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语文教材中“亲情类”选文
——以2010年人教版为例

2015-08-07

小品文选刊 2015年24期
关键词:人教版亲情初中语文

杨 旭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0)



浅析初中语文教材中“亲情类”选文
——以2010年人教版为例

杨 旭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0)

根据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训练必须重视思想教育,思想教育必须根据语文的特点,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要达到这一要求以情动人,则是最有力的手段。情感态度对完成语文教育的目的,对贯彻“文道统一”原则,无疑是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①而骨肉亲情作为最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负载这种情感的“亲情类”选文绝对是语文教师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工具。本文绝不否认这些选文的优秀,但是会着重从这些经典文章作为语文教学工具的角度分析,试图指出其不足之处。本文分四个部分浅析初中语文教材中“亲情类选文”,第一部分,“亲情类”选文作为情感教育重要阵地的必然性;第二部分,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亲情类”选文介绍;第三部分,从内容上对选文分类对比,第四部分,从选文的名人“反效应”角度分析“亲情类”选文;第四部分,从选文的时代性要求方面分析这些选文被学生接受的程度。

亲情;情感教育;典范性;时代性

1 “亲情类”选文作为语文情感教育重要阵地的必然性

语文选文内容所呈现的民族智慧、文化观念、科学精神与思维方式等精神价值层面的东西对学生所起到的影响是终身的。对于任意一篇选文,我们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确定其中的课程内容,比如,选文本身的意义,选文本身的写法特点,选文含有的学法知识等等,都可以成为课程内容。但是,无论选取哪一方面作为课程内容,都不可忽略这样一点:从关注选文“写了什么”开始,直指其内在的精神价值层面,从而让选文起到对学生精神陶冶与文化涵养的作用。即便是对一些实用性文体的选文,对于其“读法”、“写法”一类课程内容的确定也不是与选文内容完全脱节的,它也需要从关注选文内容开始,继而进入语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中。②更不要说对在精神价值层面拥有“肥沃土壤”的情感类文体的选文的学习了。

情感类文体的选文形式多样,有散文、小说、诗歌、词赋等等;内容丰富,表达雄心壮志,抒发爱国情怀,赞叹自然世界之瑰丽多彩,歌颂父爱母爱之伟大无私……其中,从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选文的结果来看,讴歌父爱母爱的选文是必不可少的。父母亲情是人世间最重要的情感,父爱母爱是天地间最伟大和无私的爱。从这一角度出发,此类选文在新课标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的达成上目的性尤为突出,条件比之其他也更加便利。通过对此类选文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父爱母爱,理解父母,感受爱,体悟爱,从而学会被爱和爱人,以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内心精神世界的目的。

2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亲情类”选文

这八篇选文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诠释了父爱母爱。

选文,既是课程内容的载体,也是言语活动的凭借,它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学习选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汲取文化营养,建构精神世界的过程。②选文是经过编者在众多文章中精挑细选确定下来的,具有极高的代表性和典范性,是被寄予希望帮助师生能够达成教学目标的工具。所以,教学目标达成的质量与“工具”的恰当与否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作者作者生卒年作品出现日期内容相关父/母精读/略读金色花泰戈尔1861-19411913母亲略读荷花母亲冰心1900-19991922母亲略读爸爸的花儿谢了林海音1918-20011960出版父亲精读背影朱自清1898-19481925父亲精读我的母亲胡适1891-19621930母亲精读春酒琦君1917-2006———母亲略读傅雷家书两则傅雷1908-19661954、1955父亲精读致女儿的信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父亲略读

3 从“亲情类”选文内容上对比:“父与母之争”

八篇选文中,有关于父亲、母亲的各四篇,精读、略读各四篇。有关于父亲的选文三篇是精读,一篇是略读,而有关于母亲的选文则恰好相反,一篇精读,三篇选读。这里不得不说到在语文教材中时常被提及的“性别不公”问题。

据分析,将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出现的人物角色和出现的女性角色相比,出现的女性角色在出现人物角色所占的比例较少。将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女性角色和出现的女主角相比,女主角出现的频率更低,数量更少。且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女性角色以家庭型、传统型角色为主,如母亲、妻子、女儿、女佣等身份,其中母亲(奶奶、姨妈)、妻子(妾)这两类身份占了大部分。③然而,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选定编制中,母亲这一身份也并没有体现“物以稀为贵”之感。在“父亲与母亲的较量中”,“父亲”以在精读篇目数量上绝对的优势显示了教材编订者希望对初中生宣扬父亲的力量,而不是母亲的影响的决心。

中小学是学生形成性别观念的关键时期,性别公平理念在语文教材中体现不到位会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产生极大的阻碍。亲情类选文中这种“父亲”“母亲”失衡的现象通过教学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会对学生的性别观、家庭观产生误导,有极其不好的影响。

4 “亲情类”选文的名人“反效应”

以上的几篇文章均是经典大作,有着极好的口碑。单看其作者就很有说服力。

《金色花》作者——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是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新月集》等。

