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2015-08-08李文举
李文举
文言文的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各种模拟考试甚至高考中,19分的文言文是考查大户,也是考生失分的重灾区。文言文学习除了文本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学习的相对枯燥与困难之外,让学生产生望而生畏心理的另一间接因素就是教师千年不变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翻译,点拨重点实词、虚词、句式,练习,提问。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因此,如何创新教学模式,使文言文教学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中笔者以《陈情表》一课为例,谈一谈自己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一、让学生仿照高考题型设计试题
讲授新课之前,我提前布置给学生出题任务,并要求学生附上自己的“正确答案”。在教师授课之前,学生的命题及答案都可能是相对粗糙的,但这并不影响整个学习效果,随着后续学习的逐步深入,学生的命题能力会让教师刮目相看。
文言模块考试题大致分为两大类:文言知识考查 (即第1、2小题及翻译题)和文章含义理解题(即第3道选择题)。以下笔者结合《陈情表》一课学生设计的试题,谈谈自己的教学心得。
试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少
B.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又
C.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被
D.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夸耀
(解析略)
最初学生设计这种文言知识题的时候,往往会以课下注释为主要参考内容,部分基础好的学生会借助参考书及《古汉语字典》,但无论哪种命题渠道,都能达到促进学生主动预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幻灯片展示出题者设计的试题,让其他学生来作答,再由出题者公布正确答案并尝试着讲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拨乱反正”的工作,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此外,教师要灵活地将试题及其他学生的答题情况巧妙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基本功,对教师的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启发学生的命题心理,引导学生的命题思路,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备考来说特别重要。
试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幼年悲惨,孤独无助。六个月大即已失怙,四岁时母亲被逼改嫁,只有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家门衰微福分浅薄,孤寂窘迫令人唏嘘。
B.李密恪守孝道,殷勤备至。祖母常年患病卧床,李密不曾停止侍奉,并以此为由推辞了刺史的举荐,求以体恤,孝情真挚恳切。
C.李密忠敬武帝,谦恭诚恳。言明自己为蜀汉旧臣,不得不为蜀汉守节,且须供养祖母,处境艰难,望武帝体谅,忠诚之心溢于言表。
D.李密陈词委婉,情感浓烈。感激朝廷对自己礼遇有加,以电压谦卑的语言多方面表明自己的心迹,并以“生当陨草”为誓,化解武帝的疑心,博得同情。
学生设计的这道题,语言表达异常准确和严谨,而且选项设置上也严格按照考试题的命题方式,看后让我特别惊讶。我相信,不同层次的学生只要亲历了出题这一环节,对文本的理解就会上一个台阶。
这类命题学生很容易有争议,在翻译文章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认知,鼓励见仁见智。因为这类题目的设置不单单是要考查学生的文本翻译能力,更重要的是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认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教师也完全可以引入对文章内容、艺术特色、主旨探讨的讲解,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整节课鲜活如行云流水。
二、鼓励学生活学活用,挖掘文言文中的写作素材
之前学生积累作文素材主要是靠考前背一背《素材选》,殊不知,课本中的事例也是非常好的作文素材,有待于师生充分发掘。有的学生可能会有顾虑,觉得以教材中的事例作为写作素材会显得视野不够开阔,其实不然。笔者批阅了三次高考作文,事实上,阅卷老师如果看到学生能够精当地运用教材中的事例,仍然会有眼前一亮之感,这种活学活用将为整篇作文加分添彩。
这种活学活用的思维也可以延伸到对教材的讲解方面。平时的教学中,我在每次课文讲授结束后都会适当地进行内容拓展,引导学生思考:这个事例和立意可以用来写怎样的作文?例如,《陈情表》中对李密的赞颂,对孝道以及感恩之心的推崇,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文中“死当结草”“乌鸟私情”“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等可以作为论文中的名言论据;层层说理的结构铺陈可以作为论证阐述的典范。这样思维一发散,一篇文言文就可以发挥多种教学功能。
以上是笔者对文言文教学的一孔之见,当然还有很多不成熟的见解。文言文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学习文言文是传承祖国优秀文化的重要渠道。很多大学毕业的学生能熟记于心的文言课文大都是在高中阶段积累的,正因为如此,高中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文言文教学,努力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法探索的路上永远不能懈怠。
(责任编辑 赵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