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2015-08-10李国华
所有教育活动必须有学生的参与和配合,才能够达到如期目标。学生在参与教学、配合活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正确的教育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亲身体验,让他们独立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从而实现思维的“再创造”。伴随一些小组合作学习、分层教学等诸多创新教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笔者发现,注重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知识基础和较高组织与协调能力的“小老师”,让他们在帮助教师分担一部分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发挥“榜样力量”和“动力作用”,不但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落实,更堪称是实现语文“高效课堂”的一条“捷径”。本文结合教学实例,对如何在语文课堂让“小老师”起到“大作用”进行了详细阐述。
一、“小老师”发挥“导学”作用,确保活动有效开展
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心理和认知差异幅度很大,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常感到困难,一些看似是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学生却未必感兴趣,这时就需要“小老师”来发挥他们的“导学”作用。可以将某节课完全交由他们来负责,从课前资料的搜集到课堂活动的组织,全部由“小老师”来完成;也可以将课堂中某个重要的环节交由“小老师”来处理,让他们引导其他学生完成学习。“小老师”具有双重身份,既是“老师”又是“学生”,由他们组织的教学活动与大多数学生认知心理更加契合,同时也会令学生们感到“小老师”的教学形式更加新颖,令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更加高涨。
如在学习《最后一课》时,教师以问题形式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篇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课文《最后一课》,为什么作者会称这是最后一课?那么今天让一位特殊的老师给我们揭开谜底”。之后将接下来的时间交由“小老师”来完成。
“小老师”先为同学们简单介绍了一下作者的简历和写作背景(需要教师提示“小老师”进行课前预习和准备),然后朗读课文,让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思考:“文中的主要人物都有哪几个?作者是沿着怎样的思路展开写作的?”朗读完毕后,同学们“听”出了课文中主要的人物是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这时“小老师”将两个人物名字写在黑板上,同时将课文主要分成了三个部分:“上课前、上课中、下课时”,引导同学们找出这三个部分中的重点。然后让同学们默读课文,并将自己的经验告诉同学们怎样才能集中精力去默读,(不动唇,一分钟500字以上,可以先看课后练习再结合课文进行默读,一边读一边想)。读完之后以“小弗朗士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为主题分组进行讨论,选出“小组长”代表本组进行发言。最后,“小老师”为学生们留了一个作业:用自己的语言将韩麦尔先生的形象进行简单概括。(为下一个课时做好准备)。
由于课前做了充足准备,所以“小老师”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活动组织的也比较严密,学生们很乐于接受这位特殊老师的安排,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尤其是当他们一起分享学习经验时,和谐课堂由此而生。
二、让“小老师”发挥“帮手”作用,助力师生共同成长
每个班级的学生水平都参差不齐,有一些学生他们基础薄弱,自学能力差,需要教师时刻给予更多关注和引导,然而传统教学活动是教师对学生、个体对群体、“一对多”的模式,在施教过程中教师难免会做到顾此失彼。有的学生在与教师交流上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常常是不敢讲、不愿讲,但是他们面对“小老师”则完全不同,他们会更乐于讨教,“小老师”也更乐于解答。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小老师”的“传、帮、带”作用就显得更加突出和重要。如在学习《台阶》一课,一些学生总是无法理解为什么父亲会这么在意“台阶”?他最终想要得到的到底是怎样的生活?这时某个“小老师”进行了生动而形象的诠释:我爸爸最大的愿望是可以买到一间带书房的大房子,因为我们现在住的房子很小很小,一家五口人挤在四十平米的房子里,爷爷读书、我写作业、妈妈看病历都只能在餐桌上进行。爸爸为了买房子戒烟戒酒,每天骑二十公里的自行车去上班,经常加班到很晚。他整天忙忙碌碌的,胡子有时候也忘记刮,再也没有以前那么年轻帅气了,而且也很少和我一起聊天、下棋。但是我知道他是为了实现自己和我们全家人的梦想才这样努力的,“大房子”就是爸爸非常想跨上的一个“台阶”,他就是想给一家人创造一个更舒适的环境。“小老师”一番真实且形象的引导,让很多学生明白了“台阶”代表的就是“父亲的理想”,只要沿着这条明晰的主线,学生就会在文中领悟到父亲的执着、朴实与倔强。而“小老师”以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去触动学生情感,引发共鸣的方法让教师也受益良多。
“小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在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获得了发展,无论是组织才能还是表达能力都有着显著的提高。因此,教师应致力培养更多优秀的“小老师”,让他们为开创语文教学“大局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曜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高效性[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4,(36).
[2]张雪梅.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2).
(李国华 江苏省邳州市戴庄中学 22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