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驱动下的文化产业集群升级研究

2015-08-10夏杰长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集群文化产业升级

王 娜,夏杰长

(1.北京联合大学 管理学院,北京100101;2.中国社会科学院 财经战略研究院,北京100836)

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以其高附加值、高辐射性、高渗透性、知识密集性和低能耗等特点倍受各地政府的重视。各地也纷纷出台多种政策举措培育或扶持当地文化企业连片发展、扎堆聚集,力图在短时间内形成“集团优势”或“协同优势”,并以此为突破口做大做强当地文化产业。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部分地方政府片面强调土地、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创新、创意能力才是文化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创新型或创意型企业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事实上,只有充分发挥创新或创意要素的作用,一个地区的文化产业才能步入良性增长的发展轨道,实现产业分工地位的不断跃升。否则,就有可能被长期“锁定”在价值链的低端环节,陷入悲惨的贫困式增长。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产业集群升级的相关理论,以北京市所属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试验区的八个文化产业集聚区为例,分析创新对服务业集群升级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政策建议。

一、产业集群升级相关文献评述

产业集群的升级通常指集群作为一个整体的成长。刘芹认为,产业集群升级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一种是内部升级,即在集群内部通过企业间的竞争与协作、创新的不断涌现来完成企业自身的成长,如企业规模的扩大(量的因素)和企业内部结构优化、管理创新等(质的因素);另一种是通过纳入全球分工,嵌入全球价值链(GVC)完成升级[1]。Kaplinsky 和Morris 提出了全球价值链中产业升级的四种方式,即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链条(跨行业)升级。无论产业集群通过哪种方式完成升级,其动力都来源于集群内的企业的成长。因此,产业集群的升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内部企业的成长。一般认为,不同的经济学家对企业成长的本质认识并不相同,新古典经济学就认为企业是一个从投入到产出的黑箱,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生产行为表现为一系列生产函数,在既定成本下寻求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成长就是企业规模的扩大,最终达到平均成本最低的最适规模。对企业的本质进行经典论述的科斯(1974)认为,企业的存在是因为某些交易由市场完成成本太高,企业可以将交易成本内在化,企业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只不过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由市场机制来调节,企业是由命令或等级制度来配置资源,此种情形下企业的成长就是交易范围的扩大。虽然研究视角的不同带来了学者们对于企业成长理论的认识并不一致,但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就企业的成长机制基本达成一致,即内部成长机制、外部成长机制和网络化成长机制。无论通过哪种途径成长,作为其整体组织形式的产业集群也得到了升级和成长。在现有的研究中,对于产业集群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来完成升级的研究较多(钱平凡,2003;刘奕、夏杰长,2009[2];曾咏梅,2011[3]),这些研究一方面关注产业集群通过纳入全球分工达到升级;另一方面,大多数研究对象都局限于制造业集群,对于服务业集群的研究较少,对于文化产业集群方面的研究就更为稀缺(康小明、向勇,2005[4];刘奕、夏杰长,2009)。在创新与产业集群升级方面,许多学者都关注产业集群内部的协同创新网络和协同创新机制,如刘哲明(2010)以“珠三角”的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对产业集群空间集聚进行了测度,其研究表明,产业过度集聚对产业升级不利,应对集群内企业进行创新成果保护,建立创新网络来促进产业集群升级[5];产业集群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可以通过与区域创新的互动来维持,可以从技术、人力资本和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6](吴迪,2012),而专门讨论创新与文化服务业集群升级的实证分析还较少。与其他行业略有不同,在文化产业集群成长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创新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约瑟夫·熊彼特在其经典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的:创新是企业家将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进行重新组合,引入生产系统从而获得高利润的过程;二是创新(创造)本身就是文化创意产业链的一部分,并且是产业链的首要环节,是创意产品生产和规模化的基础。

