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兴趣热点 培养地理素养

2015-08-10钟茜

新课程·中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活动课堂学生

钟茜

地理是一门与自然环境、人类生产生活紧密结合的学科,初中地理课程内容注重地理事物的差异性,从宏观上看,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基本地理素养的重要时期,为学生形成合理的世界观、环境观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地理学习的兴趣热点,可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使学生的地理体验更加丰富,有利于增强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笔者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和学习特征,围绕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目标,在课堂内外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活动设计,从章末活动、地理特色作业及户外课堂三个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一、章末活动的编写

在“知识与能力训练·地理”中,每一章练习题后,均有一个名为章末活动的版块,笔者参与了这一部分的编辑工作。这一版块的设置目的是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以致用”,培养综合能力,巩固和深化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提问”——鼓励学生针对所学内容提出自己的思考和问题;二是“实践”——学生在若干个与本章内容相关的地理实践任务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任选一个完成。其中实践活动的设计以丰富学生的地理感知、鼓励学生表达、推进地理信息的阅读为主旨,基于课程标准,是教材、课堂的课外延伸。笔者根据自己对课标的理解,有所侧重地对实践任务进行设计:

针对课标中的“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技能。”笔者设计了一些地图方面的实践任务,切入点是能调动学生“兴趣热点”的问题。例如:

七上第一章的章末活动中,实践任务之一“特色地图——小区内的垃圾桶是如何分布的?你家附近的流浪猫经常出没在什么地方?你最经常去哪些地方?请用地图把这些有趣的信息表达出来,画一份‘独一无二的地图”。学生在学完地图的三要素后,兴趣热点在于“画地图”,而“画有趣的地图”实际上是借助学生感兴趣的地理信息来锻炼描述地理环境的一种方式(如图一:学生在特色地图中所使用的图例)。选择这个实践任务的学生在落实基础知识点的同时,也锻炼了地图绘制的能力。

除了“画图”,通过实践任务来培养学生“用图”也是地理信息分析能力的基础。例如,七下第六章的实践任务“货币地图——欧元是自罗马帝国以来欧洲货币改革最为重大的结果。欧盟27个成员国中已有超过半数的国家加入了欧元区,也有一些欧洲国家仍保留使用本国货币。请在一幅空白的欧洲行政区划图上,用不同的货币符号标注出这些国家,并罗列出你感兴趣的货币知识。”这个实践任务是以主题地图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货币是一个比较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信息热点,在学习完欧洲西部的知识后,借助地图来归纳、表达货币信息,既可以锻炼用图技能,又可以让学生从地理的角度了解货币知识。学生在完成实践任务的过程中,总结出自己发现的“货币地理知识”:如货币名称与地理有关,挪威、瑞典、丹麦的货币都是“…克朗”。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还可能得到知识的迁移和拓展,例如发现与俄罗斯接壤的欧洲国家,在语言方面会通用俄语。

在落实课标的过程与方法方面,“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善于发现地理问题,收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往往需要通过具体的学习任务来实现。根据学习特征差异,设计相关实践活动时,除了创设兴趣热点,也需要在难易程度上有不同的侧重要求。例如,难度较低的地理信息收集任务,应鼓励学生有创意地呈现收集的信息,图二是七下第六章实践活动中一位学生收集的五大洲“世界之最”。学生创造性地将经纬位置、景观图片、气候特征等丰富的地理信息融合在一张纸上,使世界之最的知识不再是单调的记忆,增强了本章地理知识的整体性理解。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而言,实践活动的设计问题可以比较具体化,着重培养思辩能力。例如,七下第六章的“援非之我见”,学生借助所学的地理知识,对这一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可以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锻炼学生“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的目标。

课标中的“增强防范自然灾害、保护环境与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是地理教育在社会责任方面的具体表现。笔者在七上第二章的实践活动中针对这个方面设计了“自救常识——了解自己住宅的抗震指数、自己所在区域内的临时防灾避难场所,设计一个家庭使用的“救生包”,并将地震来临时的自救常识列在作业本上。”“湿地中国——中国的湿地面积是亚洲第一,但是资源保护却处于落后的情况,通过浏览“湿地中国”网站,学习相关知识,简要分析湿地资源对我国生态环境及社会发展的影响。”等,这些实践任务均是一些引导学生在课程内容以外,关注切身所处环境的实践活动。这一部分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通过测试数据、拍照、录制视频等多种方式,并利用课堂与同伴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热点。

二、地理特色作业

除了章末活动之外,地理小制作、地震漫画、知识树等具有地理特色的作业,也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提升学习动机的有效方式。

地球运动、时区知识以及等高线地形图,对初中生的空间思维有一定的要求,学生在动手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可以融入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在设计、选材、制作的过程中,表现了自己的审美角度及创新能力。在选材方面,鼓励学生以“环保”为首要条件,废物利用更能考验学生的智慧。在设计方面,鼓励学生以“符合地理事实”“原创”和“实用”为基本要求。当学生得到足够的发挥空间,其创造力和智慧也就有可能得到更好的展现。以“时区盘”的小制作为例,时区计算是地理课程学习中的难点,理解这一知识点需要一定的立体空间思维,而课本内容往往是平面的,学生对空间和时间的知识内化有一定的困难。但是通过动手制作时区盘,学生可以逐渐建构起全球时区分布及应用规律的空间认知模型,起到了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的作用。教师对小制作的学习任务给予足够的时间,并且建立鼓励机制,学生会很乐意让自己的小制作赏心悦目。在这种学习动机下,学生作品往往能够体现出独特的美感,并且极富创造力。图三是学生利用废弃的透明胶纸筒和纸皮做成的立体时区盘。

教师还可以利用长假、寒暑假,布置一些贴近学生兴趣热点、但由于耗时较长,无法在平时布置的作业,如地震漫画(图四)、台风观察报告(图五)等。大部分学生对这些难度不大却又能让他们“一展身手”的地理特色作业兴趣盎然,是课程非常有益的延伸。

三、户外地理课堂

利用校园环境,把地理课堂搬到户外,增加课程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可以增加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合作性。例如,在七年级的“地图上的三要素”这节课上,教师可以选取“实地测量、制作校园运动场地图”作为课程内容,通过软件谷歌地球,事先准备一张“底图”,学生以2~3人为小组(图六),自己准备钢卷尺、指北针,用一节课的时间,在运动场上测算“底图”的比例尺,并使用指北针确定实地方向,仔细观察运动场上的地表事物,设计出对应的图例(图七)。

通过这种户外课堂,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感知体验更加丰富,可以有效落实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地理知识包罗万象,生活中有大量的课程资源,教师选择贴近学生兴趣热点的问题,结合课标要求进行活动、作业的创设,既可以使地理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趣,也让学生在课堂内外有更多接触地理知识的途径。地理素养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但一部分实践活动,需要利用课堂时间进行讲评以及分享方能达到最佳效果,如何在渗透实践活动的同时,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是我们需要更多思考和关注的问题。回归地理教学一年,笔者在深圳市教研室组织的多项教研活动中受益良多,以上仅仅是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感想,恳请同行多批评指证。

?誗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活动课堂学生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