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教学“八开放”
2015-08-10金玉成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领会“课标”精神,在文本主题、教学时空、教学方法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尝试开放式的策略,也许能够事半功倍,有助于解决目前文言教学的瓶颈。
开放一:开放式的主题
不拘泥于唯一主题,全方位多层次阐释文本的意义、形象的多元,激发学生在课堂环境中的主观能动性,发散思维,达到教学目标。
例如,教学《荆轲刺秦王》,在主题开放的文言文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可根据文本中的故事叙述及相关的参考资料,结合现实生活,多义而开放地解读这一人物形象。有的学生高度评价荆轲有侠义、勇敢、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一面,有的学生批评荆轲意气用事、甚至有点有勇无谋,是个悲剧性的草莽英雄。这样一种主题开放的文言文课堂教学环境,既丰满了荆柯这一刺客的人物形象,又拓展了文本的解读,加深了高中生对课文的理解,避免了教师照本宣科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与积极性。
又如对《鸿门宴》中刘邦性格的认识,学生畅所欲言,不仅仅局限于对刘邦阴险狡诈小人的解读,更多的是肯定其有智谋、勇敢、不卑不亢、果断、善于用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胸怀韬略的帝王英雄。也就是在这种平等、民主、自由、主题开放的文言文课堂教学环境里,教师尊重高中学生主体阅读的独特感受与体验,鼓励学生进行多义而富有个性化的文本解读,自由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能自圆其说,不追求答案的唯一性,与学生发生情感碰撞,真诚交流,教学相长。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和积极性,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主题开放的文言文课堂教学环境中轻松愉悦地领略美、欣赏美、创造美。
开放二:开放式的时空
叶圣陶说:“听和读是理解别人对生活的反映,说和写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高中文言文教学不应局限于课本、课堂,教师应有一种“大语文”的理念,突破文言文教学时空限制,把文言文教学由书本、课堂延伸迁移到课外、生活中,实现课堂教学环境由课内向课外的开放,随时随地进行文言文教学。
例如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传统的教法就是在课堂上完成对课文语句的翻译及内容的理解,课后要求学生熟读或背诵,随后完成课后作业。但是在开放式的教学中,把文言文教学的环境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教师让学生课外查找相关资料,观看相关的古代戏剧或电影,集体把课文编写成剧本,准备道具,把文言文课文放到现实生活中,搬上舞台,表演课文;也可以让学生由此及彼,由课内走向课外,自主学习其他传记,如《屈原列传》、《张衡传》等,在课外学习中进行比较阅读,个性化的解读。因此,重视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环境由课内向课外的开放,既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又可开拓学生的视野,实现由文言文课堂环境走向课外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加强高中学生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挖掘文言文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可丰富高中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和创作能力,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生活中学,在玩中学。
开放三:开放式的教法
吕叔湘说:“学习语文不是学习一套知识,而是学习一种技能。”也就是说,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知识,更是为了发展学生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培养创新能力和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热爱及审美能力。语文教师应该改变现有的“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满堂灌式的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应教给学生方法,“授之以渔”,让学生自主去阅读、思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例如,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选择以下四种方法:
1.可以釆用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课外查阅参考资料,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惊涛骇浪、波涛汹涌的长江水中领略“江山如画”的美景,景仰“雄姿英发,羽扇论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瑜的儒将风度,感受作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壮志难酬的慨叹。
3.可以采用配乐朗读,让学生沉浸在铿锵慷慨的音乐中,涵咏诵读或唱读,品味课文的内蕴,进行美的享受;
4.可以以一种教学方法为主,其他教学方法为辅,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的开放式文言文教学方法。这样可以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耳目一新,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创新能力。
开放四:开放式的阅读
高中文言文教学环境要充分体现开放性,教师就必须立足课堂,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开放式阅读,注重向课外延伸迁移;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目,鼓励学生多读一些课外的文言诗文,特别是一些文言经典名著,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让他们徜徉在古代经典文化的长廊中,汲取古代经典文化的精华,提高文言文阅读鉴赏能力,所谓“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开卷有益”,“涓涓细流必能成江海”。例如,教学《鸿门宴》,就可以推荐学生课外阅读《史记·项羽本纪》,特别是《项羽之死》以及有关项羽的诗词或故事,如(唐)杜牧的《题乌江亭》,(北宋)王安石的《乌江亭》,(南宋)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咏项羽》及“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的故事等。这种开放式阅读,不仅让学生对故事有整体的阅读,对人物形象有整体的认识,并通过前后的比较,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更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开放五:开放式的问答
“读书贵有疑”,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照本宣科,把一个个所谓的标准答案灌输给学生,而应多设置问题,釆用开放式问答,鼓励学生敢问、多问、会问,提倡怀疑精神,不求答案的唯一性。例如,教学杜甫的《蜀相》,在讲到“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两句诗时,教师就可采用开放式问答学生,“清人仇兆鳌认为这两句写尽祠庙荒凉,而杜甫研究专家萧涤非却认为这两句极写祠庙的春意盘然,你认为这两人的评价如何?你又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诗的?古人所谓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言溢于海,那这两句诗又暗含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学生在老师的循循善诱的开放式问答下,便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及全诗内蕴的解读,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文言文阅读鉴赏能力。
开放六:开放式的表述
我们在教学高中文言文时,也应釆取开放式表达。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只要围绕主题展开,并“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自圆其说”,就应允许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例如,教学白居易的《长恨歌》,有学生就对课文结尾的诗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提出了质疑,针对能否将“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改成“多情自古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见解。经过学生的一番开放式的引经据典,讨论辩解,唇枪舌剑,各自说出了自己的理解。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更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真可谓是受益匪浅。
开放七:开放式的仿写
选入教材的高中文言诗文都是一些留传下来的经典篇目,其艺术成就本身就有一种示范的作用。教师可以读写结合,以读促写,采取开放式仿写,适当鼓励学生模仿文言诗文写作。比如教学李密的《陈情表》,班上有学生就模仿《陈情表》写了一篇《致班主任书》,文中缠绵悱恻地叙述了自己不愿当班长的想法。再如成立诗社,,对对子比赛等,鼓励学生写对联,做古诗,写文言散文等。总之,学生进行文言文写作,实行开放式写,形式可多样,要求也不很高,慢慢学生就会“平平仄仄”“之乎者也”起来,写出一些像模像样的文言诗文来。这样既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何乐而不为?
开放八:开放式的学习
新课改要求转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体验”式学习,叶圣陶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就应让高中学生开放式学习。即在突出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查阅工具书或其它相关参考资料,进行课前预习;再通过导读,给予学生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让学生基本上能通读文言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形成初步整体感知,然后指导学生“读”,让学生在涵咏诵读的基础上阅读思考,提出问题;接下来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尝试翻译文言课文,或学生相互订正,教师只做适当点拨,以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规律,让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品味文言文的内蕴与艺术特色,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总之,创设开放式的文言文教学环境能够培养高中学生的开放性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质量。这不仅是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更是当今时代发展急需培养出大量开放型人才的需要,也是适应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一种较好的创新性教学方法。
(金玉成 兰州市榆中县恩玲中学 73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