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茶艺在茶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2015-08-07石玉香

魅力中国 2015年50期
关键词:贡茶茶艺茶文化

石玉香

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凡有关茶的一切事物,都是茶文化的范畴。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茶文化兴于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

团黄贡茶始于唐代,英山产的“团黄”与“蕲门”、“黄芽”并称“淮南三茗”,被列为贡品运往京都长安。因其“色碧而清冽,味馥郁而沁芳”,享有“鄂土茶称圣,英茗味独珍”之美誉,成为历代朝廷用茶,故而团黄贡茶的茶文化历史悠久。

茶艺,包括了种茶、制茶、泡茶、敬茶、品茶等一系列茶事活动中的技巧和技艺。透过茗茶、茶泉、茶器的安排配置,呈现出茶汤之美。透过茶人、茶所、茶食、茶宴的安排布置,呈现整合之美。源于远古却不失时尚,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茶文化,其核心是由有形的“茶艺”和无形的“茶道”相结合而构成的。在物质文化上,它包括了茶叶的栽种、采摘、加工、包装、运输、销售、贮存、品饮和茶具等的系统科学;在精神上,它包括了史学、考古、文学、美学、艺术、礼仪、道德、宗教、民俗、经济和政治等学科。

一、团黄贡茶的茶文化魅力。

(一)团黄贡茶的历史渊源。

英山古为皋陶部落,汉为英布封疆,宋为毕升故里,东北与安徽省的岳西、太湖、霍山、金寨四县毗邻,西南与湖北的罗田、浠水、蕲春三县接壤。素有“鄂皖咽喉、江淮要塞”之称。自唐开始,历史上曾称过“蕲春”、“蕲水”、“蕲州”,至宋咸淳三年始更名“英山”,沿用至今。唐代茶圣陆羽《茶经》中也有英山产茶之记载,英山县志、六安州志均有贡茶的记载。《湖北通志》舆地志物产中也有“蕲门团黄”详细的记载。团黄贡茶传统制作技艺延续至今已有千余年,唐代即被列入贡茶,见证了英山制茶历史的辉煌、繁荣、兴盛与发展。团黄贡茶自唐代起,即被评为贡茶,且排名唐代贡茶之三,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浓厚,是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众多关于团黄贡茶的诗歌、传说、纪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1.据唐朝李肇写的《国史补》中记载:“寿州有霍山黄芽,蕲州有蕲门团黄,而浮梁商在焉” ……“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寿州有霍山之黄芽、荆州有英山之团黄,”并把团黄列为14品目贡品名茶第三,团黄为唐代近二十种名茶之一。

2.欧阳修诗为证:“共约试春芽,枪旗几时绿”?

3.《唐书地理志》载:“蕲州土贡有茶,而其茶尤以蕲水为特著,蕲水之茶又在县之北山”(唐代蕲水辖今浠水、英山、罗田和蕲春一部。蕲水北山指蕲春、浠水北部与英山、罗田全境。

4.北宋时,“蕲黄贡茶居全国第一”;朝廷还在蕲、黄二州专门设立了茶叶榷税机关。

(二)团黄贡茶的文化历程

团黄贡茶现仅产于英山县东部土门河流域,其中以 “英山十佳茶场”--杨柳翻身湾生态茶场”所产的团黄品质最佳。团黄产区位于大别山南簏,地处县境东南的深山区,可谓“山中山”。这一带峰峦绵延,重岩叠蟑,山高林密,泉多溪长,云雾缭绕。

英山茶叶节自1992年至今已经举办了27届,团黄贡茶于2004年斩获“中国英山茶叶节首届英山云雾茶王”,2009年获第二届“华中武汉茶叶博览会英山云雾茶王”等等荣誉。1999年开始国家劳动部正式将“茶艺师”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1800中职业之一,并制定《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团黄贡茶随着“以茶会友”的休闲生活方式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以及适应茶文化传播的需要,将茶艺师培养计划作为团黄贡茶茶文化的重点。身着传统服饰,举止优雅,在环境优美的茶轩里伴着舒缓的音乐为客人演示茶艺的冲泡技艺,并细心为客人点茶,讲述相关的茶艺知识,营造一幅宁静祥和的休闲场景。团黄贡茶茶艺师已成为团黄茶文化的传播者,茶叶流通的“加速器”,是温馨而富有品位的职业。

(三)团黄贡茶的传统制作技艺流程:

团黄贡茶的传统制作工艺独特,由唐代沿袭至今,其制作流程共十六个步骤,属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1.采摘:鲜叶采摘期清明前后,时间20天左右。采摘一芽一叶至二叶初展。

2.鲜叶挑选:鲜叶采回后进行拣剔,除去老叶、茶梗、杂质和不合标准的鲜叶。

3.摊青:将鲜叶薄摊在竹簸箕里面,晴天无露水叶2-4小时,阴雨天4-6小时。

4.杀青:用挑、拔、抖等手法充分散发水分,做形使叶身绉缩成芽稍挺直,形似雀舌,发出清香,为适度出锅。

5.摊凉: 全程时间10分钟~15分钟。

6.揉捻:揉捻在簸箕上进行。用单把推揉或用双把转揉。

7.炒二青:以抖炒为主,茶条无粘手感时搓条,搓条反复数次,至茶条略有剌手感时起锅摊凉。

8.摊凉:摊凉全程时间为15分钟——20分钟。

9.炒三青:以抖炒为主,茶条无粘手感时搓条,搓条反复数次,至茶条略有剌手感时起锅摊凉。

10.摊凉:摊凉全程时间为15分钟——20分钟。

11.初烘:用烘笼或专用烘箱烘干,达到七成干。

12.攤凉:摊凉时间约20分钟——30分钟。

13.复烘:每笼投叶量为两笼初烘叶,达到九成干;

