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临床观察
2015-08-09毛祚荃
毛祚荃
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临床观察
毛祚荃
目的 探讨表面麻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白内障患者110例110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55眼),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球后麻醉,研究组患者予以表面麻醉,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麻醉效果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3±8)min少于对照组(22±1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白内障患者,麻醉效果好,手术时间少,适宜于基层医院开展。
表面麻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白内障;球后麻醉;表面麻醉
白内障是最为常见的致盲原因,手术治疗是临床上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不过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设备昂贵、技术难度高并且手术费用大,同时硬核处理也存在一些问题,从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的范围[1]。传统白内障手术往往是用球后麻醉,容易导致患者的眼球穿孔以及视神经损伤,引发术后散光等方面的并发症。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有着散光少、切口小以及手术时间短等优点,临床应用的过程中取得显著效果。为了探讨表面麻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应用效果,选取白内障患者110例(110眼),对其临床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收治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110例(110眼),其中男67例(67只眼),女43例(43只眼),患者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52.1±1.1)岁。110例患者中并发白内障35例,外伤白内障28例,老年白内障4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n=55)。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球后麻醉,使用2%的利多卡因于患眼球后行阻滞麻醉。研究组患者予以表面麻醉,于术前20min滴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1次/5min,l~2滴/次,共滴4次[2]。
1.2.2 手术方法。2组患者均使用苏州66显微镜进行手术,手术使用3mm×8mm的椭圆形圈套器以及碎核刀(苏州明仁器械厂生产)[3]。首先使用开睑器进行开睑,对于那些不合作的患者则使用上直肌的悬吊缝线,以穹窿为基底做结膜瓣,同时使用烧灼器来烧灼止血或者是电凝止血[4],在距离患者角膜缘后面1mm的水平或者是反眉状1/2板处切开巩膜,其中弦长约为5mm,做透明角膜的切口,然后使用截囊针进行环形的截囊或者是撕囊,前房穿刺之后进一步扩大切口,让内口要超过外口2mm左右[5],之后水分离患者的晶状体核,同时医师双手使用辅助钩将其旋拨到前房,在晶状体核的上下都要注入透明质酸钠(正大爱维公司生产),用碎核刀将核分成两半,然后伸入晶状体的圈套器分别取出。之后使用双管的注吸器来吸净皮质,并且在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之后对于虹膜反复脱出或者的玻璃体脱出的患者行巩膜缝合,其余患者则不需要缝合,然后整复球结膜瓣,并且于患者的球旁注射20000U的庆大霉素以及2.5mg的地塞米松[6]。
1.3 疗效评价标准 麻醉效果分3级。I级:无痛感或只有微痛,患者于术中配合较好;Ⅱ级:有轻度的疼痛,患者可忍受并且配合手术的顺利完成;Ⅲ级:疼痛明显,患者无法配合手术,需要改用其他的麻醉方法[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本研究全部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麻醉效果比较,对照组55例患者Ⅰ级31例,Ⅱ级16例,Ⅲ级8例;研究组患者Ⅰ级34例,Ⅱ级12例,Ⅲ级9例,2组患者在麻醉效果方面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比较,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22±17)min,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是(13±8)min,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结果比较
3 讨论
3.1 白内障的手术治疗 联合使用超声乳化术以及晶状体的植入是白内障治疗最有效的方法,不过基层医院的设备落后并且眼科的技术力量较为薄弱,无法开展这一术式[8]。传统的白内障手术治疗的角膜切口大,术后容易出现散光而导致患者的视力比较差。球后麻醉则容易导致并发症,例如球后出血、眶内感染、眼球穿孔以及视神经的挫伤等,所以不被眼科医生及患者接受。表面麻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是在囊外摘除术上发展而来的,有着损伤小、伤口愈合快、麻醉刺激少、手术时间短以及视力恢复快等方面的优点,适合于伴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同时该手术并不需要专业的超声乳化设备,并且有着成本低以及操作简单的特点,因此在基层医院应用逐渐普及,降低了白内障手术的费用。
3.2 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本研究中使用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为患者进行表面麻醉,有效成分是盐酸奥布卡因,有着作用快以及起效时间长的特点,对瞳孔大小、眼压以及调节功能都没有影响,并且通过结膜的表面给药,使药物容易扩散吸收,起到迅速麻醉的效果[8]。表面麻醉同球后麻醉比较而言,药物毒副作用较小。球后麻醉的毒副作用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诱发眼内神经纤维的中毒变性,用量过大或者注入血管之内则会导致严重并发症,表面麻醉则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一方面避免球后麻醉的并发症,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手术的适应证。
总而言之,本研究证明表面麻醉可以获得理想的麻醉效果,并且安全性高,特别是在基层医院以及贫困地区大批量进行白内障手术的时候,表面麻醉更为安全并且适应症更广,临床上可以推广应用。
[1] 谢爱宏,李桃云,谭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3,7(3):803-805.
[2] 伊琼,刘年,时亚新.表面麻醉下行自内障超声乳化术[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1,23(3):289-290.
[3] 吴振中,蒋幼芹.眼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5-46.
[4] 陆斌,王文清,陈蕾,等.表面麻醉下超声乳化术临床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12,10(3):232-233.
[5] 张红,龚永祥,粱晶晶.白内障手术切口与视力关系的研究[J].当代医学,2013,24(1):152-153.
[6] 徐小明,项振扬,张琦.白内障术中采用选择性切口对降低术前角膜散光的作用[J].临床眼科杂志,2013,15(2):122-124.
[7] 王剑峰,王爱莲,杨洪霞.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疗效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13,15(6):532-533.
[8] 李建学,白晓宁,惠靓.白内障隧道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2,7(4):1180-1181.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1.044
江西 330500 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人民医院 (毛祚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