

新课程·中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课文文本教材

陈立新

生活中处处是语文,时时可以学语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确,沉浸在“自留地”,拘囿于文本,忠实于课文里的做法,只是一种教育理念上的短视和狭隘。好的教师,或在语言文字的深处,或在人文生态的细流中,引领学生走得更远;好的课堂,“窗里”和“窗外”都是语文,小狗、花朵、泉水,云朵、美、真理……这一切才构成了厚重、丰富、精彩的语文课堂。

例如,教师在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斑羚飞渡》的教学中,进行了以下探究延伸:

(1)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试给狩猎队写一封信,谈谈对这件事的看法。

(2)《“诺曼底号”遇难记》中哈尔威船长:“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这样的引用和延伸,唤醒的不仅仅是孩子们思维的细胞,同时也唤醒了孩子们的爱心、勇气、利他等精神层面的细胞。此位教师引导学生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既扎根于现实,又引领学生接触现实中的例子,借助更多原生态的材料印证课文主旨,看清文本深处的那些意蕴十足的东西,足以成为语文教学中的典范。

余光中说,教师教学应该“左右逢源”,不该被规范绑得死死的。这和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其实是一个意思。的确,学生应该与文本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和阅读积淀,去文本之外进行大面积的阅读、对话和扩展。对于语文学习中的初中生来说,扩展和延伸的意义就在于:它所打开的精神版图越开阔,学生就愈能发现语文的广博,发现作者的智慧,发现自我的价值。语文教师如果不想止步于脆弱单薄的课堂,就一定不要只关心课文上那些文章,还“嚼烂嚼碎”了喂给学生,一定要让学生与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零距离,一定要打开更多个敞亮的路口或窗口去探究、去辨析、去领悟,如此,学生才有可能充分打开自己、充实自己、滋养自己;如此,才能使静止的课文生动起来。才能使沉闷的课堂沸腾起来,才能使干瘪的自己丰满起来。

?誗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课文文本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