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中的数学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

2015-08-07孙小萍孟祥阁陈秀英

魅力中国 2015年31期
关键词:渗透数学小学数学

孙小萍 孟祥阁 陈秀英

摘要:新课改要求:要大力加强数学教学与生活情景的联系,尽量选择学生熟悉且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以生活情景为背景,并将生活情景合理地数学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数学来源于生活且与生活联系紧密,将生活中的数学渗透到数学教学的课堂是数学教学自身的需要,也是生活本身的需要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生活;数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渗透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枯燥、无趣、单一,使很多学生对数学提不起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一直不甚理想。对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设计一些情境,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从生活中的事物引出相关的数学知识,增加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在让学生在感到熟悉、自然、亲切的同时,还能勾起学生的求知欲,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进而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本人就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几点想法和建议,供各位参考。

一、创设相应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许多教育研究者为,现在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普遍枯燥无趣、远离学生的生活和兴趣,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也激不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小学生由于思维能力和对新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差,加上好玩的天性,如果将枯燥的数学内容转化为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情景,不仅可以勾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还有助于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可起到一箭双雕、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了“10以内的数”的后,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或者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借此来加深对“数”的理解。比如让学生数数“我们每个人有几条胳膊?几条腿?每只手有几根手指?”“我们的教室有几扇窗?几盏灯?”“你家里有几口人?你有几枝铅笔……”等等。再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中,可以让学生举出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例子,并通过这些例子思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以加深学生对两个图形的理解。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分析教材,抓住教材的主题,然后将其与相关的生活现象结合起来,加以处理和调整,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转变成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让数学教学根植于生活又区别于生活,既可以起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又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乐趣。同时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能使学生真切地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加深学生对相关数学概念的理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二、运用相关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学习数学是为了将其作为工具来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积极鼓励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还能不断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可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以及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在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以此加深学生对具体数学概念和问题的理解。数学思维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一点一点的去累积。例如在学习“百分数”一般应用题时,笔者上课时积极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涉及百分数的案例,并在其中选出学生较为熟悉的一条:“在本次月考中,全年级一共有500名学生参加考试,60分以上有400人,据此让学生提出与百分数相关的问题,并作出解答。笔者告诉同学们“60分以上为及格,这次考试的及格率是80%。”以此加深学生对及格率的理解。再如在学习“百分数意义”一课时,笔者让学生进行思考:我们班有50%左右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近视,其中3/5的学生是由于学习用眼过度所致,而2/5的学生却是由于玩手机、看电视所致。对此,每位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思考、解决身边的问题。

三、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实践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及一些生活问题的理解,并提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就必须多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不断增强其数学意识、提高其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体验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以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水平。如圆柱体和圆锥体的认识一课中,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并亲自动手用纸片制作一个圆柱体和圆锥体的模型,第二天学生带着自己制作的圆柱和圆锥到课堂进行展示,并谈谈自己在制作过程的发现和体会,以及对圆柱及圆锥的认识和理解、它们各自的特征,最后教师给予总结,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认识。培养学生多留心身边事物并用数学的观点对身边的事物进行重新的认识的习惯;培养学生亲自参与分析和解决问题并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的习惯,对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结束语:在教学工作中,要善于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对與学生的生活及兴趣相关的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将这些问题趣味化、生活化后再移进课堂,通过适当的引导,可增强学生的数学情感,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冉显志.生活中的数学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0,36:233

[2]蒋铖.小学生法制教育走进课堂——浅谈法制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4,01:63

猜你喜欢

渗透数学小学数学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