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如……,……不如……”格式的结构形式与语用功能

2015-07-24健,禹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客体报刊短语

钟 健,禹 平

(1.吉林大学文学院,长春130012;2.防灾科技学院人文社科系,河北三河065201)

“如”,《说文解字》解释为“从随也”[1],本义是遵从,依照。“不如”是对动词“如”的否定,“不如”本是一个偏正词组,后凝固成词。《现代汉语八百词》解释“不如”为动词,用于比较,表示比不上[2]。学界对动词“不如”和由“不如”构成的句式(简称“不如”句)的研究有一定的成果,代表性的有李素琴(2011)考察了“不如”这一词汇单位演变为语法单位的历史进程,对其语法化的原因、机制、特点进行了分析[3];李昌年(2008)认为“不如”作为动词,所表达的比较意义并不简单地与“比不上”对应,同时还具有“不类同”“当不得”“不好于或强于”等多个比较语义层面[4];唐厚广(1997)从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出发,分析了“不如”句各个组成部分的特征,进而分析了“不如”句的语义结构、句法结构和语用结构[5];蒋静(2003)通过对“不如”句、“不比”句和“没有(没)”句的对比,分析了三种比较句在语义偏向和主观程度上的差异[6]等等。

上述文章中提到的“不如”句通常由比较主体、比较点、比较词、比较客体以及比较值构成,例如:

蟹状星云的温度不如太阳的温度高。

(《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句中的比较主体是“蟹状星云”,比较点是“温度”,比较词是“不如”,比较客体是“太阳”,比较值是“高”。而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不如……,……不如……”格式,例如:

关于编剧中讲故事还是讲人物,邹静之认为讲故事不如讲人物,讲情节不如讲味道。

(邹静之《我的影视创作经验》)

“国产不如组装、组装不如原装”,老百姓的这种思维定式是否会改变,恐怕得取决于国产机自己的性能和价格(1993 年《人民日报》)。

这种格式与“不如”句存在很大的差异,从构成成分看,“……不如……,……不如……”格式通常由比较主体、比较词和比较客体构成,不包括比较点和比较值。此外,在结构形式和语用功能方面“……不如……,……不如……”格式也有着不同于“不如”句的特点,本文将从以下两个角度对此格式进行分析。

一、“……不如……,……不如……”格式的结构形式

“……不如……,……不如……”格式中的两个“不如”是不变项,进入这个格式的词语是可变项,根据可变项的不同,“……不如……,……不如……”格式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形式。

(一)A 不如B,C 不如D

在这个形式中,“A 不如B”与“C 不如D”是并列关系,可变项A、B、C、D 指称的事物不同,因此这个形式可以称为异比式。A、B、C、D 可以是词,也可以是短语,其中A 和C 是比较主体,B 和D 是比较客体,格式表达的含义是以B、D 为参照点,否认A、C 在某个方面具有优势。按照A、B、C、D 结构的对应情况,“A 不如B,C 不如D”又可以分为两类。

1.比较主体和比较客体的词性或结构相同。也就是A 与B 词性或结构相同,C 与D 词性或结构相同。这个小类在“A 不如B,C 不如D”占绝大部分,例如:

例1:这批人,其真实思想就是认为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大陆不如台湾(《邓小平文选》)。

例2:格林公司本着科学求实的态度,意欲树立的观念是:药疗不如食疗,补不如调,以调代补,不补自正(1994 年报刊精选)。

例3:货畅其流,但环节过多,批零差价过大。轻视工农业等实业,种菜不如卖菜,写书不如卖书(1995 年《人民日报》)。

例4:今天,人们再也不羞羞答答享受人生,向往和追求的是舒适和快乐,省吃俭用不如能挣会花,节衣缩食不如投资保健(1994 年报刊精选)。

例5:对那种干的不如看的,埋头苦干的不如投机钻营的歪风邪气,必须坚决扭转(1995 年《人民日报》)。

例6:道家思想明显有怀念上古社会的倾向,觉得今不如昔,一代不如一代(《读书》)。

上文例1 中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是名词,词性相同,“大陆”和“台湾”也都是名词;例2 中的“药疗”“食疗”都是偏正短语,结构相同,“补”和“调”都是动词;例3 中的“种菜”“卖菜”都是述宾短语,“写书”“卖书”也是述宾短语;例4 中的“省吃俭用”“能挣会花”是由两个偏正短语组合成的联合短语,“节衣缩食”“投资保健”是两个动宾短语组合成的联合短语;例5 中的“干的”“看的”“埋头苦干的”“投机钻营的”都是“VP 的”结构,转指VP 的施事;例6 中的“今”“昔”都是名词,“一代”是数量短语,句中的C 和D 虽然形式相同,但所指不同,结合文意可以看出D 是指C 的上一代。