二、北京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近年来,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迅猛,产业规模不断增大,目前已位居全国前列。一方面是因为北京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优势;另一方面是因为北京创新要素相对富集,创新要素已成为促进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北京市政府历来重视对创新环境氛围的积极营造,2006 年11 月,北京市相关部门就研究制定了《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从放宽市场准入、完善准入机制、支持创意研发、鼓励自主创新等八个方面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2012 年,北京市设立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简称市文资办)。2014 年,文资办编制了国内第一个省级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建设发展规划(2014—2020)》。北京市文化创意服务业产业功能区拟以北京市30个市级文创集聚区和国家文化园区为主要载体,同时借鉴中关村“一区多园、政策覆盖”的发展模式,着重加强各园区产业创新协作,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业集群。其中,北京市政府特别强调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中创新、创意、创造的重要作用,也十分注重对创新型文化企业或行业的培育和扶持。

北京市统计局2006 年发布的《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把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为9大类,包括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其他辅助服务。2014年,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活动单位的收入为11 029.0 亿元,比上年增长9.5%;收入增长最快的是艺术品交易,其次为广播、电影、电视和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活动单位行业从业人员比上年增长2. 2%,为109.7万人。这说明,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在不断增大,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同时,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已认定30 个文化创意服务业集聚区,文化产业呈规模化、集中化发展态势。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2013年,包含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播服务等的文化创意企业数量达到4 949 家,总收入达到4 049.9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2 年增加7.1%。由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一区多园的格局,所包含的园区涵盖了北京市批准的文化服务业集群中的四个,且集聚区内的企业大多都是从事软件、信息和互联网相关服务,从其类别上看都属于文化产业,而且这些行业的创新动力尤其是技术创新动力更强。基于此,本文将以这些行业为主的园区数据作为分析基础,考察创新对文化产业集群升级的效应。

三、模型建立

本文采用不同的创新能力作为主要影响因素和主要解释变量,并分别以资产总额作为产业集群升级量的指标、利润总额和出口总额(出口创汇)作为产业集群升级质的重要指标(用asset、profit 和export 来表示)。其中,资产总额的增加表示服务业集群总量的扩大,利润总额代表集群内企业生产经营的盈利能力,出口总额代表产业集群升级的外在质的指标,说明集群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以及产品、服务或者技术的国际竞争力。本文采用两种方法选取作为主要解释变量的创新能力指标,一是选取产业集群内科技活动支出作为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指标,它是一种事前的、主动的行为,主要针对企业的科技活动(包含研发),用techex 来表示;二是选取产业集群内企业的专利授权数,它是一种事后的、代表创新结果的指标,用patnumb 来表示。由于一般认为科技活动支出或者研发支出的增加会促进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进而会增加申请专利的数量,相应的获得授权的数量也会增加,因此,专利授权数和科技活动支出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为了区分事前和事后的创新指标对文化产业集群升级的影响,本文将分别估计这两个变量对集群成长的影响。除此之外,本文认为,技术收入(techre)作为企业总收入的一部分,也是影响服务业集群成长的因素之一(因为技术收入是企业在开发新技术或完善现有技术中获得的收益,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企业创新的结果)。从下页表1 的各变量描述性统计中可以看出,组间和组内差异均比较大,因此在回归过程中对各变量取对数,这样,在消除异方差的同时也能消除各变量量纲不同对分析的影响。根据以上假设,我们设定了以下回归模型:

