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备课,“备”些什么?

2015-08-07钱晓锋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备课小学数学教师

钱晓锋

[摘 要]课之前,究竟该“备”些什么。从教师和学生两大层面出发,通过解读教材、设计教法、了解学生等,给出了数学课前准备工作的切入点与着力点,为课堂上的40分钟教学质量提供充分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备课 小学数学 教师 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0-090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正在进行着前所未有的改革,新的教育理念和课程标准正在与教师传统的思想观念、教学方式、行为习惯发生着碰撞,作为教学行为主阵地的课堂更是聚集了众多关注的目光,一大批研究课堂教学的思想、观点犹如雨后春笋般蓬勃而生。

可是很多时候,我们的目光仅仅盯向课堂,却忽视了一个简单而直接的问题,什么才是真正上好一节课和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呢?就小学数学而言,课之前,究竟该“备”些什么呢?我以为,无非是要处理好两大对象的问题。

一、从教师层面看

1.科学解读教材

教师必须深入地研读教材,细细分析,这意味着对教材要进行科学的理解,其中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其一,要了解本节课所授知识内容在整个小学系统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在知识的上下衔接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其二,在本单元数学知识中,即将学习的知识是知识框架中的哪一个部件,有着怎样承前启后的作用。小学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有人形容数学知识的学习犹如“砌墙建屋”,每一个知识点就好像建造房屋的每一块砖头,在整个“知识大厦”中承力不同却同等重要,而最重要的是要真正懂得这个知识点该承受多大的作用力,即分寸很重要;其三,要定好与一堂数学课教学内容“对话”的基调,找准知识的重点与难点(一般教学重点不可太多,一到两个即可),仔细研读、衡量知识点的深度,通俗地讲,这一步是教师在备课中知道“劲”往哪里使。做到了这三点,上课前教师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教学效率自然会提高很多。

2.精心设计教法

有了对教材内容的深刻理解,教师就可以根据教科书内容,考虑如何运用恰当的方法完整地把这些内容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语言交流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这一环节可以说是教师备课时需要怎样使“劲”。比如如何激趣导入,设置哪些旧知识的复习以引出新课题,这些“过渡桥梁”是否能让学生顺利通过;要准备哪些教具、学具,通过什么样的方法练习,突重点,破难点,预计哪些步骤中会出现问题,课堂气氛如何收放,怎样才能做到放而不任,动而不乱,热而不闹,“形”散而“神”不散;运用什么样的手段,使学生对知识进行发散、拓展、延伸;在哪些地方可能出现教学障碍,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机智”,运用什么方法使学生能处于积极兴奋状态,让学生在享受和快乐中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总体来说,课堂上我们要把教法运用与学法指导有机结合,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3.充分了解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阶段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学习潜力、学习能力、思维活动品质、个性意志范围和情感范围。与此同时,同一年龄段的学生在对待学习的态度,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的心理品质和感到疲劳的程度,记忆类型,思维方法,等等方面也会存在差异。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那么就可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能促进教学教育过程的最优化,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其次,要了解学生已有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基础。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种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掌握了这个标准以后,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他们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才能达到高效课堂。奥苏泊尔曾指出:“从教育心理学最基本的原理看,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最后,了解学生不同个体的特殊个性。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且对教学活动起着明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因此,备课时,要根据学生个体的情绪、兴趣、思维、意识等方面的差异,选择其最近发展区,灵活把握教材,制定出适合本节课教学的多元的、有差异的、具体可行的目标及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让他们“跳一跳,摘果子”,这样,才能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获得积极主动参与而且发展的机会。

二、从学生角度讲

1.感受预学新知

现代学习观认为,人们是基于他们已经知道的知识去建构新知识以及对新知识的理解。因此,课前学生对新知的感知是非常关键的。对于教师来说,善于指导学生预习,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既定教学目标的完成提供可靠有效的保证;从学生学习的心理感受看,有所熟悉的学习内容对于学生来讲更有亲近感。有了与之建立联系的知识和经验基础,所学内容才会让学生有熟悉之感,加上学习的要求又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学生才会对新的知识有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而且学生会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自信和发自内心的一种动力。所以说,效率高的课堂学习不应从“全新”开始。

2.聚集心中所惑

现在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由此可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课前学生的预习不是简单的浏览,需要学生对本课内容和知识的发生过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在尝试练习的过程中记下心中不能理解的问题,即聚集心中所惑。当然,这个过程也并非完全由学生个体完成,可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展开对将学内容的探讨,展示各自的想法,敞亮各自的疑问,亦可共同提出质疑,能够解决的问题各自尝试解决,课堂上再对解决问题的结果加以验证是否正确,未能解决的问题再到课堂上在师生共同努力中各个击破。这样,通过前置于新课学习之前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确保了学生课前预先学习的效果。

3.形成心理期待

有了前者作铺垫,带着对新知的初步了解,揣着心中或多或少的种种疑惑,学生走进了课堂,这时候的学生应该处于一种对新知急切渴望、蓄势待发的精神状态,这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也是能否在课堂上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真正提高的关键。面对学生的这种期待心理,此时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通过高水平的“教”来促进学生深层次的“学”,当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活动逐一展开,这种期待就会成为课堂上学生前行的“催化剂”,学生的“学”也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基于这两大层面的认识,数学课前的准备工作应找准切入点与着力点,为课上的40分钟教学质量提供充分有力的保障,从而准确驾驭数学教学,积极有效地调动一切教学智慧,上出精彩的每一堂数学课!

(责编 童 夏)

猜你喜欢

备课小学数学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浅谈小学数学如何进行有效备课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