2.两个比较主体的词性或结构相同,两个比较客体的词性或结构相同。也就是A 与C 的词性或结构相同,B 与D 的词性或结构相同。这个小类在语料库中所占的数量较少,例如:

例1: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新华社2004 年新闻稿)。

例2:他们在学校里未受过任何专业训练,被老一代农民称为“种地不如老子、做饭不如嫂子”,很难为农业生产带来新的生机(1996 年《人民日报》)。

例3:听传闻不如亲身经历,看影子不如亲眼看实体(1993 年《人民日报》)。

上文例1 的比较主体“金杯银杯”“金奖银奖”都是并列短语,结构相同,比较客体“老百姓的口碑”“老百姓的夸奖”都是偏正短语;例2“种地”“做饭”都是述宾短语,“老子”“嫂子”都是名词;例3“听传闻”“看影子”都是述宾短语,“亲身经历”“亲眼看实体”都是偏正短语。

以上两类都可以看作是“A 不如B,C 不如D”的正体形式,格式在发展过程中,结构形式往往会发生某些变化,出现一些变式。“A 不如B,C 不如D”的变式就是在两项主客体比较的基础上加以扩展,成为三项比较或四项比较。例如:

例1:输血不如造血,受鱼不如授渔,给猎物不如发猎枪嘛!(1994 年报刊精选)

例2:他们仅有书本知识,无一技之长,结果出现了“种地不如老子,担担不如妹子,管家不如嫂子”的现象(1994 年报刊精选)。

例3:诞生于邢台灾区的一首集体创作的歌词这样写道:“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千好万好不如社会主义好,河深海深不如阶级友爱深。”(蒋力《李劫夫与“语录歌”》)

上文例1 和例2 可以概括成“A 不如B,C 不如D,E 不如F”,其中例1 是第一个小类的变式,“不如”前后的主客体都是述宾短语,结构相同;例2 是第二个小类的变式,三个比较主体都是述宾短语,三个比较客体都是名词。例3 也是第二个小类的变式,可以概括成“A 不如B,C 不如D,E 不如F,G 不如H”,其中四个比较主体都是并列短语,四个比较客体都是主谓短语。

(二)A 不如B,B 不如C

在这个形式中,“A 不如B”与“B 不如C”是并列关系,A、B、C 递次对比,所以这个形式可以称作递比式。其中A 是比较主体,C 比较客体,B兼有比较客体和比较主体双重身份。格式表达的含义是以C 为参照点,否认A、B 在某个方面具有优势。例如:

例1:假如要在几门艺术中分个高低,自然是诗不如画,画不如乐(《读书》)。

例2:母亲说,躺着不如坐着,坐着不如站着,不知怎么回事,这屋里好像特别憋闷,总是喘不过气来(陈染《私人生活》)。

例3:即使如此,在人们的心目中,国产梯不如合资梯、合资梯不如进口梯的观念依然如旧(1994 年报刊精选)。

例4:补贴银行不如补贴企业,补贴企业不如补贴职工(1994 年报刊精选)。

例5:“卖产品的不如卖品牌的,卖品牌的不如卖标准的”这一信念正在中国得到广泛接受(新华社2004 年新闻稿)。

通过以上例句可以看出,“A 不如B,B 不如C”形式中的A、B、C 的词性或结构大都相同,如例1 中的“诗”“画”“乐”都是名词;例2 中的“躺着”“坐着”“站着”都是动词;例3 中的“国产梯”“合资梯”“进口梯”都是偏正短语;例4 中的“补贴银行”“补贴企业”“补贴职工”是述宾短语;例5 的“卖产品的”“卖品牌的”“卖标准的”都是“VP 的”结构。