14.摊放:摊放时间约1个小时。

15.拣剔:精选分级,除去灰、片、末。精选后,人工拣去非茶杂物、茶梗。

16.包装:最里层采用锡箔纸袋包装,;第二层用特制的团黄贡茶铁罐包装;第三层用精美的团黄贡茶礼品盒包装;第四层用团黄贡茶特制高档提袋包装。

二、团黄贡茶茶艺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茶叶与旅游业的结合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富有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们更趋向于追求文化和休闲的消费。团黄贡茶茶园大多被优美的自然环境所环抱,将这一资源优势与相关的文化有机结合,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茶俗旅游产品与旅游业对接,迎合现代人追求自然美感和文化体验的需要。团黄贡茶为让游客参与到茶文化旅游项目中,特推出如体验茶风俗、欣赏茶艺表演、猜茶谜、唱茶歌、听茶戏、吃茶宴等,加深旅游者对茶文化的体验。同时,以市场为导向,根据游客需求设专项的茶文化旅游,可针对青少年推出以山水生态游为主题的茶乡夏令营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讲授有关茶文化知识,如茶艺、茶礼等,并让他们到茶场亲身体验采茶、制茶的过程;使旅游者在休闲、放松的旅游过程中,细细品味茶的文化、内涵,体味茶的风俗、礼仪,并可让他们品尝名茶和学习制作调配方法,参加民俗风情活动,旅游者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获得美的享受,而且还能形成对生活和人生价值的体味,达到文化旅游的高层境界。

(二)发展茶文化产业园。

随着产业文化化、文化产业化发展,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以企业开发为主的茶产业园以及茶文化产业园、团黄贡茶主题茶叶公园等等,建设进程加快,建设一批以体现产业、产品特色,以旅游为载体的茶文化产业园区。在产业的宣传定位上,有“茶叶大县”、“茶叶经济大市”、“魅力茶乡”、“中国名茶茶乡”等;在茶文化活动的内涵赋予上,组织“茶产业发展论坛”、“茶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会”、“名优茶发展研讨”、“茶文化艺术节”、“茶王大赛”等。

(三)发展以茶艺表演为代表的茶文化活动。

饮茶既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这里所讲的 “茶艺”表演,单指通过艺术加工,展示茶的采摘、制作、冲、泡、饮等技艺。茶艺是茶道精神的物质载体,游人不仅可以观看技艺精湛的茶艺表演,还可以体会到其所包含的茶道精神和茶文化内涵,同时在物质和精神上获得美的享受。团黄贡茶在推广茶艺,发挥其在产业、产品宣传的作用上狠下功夫。随着茶艺培训、普及茶艺力度的加大,茶艺在产品推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茶艺不仅直接提升了企业、产品的形象,而且加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沟通、培养顾客的忠诚度;

(四)发展茶文化教育与培训。

在湖北省部分高校开办了从事专门的茶文化教学的专业,开设茶文化、茶艺等课程,组建了以茶艺表演为主的高校群团组织,以高校为依托建立起茶艺培训机构,通过短期 培训以及技能鉴定,培养大批茶文化专业性人才。组织茶文化宣传和茶艺表演,增强广大爱茶人的茶文化意识;组织各种民间组织和组织间的学术研讨与交流;企业在茶文化组织的指导下,采取企业选送学习和师傅带徒弟模式,掌握相关的茶文化知识和 茶艺技能,促进茶文化水平和茶文化服务上档次。

(五)发展茶文化品牌化,

国际化品牌化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地区的知名度、信誉度,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增强产业发展的持续推动力,打造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中国是“茶的祖国”,中华茶文化已经是一个響亮的品牌,我们要加快速度将团黄贡茶品牌做大做强,早日打入国际茶叶市场、或者开拓国际市场,不仅靠产品的质量,更要靠文化的力量,不仅如此,伴随着文化产业向国际化的发展加快,团黄贡茶茶文化产业及其产品也会逐步走向世界,在为丰富和发展全球文化的同时获得新的更大的发展。

茶艺是茶文化推广最有效的渠道之一,团黄贡茶将秉承历代制茶师们的心血和智慧研制出来的传统制作技艺,通过其各种销售渠道和方式来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经济发展。在商业化的市场中始终将传承文化的责任感,将这种责任注入经营理念,以此来推进团黄贡茶未来的发展以及茶文化的推广。

猜你喜欢

贡茶茶艺茶文化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茶文化传播形式的探索
校园茶艺飘香
送茶五吨
送茶五吨
武皇贡茶园 七佛茶品香
办好茶艺技能大赛推动茶艺教学发展
Cup of Tea
贵定云雾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