其中,模型(1)是对文化产业集聚区资产总额和集群内企业的创新能力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的检验,由于资产存量的变化与上期密切相关,因此,本文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将资产存量的滞后项也作为资产总额的解释变量之一。模型(2)和模型(3)与模型(1)之间的差别在于:一是被解释变量不同,二是解释变量中不再有被解释变量的滞后项,因此模型(1)是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模型(2)和模型(3)是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在估计过程当中,对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1),由于被解释变量的滞后项出现在方程,与扰动项相关,因此,模型的参数估计不再是无偏和一致的,要得到一致的估计量,就必须选择适当的工具变量。一个有效的工具变量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相关性,即工具变量与内生解释变量相关;二是外生性,工具变量与扰动项不相关。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中,为了解决模型的内生性,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所提供的工具变量线性组合是所有线性组合中最线性有效的,因此,我们在具体回归估计中采用系统GMM 方法。经检验,被解释变量资产总额及其一阶滞后项与误差项无关,因此,可以采用系统GMM 进行估计,在实际操作中具体采用2SLS 方法估计,并考虑到随机扰动项可能存在异方差,在回归过程当中使用稳健标准差。由于模型(2)和模型(3)是静态面板数据,我们采用GLS 进行估计。数据采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试验区城区内的八个产业园区(海淀园、丰台园、朝阳园、昌平园、亦庄园、石景山园、东城园、西城园)2008—2013 年的数据,这些园区大部分属于软件信息、互联网和新闻出版、设计行业,均属于本文所考察的文化产业范围,其地理分布也与北京市多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相交叉,因此,本文认为这八个园区的发展现状从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技术含量较高的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见下页表1 和表2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和经过处理后的模型估计结果)。

四、模型的稳健性检验和结果分析

模型的稳健性检验考察的是评价方法和指标解释能力的强健性,也就是当改变某些参数时,评价方法和指标是否仍然对评价结果保持一个比较一致、稳定的解释。在上述模型的估计结果中,作为创新因素的科技活动支出和专利授权数与文化产业集群内企业的资产总额和利润总额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为了保证这两个模型结果的稳健性,本文将采用变量替代的方法,分别用产业

集群内企业的销售总额和应缴税费总额替代原始回归中的资产总额和利润总额,再次回归,考察模型结果的稳健性。因为产业集群的整体规模既可以用资产总额来表示,也可以用所有企业的销售额来代表,同理,应缴税费总额与利润总额一样都能够代表企业的盈利能力,由于销售额与资产相比不具有滞后性的影响,所以替代变量后的模型都是静态面板数据模型(估计结果如表3 所示)。

表1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2 创新对服务业集群升级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

从模型的稳健性检验来看,在原始回归中较为显著的两个模型在变量替换后和原回归基本保持了一致的结果,本文所关注的相关变量系数的符号以及显著性没有较大改变,说明原始模型的稳健性较好,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综合原始回归和稳健性检验的结果来看,在前文所述的衡量文化产业集群成长性的三个因素中,首先,当选取资产总量作为被解释变量时,科技活动支出对文化产业集群资产总额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并且非常显著,即企业增加创新支出会促进企业规模的扩大,进而增大产业集群的资产规模,在量的方面得到成长。如果采用文化产业集群内企业的销售总额作为替代变量回归,可以得到相似的结果,即企业积极投入科技创新活动对产业集群的成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当使用专利授权数量作为主要解释变量时,结果不显著,这可能是以专利授权数量代表企业事后创新能力的高低时,创新成果的增加并不一定意味着企业资产规模的扩大,更多地意味着企业盈利能力的增强,因此专利授权数量的变化与企业的资产规模进而与产业集群的资产规模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如果采用专利申请数量作为解释变量,依然不显著。其次,当选用利润总额作为被解释变量时,专利授权数量与利润呈现显著正相关,这表明,作为衡量文化产业集群内企业创新绩效的专利授权数的增加会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创新确实会促进企业成长,这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同时,科技活动支出与企业的利润也呈正相关关系,即无论使用哪种创新指标,集群内部企业创新活动的增加都会带来企业利润增加,继而带来集群整体竞争力的提高。需要注意的是,当我们选取利润总额作为产业集群成长指标的时候,企业通过技术交易所获得的收入与集群成长也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最后,当选取文化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出口创汇总额作为被解释变量时,本文所选取的创新指标在回归中均不显著,这表明,八大产业集聚区的企业在纳入全球分工方面的创新动力依旧不足,参与国际贸易的产品或服务中由创新产生的附加价值并不高,整体竞争力不强,在全球产业分工中依然处在较低层次。

