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就业市场需求作为应用写作教学的风向标

2015-08-10冉正宝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文学院市场需求学期

应用写作教学肩负着三个层面的任务:一是看书本,把过往固化的知识理论传授给学生;二是看工作,为学生提供一般岗位所需的写作范式;三是看市场,帮助学生提高应对特殊岗位的写作能力。

前两个层面体现了应用写作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征,是当下文学院(中文系)的普遍做法。这种做法既照顾到了高校传播文化知识的主功能,又面向了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是一举两得的做法,也是看似科学的做法。但这种做法存在一个问题,即因知识理论的固化和写作内容的范式化,而产生脱离和难以适应就业市场需求变化的问题。

后两个层面体现了应用写作教学“实践与市场相结合”的特征,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对文学院(中文系)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评价体系、教学方法等进行系统考量和改革,把市场需求作为应用写作教学的风向标,打破传统培养模式,灵活而科学地布局,敏锐而及时地调整学习内容,让基础学科培养出的人才也能成为应用型人才。

一、忽略就业市场需求的现状

(一)写作教学目的的现状。文学院开设写作课的目的虽然很明确,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会写适应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的文章,但实际上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师引导,都使学生偏向于“文学写作能力”的提高,大多数学生会写散文、诗歌、小说或戏剧等,若要写出一篇应用文,比如党政机关的公文或起草一份格式合同书等,就往往不知道具体规定,显得无从下手。而从就业市场对文学院学生的需求岗位来看,绝大多数不需要他们会写文学作品,需要他们写出的是实践性和岗位性较强的应用文。

(二)课程设置的现状。写作是一门实践性、渐进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但目前的课程设置并没有完全体现出这些特征。以笔者所在学院《本、专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文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汉语言(师范,本科)专业课程模块中,基础写作课没有安排在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中,只出现在专业课模块1中,总学时75课时,在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开设,新闻写作出现在专业课模块2中,总学时34课时,在第三学期开设,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中则没有一门与写作相关的课程。从第四学期一直到第八学期,是没有任何写作课程的。从这个课程设置中可以看到,文学院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最重要的写作课程是缺位的,更缺乏应用性很强的相关写作课程。

(三)教学内容和评价体系的现状。当下大多数文学院的写作教学内容仍然沿袭传统的习惯,为学生订购一本理论知识非常系统的教科书,然后按章节按部就班地讲解。偏向理论知识的写作内容显然与迅速发展的网络写作是脱钩的,也导致了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思想隔离,教学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现实需要。同时,对学生掌握实际写作能力的评价体系也仍然在延续传统的一般模式,即学期末出一份120分钟的试卷,满分100分,其中基础理论知识占60℅,写作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占40℅,很难考核出学生的真实写作水平,往往分数高的学生,写作能力不一定高。

(四)写作教师的教学现状。信息化时代的教学资源无限丰富,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多年来一些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课堂上气氛沉闷,沿用满堂灌的授课方式,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课堂和生活脱节,教学内容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课下教师指导学生的作文方法大众化,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形成学生的作文“千人一面”的局面。另外,教师的理念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发展,面对互联网许多教师还是传统的纸质文本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束缚了写作空间和写作效益的发展。

二、重视就业市场需求的意义

(一)理念上的更新意义。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意味着我们的教学从偏向理论到重视应用的重大转变。写作教学也经历了这场变革,精英教育阶段的教学偏向写作学理论的灌输和作家、专门写作人才的培养,而大众教育阶段的教学应该注重写作实践和人人都能写出运用于生产和生活当中的应用性文章。因此,重视就业市场的首要意义便在于从理念上彻底抛弃精英教育阶段带来的“贵族思想”,放下身段,谋求写作教学与社会需求同步发展的时代理念。

(二)课程布局上的重建意义。高校的人才培养依赖于科学合理的课程布局,它往往决定了人才的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学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写作课程的布局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要求,从普遍性上看,写作课程和其他课程一样都比较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播,在文学院(中文系)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基础课中不可或缺的就是《基础写作》课程,这门课程设置在一年级,就是为了加强基础和打好基础。然而从特殊性上看,写作课程还有其应用性的特征,因此对课程的布局有了明显的延续性需求。重视就业市场的第二重意义便在于从课程布局上重建写作课程只开设一个学段的弊端,顺应写作教学和写作学习的一般规律,形成四年内的写作训练的长效机制。

