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贫困生自卑心理及教育对策

2015-08-10狄红霞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自卑心理教育对策贫困生

【摘 要】了解高职贫困生自卑心理的表现及特征,分析他们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对策,帮助他们树立生活与学习的信心。

【关键词】高职院校 贫困生 自卑心理 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C-0023-02

改革开放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迅猛,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但在高职院校中却存在着一个特殊的群体——贫困生。家庭收入少,经济困难,使得高职院校的贫困生不仅仅在物质上体现出贫穷,在精神上也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很多心理问题也随之出现。自卑心理是贫困生心理问题的主要体现,了解自卑心理的表现及特征,分析贫困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对策,帮助贫困生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树立生活与学习的信心,是职业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保持和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的需要。

一、高职院校贫困生自卑心理的表现特征

(一)自尊与自卑。物质上的贫困,知识技能、综合素质以及人际交往方面与其他同学相比存在的较大的差距,家庭社会资源的匮乏,都能够使高职院校的贫困生产生自卑的心理。他们当中会有一部分同学成绩优异,并且乐于与人交流,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和集体活动,以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协调能力,从而弥补或是缩小与其他同学的差距。也有一部分同学自我评价过低,无论是对自身条件、学习还是交往等各方面的评价上,看不到自己的长处与优势,而是夸大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也是怨天尤人,甚至自暴自弃。

(二)虚荣和嫉妒。由于强烈的自尊与自卑交织在一起,部分高职院校的贫困生产生了虚荣和嫉妒心理。他们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就在生活上极力包装自己,消费大手大脚,拒绝家人来学校探望,但内心深处又深感不安,对父母有着深深的歉意,而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又陷入极力包装自我的行为中难以自拔。少数贫困生因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以及对现实生活中不公平的体验,对经济条件优裕的同学表现出比较强烈的嫉妒心理,甚至在行为上采取一些贬低和损害他人的手段来求心理平衡。

(三)与外界隔绝。高职院校的贫困生由于经济贫困和自身综合素质偏低而自卑,他们想要努力地融入群体,却又觉得自己衣着寒酸和消费拮据以及拿不出手的才艺与群体格格不入,抗拒别人对自己的好奇,不允许别人问及自己的家庭与生活。由于自卑所带来的敏感多疑让他们没法放下防备之心去与人真诚交往。由于自卑,缺乏自信,所以给大家的印象就是讷于言语,羞于交往,独来独往,将自己封闭起来,游离于学校主流生活之外。

(四)压抑、焦虑。高职院校的贫困生由于生活环境等原因,经常处于焦虑的状态中,严峻的就业形势让没有家庭资源的他们更加自卑,心理上的负担更重。尤其是那些因家庭突遭变故或父母离异导致贫困的学生,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面对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压力时,不能较好地调整心态,而是怨天尤人,恨命运不公。有的过于敏感,稍有争执便暴怒不已,影响了同学间的人际关系;有的则回避社交活动,封闭自我内心,陷入了无法自我疏导的矛盾中。他们普遍缺乏调节情绪的能力,逐渐形成抑郁心理。

二、高职院校贫困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经济贫困。分析高职院校的生源组成,大部分贫困生都是来自贫困的农村。在农村,由于教育水平的落后,这些贫困生在高考的时候无力与教学质量占优势的城市的同龄人竞争,而家庭经济的拮据,又使得他们难以有复读再次参加高考的机会,但他们又希望能够通过读书来改变自身的困难,所以门槛较低的高职院校自然就成了他们的选择。来自家庭的压力以及校园里不断变化的消费热点刺激下的消费欲望与攀比心理,也使得他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当这些贫困生正在为学费奔波、为勤工俭学焦虑的时候,可能身边其他的同学谈论的是出国旅游,使用的是最新款的电子产品,两者的鲜明对比往往使得贫困生的自卑感愈发明显。

(二)社会评价机制的不完善。由于整个社会评价机制的不完善,人们对高职教育的地位、培养目标以及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于高职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的看法普遍是高职生不如上普通高校的学生。经历了高考失利而进入高职院校的大部分高职学生都受到这一影响进而开始自我怀疑,认为自己能力不行,比不过别人,会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等,觉得自己略逊一筹就是一种自卑,而贫困生的自卑心理更明显。

(三)综合素质偏低。贫困生由于自幼缺少音乐、计算机、体育、美术等方面的培养与教育,才艺有所欠缺,个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凸显出综合素质偏差,而在努力地融入校园主流文化的过程中,挥之不去的自惭形秽加重了他们的自卑心理。

