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同课异构相映同辉

2015-08-07姚顺龙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同课异构应用方法初中教学

姚顺龙

[摘 要] 同课异构是指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诠释,并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演绎出不同的个性化课堂,同伴可到课堂中观摩,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义.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同课异构,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促进优秀教学经验的推广,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教学;同课异构;应用方法

长期以来,我国初中数学教学采取的是走班制,即一个教师应任教2个甚至更多班级的学生,导致课后辅导困难重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教学模式是同一个课题由一位教师备课,形成电子教案及课件,其余的教师则在该课件基础上进行再备课,这种方法实现了资源共享,有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但容易导致“一人备课,多人享用,大家机械使用”的问题,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因此,亟须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给予优化改进.

课堂再现

以两位老师的《三角形内角和》教学为例,看其不同教学风格.

1. 王老师的课堂

首先,王老师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提问“你了解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知识有多少,如何得知的呢?”并让学生将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拿出来,完成如图1所示的三角形“撕”“拼”过程,从而得到三角形所拼出的结果. 当在课堂教学进行过程中,其中一位学生提出如下问题:“我与同桌两人将裁剪的三角形可拼成四边形,若将所撕开的6个角全部放在一起,可将其拼成一个周角,这样一来,四边形的内角和应为360°?”王老师并未对其提问给予及时回答,而是引导学生完成四边形四个内角的拼凑,通过合作探究,得到任意一个四边形的四个内角之和为360°. 当证明完成之后,又有学生提出“能否用这一种方法来推出五边形的内角和呢”,面对众多学生的提问,教师顺水推舟,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并且顺利地得到五边形的内角和,其和为540°. 通过教师的适时点拨,学生纷纷对多边形的内角和进行计算,并得到使用“分割”的方法能够使解答更快速、简便. 在此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问:“是否所用的多边形都能够采用分割的方法来解决?”全班学生在经过多次的探究尝试后,得到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为(n-2)×180°(n≥3).在王老师的课堂中,三角形、四边形及五边形都属于多边形,他并不仅仅在课堂上讲解三角形的内角和,而是对其他多边形的内角和也进行了探讨,并借此验证了n边形的内角和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可拓展学生思维.

2. 彭老师的课堂

首先,彭老师将课前准备好的两个三角形拿出来,并给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都写上了度数,但撕掉了其中一个角,让学生根据其他角的度数找出被撕掉的角的度数. 根据小学时学习的三角形知识,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求出该角. 然后,彭老师给出4个图形(图3),并给予图中各个角的度数,要求求出另一角的度数. 彭老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比较谁的方法多,且速度快、准确率高. 最后,彭老师向学生发问:“三角形的内角和真为180°吗?该如何对其加以证明呢?”于是,由此展开拼图活动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 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领悟三角形内角和,进而达到多维解题的目标. 在彭老师的课堂中,抓住了中学生在小学三四年级已学过的内角和知识,在本节课中并没有进行重复操作性的活动,而是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求取三角形内角度数,并通过反问“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真的是180°”的问题,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转移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上. 通过“先激趣”的方法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同课异构下的数学教学途径

1. 关注学生主体,激发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已形成,但由于每一位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不同,使得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情有较大差异. 加上初中教师不仅仅担任一个班的教学任务,还担任其他班级的教学任务,不同班级中的学生差异也有所不同. 对于初中数学教师而言,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如何实施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当前每一位数学教师所要解决的问题. 这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学生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各种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 在上述王老师、彭老师的课堂中,都体现了“根据学生实际学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兴趣”这一理念. 同时,由于学生学习需要不同,以学生为主体的提问,有利于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形成,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 重视学生学情,针对教学

无论是哪一教学科目,其教学目的都是促进学生发展,而学生的发展则是将理论付诸实践的过程中去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 长期以来,多数教师是根据教材、教学内容对学生加以训练. 但同课异构则是基于课后练习,通过有效组织各项活动来实现的. 此外,每一位教师对同课异构的理解有所不同,对于同一教学内容,认识角度及理解程度也有所差异. 这就要求实践中要应重视学生学情,开展针对性教学. 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王老师在教学中,充分领悟到学习需求、学习态度及将外界刺激都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每一节课的知识内容都是从评估情感目标基础之上进行的,而外界刺激则从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上进行评估,通过合理地把握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注重教学资源,多样教学

由于初中数学部分知识较抽象,且距离生活较遥远,加上图形一直是数学课堂中的重要工具. 因此,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讲授课堂内容时,应利用“数学略图”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知识点,通过设计数学略图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一边画一边讲,让学生跟随着教师的思路走,可最大限度集中学生注意力,实现视听结合,头脑并用,培养思维能力. 通过这种边讲边画的教学方法,还可让学生直观地领悟数学事物的特征,满足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欲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其主动性. 如:在彭老师的课堂中,教师就重视一边画图一边讲解,通过画出各个三角形,给出相应的内角度数,让学生根据已知度数求取另一角的度数. 在整个过程中,彭老师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对以前学过的三角形内角和知识加以简化,重点放在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上. 重难点突出,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同课异构下的注意事项

1. 同中求异

同课异构教学的重点则是在“同”上,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应在“同”上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确定共同的教学目标. 这就要求教学中要根据所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制定与学生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给予突破,最终提出针对性的应用技能. 其次,确定共同的教学导向. 无论需要达成什么样的教学目标,都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一切教学活动服务于学生. 最后,共同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由于数学是一门工具性非常强的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较广泛. 这就决定了其教学方法应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且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形成“生成问题—构建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服务于生活”的教学关系链. 如:在学习“二次函数与实际问题”的内容时,无论哪一位数学教师教学,其共同的教学目标都应当是让学生将学过的二次函数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最值问题,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二次函数是重要的数学模型,提高其应用价值.

2. 异中求同

由于教师之间存在差异性,也就使得每一位教师的基本功、教学理念等存在差异性,而这些差异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的差异性. 加上课堂中的学生是千变万化的,也存在个体化的差异. 这就要求在同课异构过程中,强调“异中求同”. 如:学习“三角形的全等条件”内容时,要求学生掌握的第一个重要条件则是“边边边”条件,而具体采用哪一种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三角形全等条件,则各有不同. 如有的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全等过程,并掌握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有的教师则通过“猜想、验证、说理、推广”的方式来教学,重点放在了全等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上. 针对不同的教学方法,应区别对待,并不能够说哪一位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对.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同课异构过程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联合学生自身个性特点,灵活采取教学方法,进而呈现不同的教学效果. 当然,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模式不同,只要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法都是值得借鉴的方法.endprint

猜你喜欢

同课异构应用方法初中教学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应用刍议
愉快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讨论
同课异构理念在美术课堂中的认识
浅谈同课异构在人文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
浅谈初中班级高效管理策略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