五、政策建议

根据本文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到,创新对文化产业集群的成长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创意、创造是文化产业的灵魂,是企业成长的源动力,但由于创新、研发活动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多数中小企业在研发方面投入较少,动力不强。针对创新活动的不确定性,以及创新成果的外部性和社会性的特殊性,加强创新对文化产业集群升级的作用,政府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支持。

一是进一步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努力营造鼓励企业勇于创新、敢于探索的政策环境。由于创新活动不确定性强,企业研发失败的风险加大了创新的成本。从社会总体看,创新具有正外部性,存在一定的市场失灵,需要政府以“有形之手”去干预或纠正市场失灵的问题,从而提升全社会的创新活动效率。具体而言,政府应当成为中小型文化企业创新活动的“潜在合伙人”,以实际投入积极分担企业创新活动的投入成本。例如,牵头成立企业研发引导基金或创新产业投资基金,通过政府的资金杠杆,引导社会资金进入文化产业,探索解决中小型文化企业在初创期常常遇到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通过这种孵化型投入力度的加大,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研发创新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实现社会剩余资金与优质项目的有效对接,在弥补企业在创新活动方面存在市场失灵问题的同时,大幅提升整体经济效益。

二是进一步健全完善支持文化企业创新活动的税收体系。实践表明,税收制度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设置科学合理的税种和税率,可以在保证充足税源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社会经济运行的扭曲。具体在文化产业领域,应针对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特点的文化企业,制定完善相应的税收政策体系,包括一般规定和优惠政策条件等,并应细化明确税收优惠支持的重点领域或重点对象,确保各项税收措施可操作、可落实。在具体税收工具选择上,要综合运用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收工具,充分发挥各个税种在研发、生产、市场效果等关键环节的正向激励或负向约束作用,引导文化企业切实加大创新要素投入,提高研发投入产出比,提升创新效率。

三是加强产、学、研、官一体化协同,构建文化产业创新网络。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不仅取决于各创新行为主体本身,也取决于各相关主体之间所形成的技术、知识、资源和政策网络的成熟度。在一个高度成熟的创新网络中,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政府等各个不同主体,不仅各自高效运转,而且彼此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多层次的技术合作、人才交流和信息交流。这些资源、信息和人才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促进创新成果在行业内或不同行业间不断扩散外溢,也使得创新成果得到最大程度的使用。相对于创新网络自发形成的漫长性或不确定性,政府部门可以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主动推动创新网络各项构成要素的有机协作,加速创新网络的形成,促进文化产业集群的良性发展。

四是发挥自身文化特色和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全球文化产业分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最为显著的趋势,中国文化企业应主动适应当前和今后的发展趋势,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通过干中学不断积累知识经验,提升创新能力;同时也要充分应用电子信息、互联网、计算机等先进技术,深度挖掘本土的、民族的文化财富,以创新带动企业的发展。政府部门则应积极为文化企业走出去或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提升中国文化企业对外交流的活跃度,积极吸收学习国外先进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优势,从而进一步促进中国文化产业集群的快速升级。

[1] 刘芹.产业集群升级研究述评[J].科研管理,2007,(3).

[2] 刘奕,夏杰长. 全球价值链下服务业集聚区的嵌入与升级——创意产业的案例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2009,(12).

[3] 曾咏梅.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模式研究[J].经济地理,2011,(3).

[4] 康小明,向勇. 产业集群与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5] 刘哲明.产业集聚过度、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基于珠三角产业集群的研究[J]. 特区经济,2010,(8).

[6] 吴迪.区域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构建——基于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能力互动关系视角[J]. 企业经济,2012,(2).

猜你喜欢

集群文化产业升级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回暖与升级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