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朋辈教育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2015-08-10罗海
罗海
【摘 要】分析开展朋辈教育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从优化朋辈教育环境、丰富朋辈教育载体、加强朋辈群体规范三方面提出新媒体环境下开展朋辈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路径。
【关键词】朋辈 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C-0039-02
新媒体的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更好地应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如何应对新媒体对学生及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给出了指导意见: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因此,依靠朋辈群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具有积极作用。
一、开展朋辈教育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新媒体时代,对学生实施朋辈教育,对于缓解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造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弱化等负面影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四位一体:弥补思想政治教育缺失
目前,较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朋辈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而实际上,朋辈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群体之间的平等交互,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可接受性;有利于激励优秀学生自我加压,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有利于增强教育主体的力量,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因此,应家庭、学校、朋辈组织和全社会合力,构建四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有效弥补思想政治教育缺失。
(二)创新: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思维活跃,充满好奇心。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很多创新措施与想法,都是由朋辈碰撞之间产生的,这种自下而上的创举,特别受青少年的认可和欢迎。例如,在教育系统中引进了国外的优秀朋辈教育方法,创建了学长、朋辈心理辅导员、党员导生等具有很强生命力的朋辈组织。利用学长等优秀个体与学生之间的相近性和趋同性,使朋辈教育更多地呈现示范功能、互动功能和自省功能,有助于其他学生的接受和消化,分担了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工作,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效果。
(三)机遇:缓解思想政治教育危机
在新媒体环境下,由于朋辈之间兴趣相投,脾性相符,对新媒体有着孜孜不倦的钻研,所以在学生群体中新媒体群众基础好,新媒体的发展对于朋辈教育来说是个机遇,合理利用新媒体可以促进朋辈教育的蓬勃发展。朋辈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对突发事件和师生间矛盾进行早发现、早干预。因此,朋辈教育的功效是及时的,可以及早消除学生的成长困惑、生活烦恼和情感纠葛,及时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即使是难以控制的危机状况,也能通过朋辈之间的从众心理进行合理引导,通过同辈群体坚持“刺激—反应”操作消除信息失真,通过朋辈群体中的榜样示范促进个体进行反省反思,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起到消除、缓解或预警作用。
二、新媒体环境下开展朋辈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路径
在新媒体环境下,加强朋辈教育,目的在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继承者和接班人。应优化朋辈教育环境,丰富朋辈教育载体,加强朋辈群体规范。
(一)优化朋辈教育环境,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
优化朋辈教育环境,是适应新媒体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持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迫切需要。没有优良的环境,朋辈教育就没有发展的可持续。朋辈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本身就是重要的育人要素。优化朋辈教育环境,要从社会、学校、朋辈组织和家庭出发,构建全方位的育人体系。社会要重视学生朋辈群体,了解学生朋辈群体、尊重学生朋辈群体、关心学生朋辈群体、服务学生朋辈群体,净化信息污染,为学生朋辈群体提供良好宽松的社会环境。学校要加强朋辈教育的宣传,做好把关人,组建朋辈教育队伍,培养朋辈教育骨干,成立朋辈教育社团,构筑朋辈教育基地,创建朋辈教育示范点,打造朋辈教育精品项目,将朋辈教育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为朋辈教育的长效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各朋辈组织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主动适应新媒体、新冲击,突出主题,活跃形式,丰富内容,强化特色,鼓励创新创造,展开竞争,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朋辈教育。家庭要时时处处给孩子选择好朋辈榜样,通过榜样的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引导教育孩子。通过逐步加压的方式注意观察孩子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变化,教会孩子竞争,学会欣赏真善美、远离假丑恶。
