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的有效拓展
2015-08-10张凤祥
文言文一直是初中生的学习难点之一。学生们经过三年学习,不少人达不到《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中考文言文考试结果与笔者预想的也有较大距离,其中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笔者以为最重要的是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没有培养好。而要想改善提高,行之有效做法是进行拓展阅读。那么,在文言文教学中进行有效拓展应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精选材料,强化训练
在日常教学中,文言文训练并不少,尤其是在复习阶段,文言文训练更是一个重点,但不少老师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训练,学生也是为了学习任务而训练。教师应该认识到,训练的目的是增强能力,如果在教学中随意地找个材料,对题目也不反思、筛选、调整,不仅浪费学生的时间,也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因此,训练的内容及方式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材料与试题的难易度要适中。选文太难,学生不知所云,无法下笔;太易,强度不够,起不到训练的作用。比如,学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有试题将袁中道的《岳阳楼记》与之比较,笔者觉得袁文中有众多词句(如“愀然”“泫然”“入为名谏议”等等)对于初中生而言还是比较难的,如此比较,效果自然不佳。因此笔者对它补充了必要的注释,降低了难度。如果选文较好,而有的题目难易不当,教师也应据学情作必要的增删或变化,不能采取完全的“拿来主义”。
(二)“自主”与“合作”的训练方式相结合。现在老师一般的训练方式是:先布置材料,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老师与大家一起校对答案,学生更正。这样一来,学生们会因为形式单调、所答错误较多而逐渐失去练习的兴趣。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后,可以先进行自我评价,自主反思;后相互评价,找出差异;再合作探究,寻求原因,从而刺激其思维。这样,必然会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使之印象深刻,经久难忘。
(三)要注重方法的指导与知识点的归纳。笔者觉得这是拓展训练最重要的一点。“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老师再来评价点拨,提示注意点,教给好方法,引导他们及时归纳各类型知识点,从而使其触类旁通,成为善学之人。比如,教给学生文言文翻译的技巧:留、替、调、删、补;归纳一些规律:“然”字放在形容词后表示“……的样子”,而放在句首常表转折之意;“之”用在主谓之间是表示无实意的助词,而放在谓语后则是代词,等等。
二、激发兴趣,丰富阅读
我国文化典籍浩如烟海,其内容博大精深。遗憾的是几乎没有学生会主动阅读文言文作品,老师们也不重视引导与指导。其实,学好文言文离不开阅读,而阅读又离不开兴趣。老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在平时实践中,笔者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做。
(一)充实课文内容。教材中有不少文言文都是节选片段,内容不全。比如《赵普》(苏教版七上)侧重表现主人公“能以天下事为己任”的品格,这容易使学生认为赵普是一个非常高尚的人。其实,赵普曾受贿,曾违法营建官邸,又曾庇护部下贪赃枉法,存在人性的不足。讲完课文后笔者说:“赵普一生三次出任宰相,你们知道他仕途起伏的原因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阅读热情立刻被调动了起来。于是笔者趁机补充相关材料,使学生对赵普的认识更全面、更客观。
(二)寻找相似文章。通过相似文章的比较阅读是训练学生文言文能力的常用方法,它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内容相关,容易调动学生阅读的热情。如同一作家的不同文章(柳宗元的《黔之驴》与《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不同作家的同题材作品(袁中道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内容相近的文章(《送东阳马生序》与《黄生借书说》)……为了完成比较作业,学生必须认真阅读新文章,并联系所学课文,再分析,比较,解答。这样,巩固旧知和拓展新知都有了保证。
(三)扩展阅读材料。教材中文言文的数量相对比较少,课堂学习时间也很有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教师还应在课内教学基础上激励学生广泛地阅读一些浅显的文言作品,比如,看了以历史为题材的影视剧后,可引导学生阅读《史记》《战国策》等史书中有情趣的片段;学了春秋战国史后,可引导学生阅读《孟子》《韩非子》等诸子百家散文。如此长期扩展阅读,不仅能丰富学生文言文知识,提高其文言文阅读能力,也对他们的思辨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当然,文言文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各人也自有成功的经验,但笔者相信,只要抓住文言文特点,采取合理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热情,一定会使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有所提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张凤祥 江苏省高邮市南海初级中学 22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