(三)教学方式上的创新意义。理念上的更新和课程布局上的重建,倒逼着传统教学方式的改变,一根粉笔加一块黑板、一本教材加几次作业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把写作指导和写作提高的全过程包揽下来。写作教学方式应该发生深刻的改变,从教学资源的提取运用到指导方式的归并简化,都要顺应理念和课程布局的变化,既立足于课堂,又能走出课堂,让写作教学充满活力,让学生真心喜欢写作,在兴趣的驱动下获得有效的写作能力的提高。重视就业市场的第三重意义便在于从教学方式上改变学生害怕写作的心理,让写作回归社会需求和务实应用。

三、建构就业市场需求的机制

(一)明确课程设计宗旨,重建写作课程,形成渐进机制。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学生未来求职岗位的特征,写作课程应把“所学为所需”作为课程设计的宗旨,注重实用性,改革传统的写作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体系,向应用写作教学方向发展。具体改革内容是:一要根据未来工作岗位需求确定应用性的写作课程和教学内容,增强与一般或特殊岗位的吻合度;二要根据不同专业(汉语言、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秘书学)设计教学任务,增强针对性与适用性;三要根据写作的规律,在第一学期至第三学期的原课程设计基础上适当在第四学期至第八学期开设相应的写作课程,体现写作课程的渐进性特征。

比如在《基础写作》、《新闻写作》和《应用文写作》三门课程的基础上,增设应用方向的写作指导课程:《党政机关公文写作》、《企事业秘书实务写作》、《商务文书写作》、《公关应用文写作》、《广告文案策划写作》、《网络应用文写作》、《学年论文指导》、《毕业论文指导》、《公务员申论写作指导》等。

通过对原课程和新入课程的调整与分配,实现一年级布局写作理论基础课程,二年级布局应用写作基础课程,三年级布局应用写作一般岗位课程,四年级布局应用写作特殊岗位课程。

(二)改良教学机制,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增强实效性。任务驱动模式是在老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探究型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对选定的文种进行分析、讨论和整合,最后通过讲课任务的完成实现对该文种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在整个讲课过程中教师扮演倡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教材提供的知识是学生备课、讲课的助手和建构意义的对象,多媒体是学生用来辅助讲课、实现个人创意的工具,最终要形成以“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为主要结构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三)形成模拟工作情境和深入实际工作情境双结合的长效机制。一是要在课程教学中模拟未来工作情景,让学生对具体工作中需要的文稿有全面完整的把握,对文稿进行适当的整理修改,制作成讲稿及幻灯片,与老师和同学形成分享。二是设立包括政府、企业、学校和媒体等在内的学生应用写作见习、实习单位,定期组织学生深入具体工作情境中,体验应用文写作的一般流程和内容,并在相关单位的具体工作环节中加以实践。

(四)以精品课程网页建设为契机,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形成应用写作资源的共享机制。应用写作教学的网络教学资源很多,但缺乏有效的整合,建设一个专门的网络平台将是应用写作教学改革内容中的一个重点。可以把课程标准、教学进度计划、教案、课程考核方案、授课PPT、授课讲义、试题库以及例文库都发布在网上,教师利用这个平台,共享和继续建设课程资源,学生可以从平台及时获取最新的资讯,也可以随时获取写作的模板和范文等。

市场需求是应用写作教学的风向标,市场需求什么,我们就要生产什么,否则就是闭门造车,浪费高校教学资源。应用写作教学既要突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理念,也要突出实践与市场相结合的理念,惟其如此,才能让文学院毕业的学生能文能武,成为能够迅速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注:本文为作者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优秀本科教育”定位下的应用写作教学改革研究》[(编号GDJG2014244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组主要成员王濯巾、刘万里、陈红旗、石朝辉。立项批文《关于公布2014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本科类)立项名单的通知》粤教高函〔2014〕107号)

(冉正宝 广东嘉应学院文学院 514015)

猜你喜欢

文学院市场需求学期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文学院学人新作
关于奔流文学院举办第十五期作家研修班的通知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麻纺标准紧贴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不旺 红枣行情暂稳
刘慈欣文学院揭牌仪式
全球磷肥市场需求减少
咏 河 大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