笔者在搜集语料的过程中发现,有少部分例句中的A、B、C 的词性或结构不完全相同,例如:

例1:他对自己十几年的教学工作做过一个简单的总结:教学不如带班,带班不如情感(1994 年报刊精选)。

例2:汽车厂有的人说:“金牌不如银牌,银牌不如没牌。”(1994 年报刊精选)

例3:世间的事情,说起来,是人算不如天算,天算不如不算。”(李佩甫《羊的门》)

通过分析发现问题主要出在后一个比较客体C 上,即A、B 两项词性或结构相同,而C 与A、B不一致。如例1“教学”和“带班”都是述宾短语,而“情感”是名词;例2“金牌”和“银牌”是偏正短语,“没牌”是动宾短语;例3“人算”“天算”是主谓短语,“不算”是偏正短语。

“A 不如B,B 不如C”是递比式的正体形式,这种格式也能派生出不同的形式,即变式。在变式中,三项递比可扩展成四项、五项甚至更多项之间的比较。

例1:杭州人有三句话说:“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琼瑶《水云间》)

例2:这么掐指一算,结孕之恩不如怀胎,怀胎之恩不如哺乳,哺乳之恩不如教育(俞平伯《贤明的——聪明的父母》)。

例3:假使自己一旦真会阔起来的话,在一家不如一乡,一乡不如一城,一城不如一国,一国不如一世界,一世界不如许多世界。关门做皇帝,又有什么意思呢?(俞平伯《身后名》)

上文中,例1 中的“晴湖”“雨湖”“月湖”“雪湖”四项递比;例2“结孕之恩”“怀胎之恩”“哺乳之恩”“教育之恩”四项递比;例3“一家”“一乡”“一城”“一国”“一世界”“许多世界”六项递比。

二、“……不如……,……不如……”格式的语用功能

(一)比较主体往往含有不如意的色彩

这里所说的不如意是指比较主体不是说话人所希望的,或者说不是最合适的。例如:

例1:知识既然在积累,积累的力量又在于时间,而时间对于每一个人又是有限的,那么,晚积累不如早积累,老大积累不如少壮就积累(《读书》)。

例2:大鱼大肉我不吃,最爱吃的是家常便饭,我认为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坚持长年走路是我的健身方法(1994 年报刊精选)。

上文例1 属于“A 不如B,C 不如D”形式,是以B、D 为参照点,否认A、C 在某个方面具有优势。由于时间是有限的,人们应该珍惜时间,尽早从学,所以比较主体“晚积累”“老大积累”都是说话者不希望发生的,具有不如意的色彩,而且两个比较主体体现的不如意的程度是相同的;例2 是“A 不如B,B 不如C”形式,以C 为参照点,否认A、B 在某个方面具有优势。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格式中的比较主体“药补”“食补”(“食补”兼有比较主体、比较客体双重身份,这里取主体身份)对于“健身方法”来说都不是最合适的,具有不如意的色彩,不过A、B 不如意的程度是不同的,A 比B 的程度更深,A、B、C 在不如意程度上构成了一个连续统,可以表示如下:

(二)表现了说话人主观心理印象的比较认识

主观性指话语中所包含的说话人或多或少的自我表现成分,也就是说,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7]。“……不如……,……不如……”格式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常表达说话人主观心理印象的比较认识。

例1:我决定了,把大梦拳和芭勒舞嫁接,学就学最先进的。好吃不如饺子,好玩不如雀子,咱们全都是第一流的(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

例2:一位47 岁的师傅对记者说:“我厂主要是领导不力,管理不善,干的不如不干的,不干的不如捣蛋的。我是1986 年5 月从东北调来的,是个大老粗,说些大实话,不信你可再问问。”(1994 年报刊精选)

例1 的比较主体是“好吃”“好玩”,泛指各种好吃的食物、好玩的东西,而比较客体“饺子”“雀子”是确指某种具体的事物,把一种确定的事物同无法确定范围的其他同类事物进行比较,主观比较的意愿就很明显。而且格式表达的含义是说“好吃的食物比不上饺子,好玩的东西比不上雀子。”强调了比较客体是自己主观上认为最有优势而不能被其他事物所取代的东西。例2 则是表现说话人主观关注的某种特定条件下比较的意义,按常理来说,在工厂中认真工作的员工要优于不工作的,不工作的要优于扰乱别人工作的,即干的>不干的>捣蛋的,而句中师傅的观点恰好相反,究其原因,是由于“领导不力,管理不善”,但这只是个人观点,并不能代表全厂员工,因此显示了说话人主观偏向性的比较意义。