(二)丰富朋辈教育载体,打造朋辈教育体系
丰富朋辈教育载体,就是要丰富活动载体,强化典型引领;创新制度载体,构建运行机制。
丰富朋辈教育活动载体,一是要在朋辈群体中进行分类选拔,加强典型培育。针对不同群体,选拔出学生典型,例如学习之星、学术之星、自强之星、创业之星等校园典型。加强校园典型宣传,通过网络、海报等广泛推广。进行典型示范,通过专题报告、经验交流等直接教育。通过活动培育,提高个人素质。例如,针对新生适应问题,选拔学习成绩好、思想素质高、易于交流、爱好管理的学生作为学长,一边进行培育,一边帮助新生度过适应期。二是要打造朋辈教育精品项目,以精品带动朋辈教育发展。学校要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局与学生成长成才实际,通过系统谋划,分步实施,组织“学长讲堂”、“优秀校友讲坛”和“朋辈发展沙龙”等各式各样富有吸引力的活动,掀起开展朋辈教育的校园文化风尚。三是要通过活动检验朋辈教育。活动开展得好不好,有没有效果,完全由学生说了算。开展得不好,要进行总结,加强创新,及时解决问题。例如,针对学长工作累,新生无动于衷的问题,通过走访新生群体和学长群体,发现是双方缺乏适当情境造成的,因此可以设立“学长日”来激发新生热情,学会感恩,效果极佳。
制度是管根本的,管长远的。创新朋辈教育制度载体,就是要将朋辈教育的规律规范化、程序化。学校在进行朋辈教育的同时,要推动朋辈教育的落实情况,通过建立朋辈教育的目标机制、领导机制、组织机制、监督机制、实施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来促进朋辈教育的运行,注重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相结合,选拔使用与培训提高相结合,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相结合,不断提高朋辈教育制度化与科学化水平。
(三)加强朋辈群体规范,激励学生自我教育
群体规范作为一种心理约束力或是朋辈群体的一种默契标准对学生的心理或行为具有强烈的暗示和约束功能,它通过语言、时尚、舆论、亲疏等非暴力方式来规范学生的行为,迫使学生与其群体保持行动和认识的一致,并促成学生认同心理机制的形成。加强朋辈群体规范,目的在于把握规范的导向。朋辈群体规范大多数都是自发形成的,受群体领导者的影响比较大,可以采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监督的群体规范分析法进行二次规范。监督的作用在于把握政治方向;二次规范的作用在于了解其消极作用的规范、习惯,从而制定规范剖面图,进行规范差距查找,由上而下进行改革,改进规范差距大的项目。加强朋辈教育规范,关键在于朋辈暗示与榜样示范。“自我参照效应”理论认为“在同样作用的信息中,个体往往无意记住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或兴趣接近的信息内容”。这说明个体容易受到与自己兴趣爱好和价值观相近的暗示与影响。朋辈暗示促进个体品质发展,与自己近似的榜样促使个体进行反省,从而被个体接受与效仿。加强朋辈教育规范,核心是激励学生自我教育。开展朋辈教育,不仅是自我总结、自我提高、自我加压的过程,也是在理论联系实际过程中更好地认识自我、丰富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能力的过程。
三、结语
开展朋辈教育,要牢牢把握朋辈教育的主动权。朋辈教育有益于补充学生教育力量,朋辈辅导员的出现一方面填补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工作过多、无法精细化的缺位,另一方面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能力的锻炼,实现了双赢的过程。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一方面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工作较为粗放,可能会会出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工作力度弱化、工作脱节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朋辈辅导员在工作中不可避免产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如果不能正常对待,可能会衍变成为自负和自大。因此,开展朋辈教育并不意味着教师的缺位,也不意味着教师的隐身。相反,学生的教育、朋辈教育的组织与管理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把关。只有把握朋辈教育的主动权,才能推进朋辈教育科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B/OL].新华网,2010-10-14
[2]王利敏,李永山.构建大学生朋辈教育体系的若干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3]边社辉,郑建辉.大学生朋辈教育模式及其运用应遵循的原则[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
[4]李若衡.论朋辈群体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J].教育探索,2013(6)
[5]张勇,王峰,李永山.激活朋辈教育功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2)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2013CY022);江门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JM2014C45)
【作者简介】罗 海(1983- ),男,江西赣州人,五邑大学学生处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