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土地整治工程技术及其发展

2015-08-07郭英坤

魅力中国 2015年50期
关键词:发展分析土地整治工程技术

郭英坤

摘要: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资源。实现对土地利用的合理化、利用率最大化、改善土地土质,是保证人类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随着人类不断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的脚步,越来越多耕地被征用改造为建筑用地,并且由于土地规划不合理,城市出现低矮建筑、土地被闲置等现象,造成土地使用不合理,加重了土地资源对人类的供应负担。本文通过对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的分析,来展望未来的土地整治工程,以期参考。

关键词:土地整治;工程技术;发展分析

一、前言

我国为农业大国,农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然而农耕用地滥用比如大量化肥药物的施加对土质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加上城市化进程,建筑用地也不断增加,大大破坏了我国土地资源能供给的平衡。土地整治指对一定范围或地区的土地进行土质修整,面积规划,优化土地使用率,改善该地区的土地生态环境。然而我国土地整治工程技术起步晚,目前还处于初级水平,特别是一些山地等的土质破坏还未得到改善。因此,分析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其技术特点,加快其技术水平的发展,是我国进行土地整治重点工程的主要方向。

二、我国土地整治发展历程及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对土地进行开发使用的国家,早期历史上的井田制就是最好的体现。然而对土地进行规模化的整治是在现代历史中才逐渐形成体系。目前我国对土地整治采取的主要措施为:保护耕地文明,修整耕地土质,提高耕地使用率等。这对提高农业产业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有很大贡献。但目前我国对土地整治还缺乏一定的技术支持,土地整治规划还不够全面。时常出现已规划好需要整治的土地区域太过分散,不好统一实施管理;另外对山丘沟陵的规划缺乏经验,不易设计出整治规划方案等现象。土地整改遇到的瓶颈,给本就严峻的土地整改形势增加了压力。

三、土地整治工程技术

(一)建筑用地整治工程

建筑用地整治工程是指通过一定的科学技术手段,对一定范围内路基土质不适合用于建筑的土地进行整治,使其达到建筑用地的土质要求,符合建筑用地标准。通常某块建筑用地具有一定的归属性,为当地政府或相关单位直接管理,主要用来建设服务于该地区范围内人民生活的市政工程或配套建筑设施等。

(二)农耕用地整治工程

农耕用地整治工程是指对规划范围的农业用地包括山丘、水体、水田、树林、公路等进行统一规范的整治,改善基础设施水平,使其符合现代化的农业生产需要。传统的农耕用地对于自然灾害的防范能力弱,土地產出率也不高,土地生态也达不到平衡。而现代化的农耕用地可以实现高产出,无论旱灾水灾都能保证收成,对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也比较强。农耕用地整治工程技术就是将传统的农耕用力一步步转变为现代化农耕用地的技术与手段。农耕用地整治工程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产业的经济实力,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

(三)对已损坏的土地进行整治

已损坏的土地是指已被污染、土地本身的生态被破坏、已失去使用价值与建筑价值的土地。已被损坏土地中含有的有机有害化学物、污染物对人类生存与环境造成了威胁。释放出来的有毒有害成分,危害着人类与环境的健康。对已被损坏的土地进行整治指利用生物学,微生物学,物理学等科学技术对土地进行整治。根据土质的损坏程度将其分别进行物理技术整治,生物技术整治与微生物技术整治。物质技术整治用来改善一些损坏程度较轻的土地,只需要对土地的有害成分与无毒成分进行分离转移;生物技术整治改善一些损坏程度较严重的土壤,在入地中添加生物化学剂,使其与土地中有害的物质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反应,从而使有害物质被提取转移,降解,转变成对土地无害无毒的成分;微生物技术整治指在损坏严重,有害微生物繁衍迅速并产生恶臭的土壤中引入生物菌体,使得生物菌体能够迅速扩大范围从而加大对有害微生物的抗击反应,使得有害微生物结构群能迅速被破坏,慢慢转变成低毒或无毒的成分。

工程技术对这些被人类或自然灾害破坏的土地进行整治,其意义相当于重新制造土地,主要用途为引进绿色植被,增加植物,水体、土地之间的有效平衡,从而使得土地重新变得具有使用价值。

四、土地整治工程的发展分析

土地整治工程现从技术上已慢慢从单一传统的农耕设施改善转变成多样化复杂土地的微生物整治。从措施上,未来土地整治工程必将沿着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发展:

(一)土地整治基本理念的创新

土地整改的基本理念为坚决不闲置浪费土地资源,农耕用地不得肆意违法对土地进行大规模改造,进行土地整改要提前做好合理规划,精心布局,统一规范管理。其目标为改善土地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维护土地生态平衡,维持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土地整治目标的综合化

从大范围来说进行土地整治的目标只有一个,而在实际操作中,其目标是多方面的,既要保护甚至增加农耕用地的使用面积,又要提高用地利用率和水平,还要保护自然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土地整治要实现目标的综合化管理,维持土地使用数量,改善使用质量。不仅要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还要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实现城市、农村、土地资源三者的利益最大化。

(三)提高土地整治的公共参与率

未来的土地整改工程一定不只是政府国家的举措,而是全民参与的事情。目前实施土地整改的主体主要是政府及一些个体,大众群体,广大农民的参与度不高,参与兴趣也不高。因此,因要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明确他们的参与形式,告知其土地整改的明确目标,以及其在实施中的权利与义务。

(四)加强土地整治的法治化建设

法治建设是国家实施土地整改的重要手段。通过健全相关法制法规,加强对土地整改实施中的监管,宣传培养民众的土地整改观念,来实现对土地整改的宏观管控,约束土地整改实施人的行为,提高土地整改的质量,达到整改多方的利益最大化。另外对土地整改的法治化建设,还应完善相应法规对现有的土地资源或环境进行保护,对损坏土地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或主体严惩,杜伟污染土地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结束语:

总的来说,虽然我国的土地面积宽广,但我国的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相比其他先进国家还较为落后。未来的土地整改应该在保护正使用的土地资源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地理环境的特点,相应提高整治技术,加强法治建设,提高整治意识等来实现对偏远山区,荒漠闲置土地的使用,实现多样化的土地整改工程。从而,达到土地整治技术向着多元化、最优化、以及生态化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映月,米安娜.对土地整治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几点建议[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12):172

[2]白玲.浅谈土地整治中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6):284

猜你喜欢

发展分析土地整治工程技术
油田开发后期的采油工程技术应用
数理逻辑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探析
水池结构设计中几个易忽视问题的探讨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分析
浅析山东省临沂市耕地保护与利用
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课程改革分析及发展探究
基于统计学理论的中国土地整治框架体系
常德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分析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