(三)带有调侃讽刺的意味

例1:试想,如果像前些时人们所说的“搞导弹的不如卖茶鸡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那样,导弹专家都去卖茶鸡蛋挣钱,拿手术刀的医生都去剃头挣钱,如今的澳星还能升空吗?(1994 年报刊精选)

例2:“搞文化的不如搞经济的”意识已为某些人所接受,“文化受尊”的气候尚未形成,什么“巴金不如乌金,冰心不如点心”,这些家庭文化知识水平相当低、对文化不感兴趣。(1994 年《市场报》)

例3:挣票子的不如有门子的,有门子的不如有位子的。(《读者》)

例4:当今世界,当父亲不如当儿子,当儿子不如当孙子。可是,谁想一直当孙子呢?(《读者》)

例1 是对当时社会专业技术人员地位低、收入低的调侃;例2 调侃了人们对文化的极度不重视,一个著名作家的和影响力在人们的眼里远比不上一片乌金、一块点心;例3 对权力至上的社会问题进行了讽刺;例4 是对当今社会畸形父子关系的讽刺。两个“不如”连用构成的“……不如……,……不如……”格式比单用“不如”构成的“不如”句更有说服力,调侃讽刺意味也更强烈。

(四)具有熟语的性质

某些可变项进入“……不如……,……不如……”格式后,由于格式整齐、音调和谐、语言简练,便于口耳相传和记忆,经过人们的反复使用,已逐渐演变成了熟语。例如:

例1: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千号召万号召,不如拿出个实招。为了禁止大吃大喝,从中央到地方,不知发过多少文,开过多少会,制定过多少条款,仍然有一些部门刹不住吃喝风(1996 年《人民日报》)。

例2:天雨路滑,出版社催稿子紧,中午本不打算回家,灶上随便吃点,打个盹儿,晚上好开夜车赶稿子。可人算不如天算,计划不如变化,这不,全打乱了(陆步轩《屠夫看世界》)。

例3:一个说话随便的人,一定没有责任心。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即使千言万语,也不及一件事实留下的印象深刻(《哈佛管理培训系列全集》)。

例4:新疆军区通信卫星地面站的几位领导来到了他家。军人们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咱们是多年住对门的老邻居了。”(1996 年《人民日报》)

例1 中已经提示“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千号召万号召,不如拿出个实招”是俗话了,后面三例中的“人算不如天算,计划不如变化”“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不只限用于某一特定语境中,而是具有熟语的性质,在现代汉语中的有很高的使用频率。

本文对“……不如……,……不如……”格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不如”是动词,用于比较,表示比不上。在“……不如……,……不如……”格式中,“不如”是不变项,进入这个格式的词语是可变项,根据可变项的不同,“……不如……,……不如……”格式可以分为A 不如B,C 不如D和A 不如B,B 不如C 两种形式。两种形式中的比较主体往往含有不如意的色彩,整个格式具有主观性特征,常带有调侃讽刺的口气。某些可变项进入“……不如……,……不如……”格式后,经过人们的反复使用,已逐渐演变成了熟语。从语言发展的角度看,“……不如……,……不如……”格式在量化体系中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广泛地应用在新闻写作、标语口号以及广告文案等领域中。

[1]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262.

[2]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02.

[3] 李素琴.“不如”的语法化考论[J].湖北社会科学,2011,(4):137.

[4] 李昌年.论“不如”表达的比较意义与比较关系[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4):54.

[5] 唐厚广.“不如”句研究[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119.

[6] 蒋静. 比较句的语义偏向及主观程度的差异——“不如”句、“不比”句和“没有(没)”句[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112.

[7]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

猜你喜欢

客体报刊短语
百强报刊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
行动语义、客体背景和判断任务对客体动作承载性的影响*
《健民短语》一则
旧客体抑制和新客体捕获视角下预览效应的机制*
“活”源于怦然心动——写生对客体借用中的情感因素
2009年10月报刊广告刊登额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