《荷叶 母亲》作者——冰心(1900.10.5─1999.2.28),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因一生刚好度过一个世纪,被人们称为“世纪老人”,深受人民喜爱。学生对她的认识从《小桔灯》开始。

《背影》作者——朱自清(1898年—1948年),文学研究会”的早期成员,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学者。

……

通过简介可以看出,七位作者均是其所在领域的佼佼者。他们的作品除了质量有保障之外,也能起到引起学生兴趣的作用。毕竟对人们于名人大家的“私生活”的好奇总是多过对于普通人的,这就好比娱乐圈中艺人的名气越大其八卦就越有关注度,越有价值一样。名人有“名人效应”,名人也有“反效应”。由于定势思维的影响,对于不甚了解的成功人士,人们习惯于将一些对能够成功起到积极作用的美好的品质加在他们身上,且教材对于作者的介绍都是其基本信息和成就成果,选文也只能是他们正面向上的思想的展示,那么结果就是,在不知不觉中学生把作者“完人”化了。一个完美的人,是被人们用来崇拜,用来羡慕,而难以产生亲近之感的。这使得学生在了解选文内容时就完全变成了一个“看客”、“局外人”。“被完美”的作者成了“隔壁家的孩子”,,那么作者笔下的父亲母亲也就顺理成章的变成了“隔壁家的父母”。何谓“隔壁家”?就是经常被拿来同自家比较,且各个方面都比自家优秀,好似自家永远无法企及并从心底里认输放弃追赶的神一样的存在。如此,面对“隔壁家的父爱母爱”学生会拒绝联系自身,因为在潜意识里自己的父母肯定是不如文章中的那些父母伟大无私的。纵然被选文感动,也仅仅是感动着别人的感动,为别人的父爱母爱点赞。

5 “亲情类”选文的经典性与时代性

八篇选文堪称篇篇经典。选文的质量丝毫没有辱没作者的名气,从写作手法到情感抒发,从构思布局到言语表达,无不是后世人模仿的标本。选文写的是作者的真实经历,抒发的是作者的真实情感。八篇选文的作者现在均已逝世,最大的泰戈尔出生在1861年,最小的林海音和苏霍姆林斯基两位出生在1918年。八位作者生活的年代与二十一世纪相距甚远。时间上的距离,使得这些承载父爱母爱的文章缺少了时代感,历史般的画面,使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了隔阂。相应的作者的生活背景也与当今初中生的生活完全不同。一些选文中所呈现的被烙印上爱的痕迹的事例是现在的初中生没有办法切身感受到的。毫无疑问这些选文抒发的是真情实感,但是它们不贴近初中生的生活。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选现成的文章作教材,这虽已成习惯,其实并不一定是好方法,尤其是对初中程度的学生”,“最理想的方法,是照青年的需要,从青年实际生活上取题材,分门别类地写出许多文章来,代替选文”(16·33)。他自己确实这样做了。④反观这八篇选文,可有一篇是从学生实际生活上取题材的?没有。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教材,时代性是语文教材的活力所在。语文教材“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开放的系统。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教材内容必须不断地跟着时代的步伐前进,不断更新”。《中小学教材审定标准》中早就指出教材内容要“符合我国国情,体现时代精神”。作为教材,固然有一定的继承性和稳定性,但不能陷于封闭和凝固的状态。经典性也不能压倒时代性。

6 总结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亲情类”选文可谓是篇篇经典。他们与当今的时代相距遥远,但是依旧闪耀着光泽和缤纷色彩。几十年来,有无数的研究者对这些文章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赞美,但是,不得不说当用作当代初中生的语文教材时,它们的光泽和色彩不免就黯淡了一些。因为从作为教学工具的角度来讲,他们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应该得到改进。只是以本人目前的程度还没有办法提出完备的切实可行的“亲情类”选文择选方案。只能寄希望于以后的学习研究,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有发现,有进展。

注解:

① 万明华.有效的语文教学[M].出版地:江西高校出版社,2006-12.37-38.

② 张中原、徐林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出版地: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07.66-67

③ 宋娟.中学语文教材女性角色与学生性别意识的构建[D].西南大学,2010-04-12.

④ 董菊初.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M].出版地:开明出版社,1998-10第一版.374

[1] 王荣生、李海林.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新探-学理基础[M].出版地: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11-01.

[2] 王娟.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性别公平问题研究——以鲁教版为例[D].鲁东大学,2013年

[3] 蔡富清.朱自清选集[M].出版地: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

[4] 魏国良.现代语文教育论[M].出版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4.

[5] 李红.现代心理学[M].出版地: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04.

[6] 靳玉乐.现代教育学[M].出版地:四川教育出版社,2011-02.

[7] 杨莉.中学语文教材女性形象的教学研究-以新课标人教版为例[D].河南大学,2014.

杨旭,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课程与教学论(语文)。

G633

A

1672-5832(2015)12-0117-02

猜你喜欢

人教版亲情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亲情的滋味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沉浸式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最是亲情“回娘家”
增进亲情的项目推荐
亲情故事两篇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