(四)学业的压力。很多贫困生为了解决经济上的问题,不得不在校外兼职或是勤工俭学,平时学习时间相对减少。高职院校更加注重的是学生主观能动性和较强的自学能力,巨大的反差让一些贫困生难以适应,进而出现成绩下滑的现象。大部分贫困生把读书当成自己唯一的出路,把学习成绩看作自己实现价值的唯一标准,成绩下滑使得他们对大学生活丧失了信心,也导致自卑心理的产生。

(五)就业压力的加剧。大学生就业问题如今是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就业压力更大。由于高职院校贫困生上大学的学费或是通过向亲朋好友筹借,或是通过银行的助学贷款来支付的,对于他们来说,就业是要偿还接受高等教育所欠下债务的唯一途径。但是,由于性格和家庭社会资源的限制,他们很难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中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就业受挫也使得他们的自尊心受到很大伤害,进而自暴自弃。

(六)感情上的挫折。高职学生都是处于青春期的年轻人,尽管心理上还不完全成熟,但对于爱情的憧憬是人之常情。高职院校贫困生也一样有这样的愿景,但是拮据的处境往往使得他们对异性望而却步。也有一些贫困学生鼓起勇气向对方告白但遭到拒绝后开始自我鄙视,对自己持完全否定的态度,从而消极地对待生活中的一切。

三、教育对策

(一)建立健全贫困生资助工作。既然物质上的贫困是造成高职院校贫困生自卑心理的主要原因,那么从物质上解决贫困生的基本问题就是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基础和前提。高职院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转发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规定》和教育部颁发的《国家助学贷款管理操作规程》等有关文件精神,建立起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各种助学金、奖学金、学费减免等多元化政策体系,通过“奖、贷、补、助、减、免、缓”等助困制度和措施来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困难。

(二)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要引导贫困生树立自立自强的观念,克服不劳而获的思想。一方面,要使他们认知国家以及学校的财力有限,要彻底解决他们的困难,还需要他个人及家庭的共同努力,不要一味地坐等,不要将希望全部寄托在别人身上,要引导他们主动承受经济窘迫所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要鼓励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体力通过诚实劳动获得收入。当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赚取生活费时,需要引导他们在劳动中拓宽视野,培养能力,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信心,认为自己勤工俭学或是兼职并不是卑微的事情,而是劳动最光荣。

(三)加强高职院校贫困生的自我调节。城乡差距、东西差距、南北差距是当前中国突出的社会问题,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个大的背景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完全改变。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国情,从而进行自我调节。既要坦然地面对自己的不足,又要有积极的转变心态,对新的环境要有合理的定位,对身边的同学和老师能坦诚相待,建立广泛而良好的人际交往。

(四)建立心理咨询体系。贫困生由于自卑所带来的敏感和内向,一般不会轻易向家人、老师和同学袒露心声,倾诉心事,但是面对内心的焦虑与压抑,他们需要倾诉的渠道,只不过这个渠道是一条保密性的渠道,心理咨询则具备这一特质。尽管现在各高职院校都非常关注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开设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讲座,但是由于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较难解开,仅仅是教育或是教育性质的辅导难以解决问题,必须建立心理咨询体系,帮助学生增进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与冲突,排解心理烦恼,进而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在环境。

(五)建立家庭、学校互动模式。高职院校的贫困生入校时就已经是成年人,这时的心理状况已经基本成形,造成他们自卑心理的原因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家庭的不良教育。而现阶段的高等教育则是呈现出学校与家庭教育相分离的局面,高职教育亦是如此,很多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后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关注不够。因此,学校应当把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家庭中去,建立家庭和学校互动模式,使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突破校园界限,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高职院校贫困生的自卑心理的形成有着来自家庭、社会和个人等多方面的因素,要彻底解决还需要较长的时间。社会、家庭与学校都应对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帮助他们摆脱自卑心理,建立自信。同时也还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完善相关政策以及提高贫困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高职院校贫困生自卑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参考文献】

[1]黄旭明.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探因与心理脱贫[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07(1)

[2]温丽君.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应对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08(7)

[3]孙东媛.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职业教育,2008(13)

[4]燕林涛,亓瑞环.加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讨[J].职业教育,2010(14)

[5]宋璐.浅析高职院校贫困生自卑心理研究[J].才智,2012(26)

[6]张婷婷,杨子珺.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与自卑感关系研究[J].才智,2010(4)

【作者简介】狄红霞,湖南汨罗人,海南工商职业学院讲师,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责编 吴 筱)

猜你喜欢

自卑心理教育对策贫困生
单亲家庭儿童自卑心理的表征及形成原因分析
幼儿告状行为状况及其对策
浅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论当代大学生的自卑心理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
浅析高职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小学体育课中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