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的综合性学习

2015-08-07许海燕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5年10期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初中语文

许海燕

【内容摘要】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是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体现出自身的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和任务的布置,之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且鼓励学生结合其他学科共同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和互补性,从而提升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 语文 综合性学习

一、当前我国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问题和成因分析

1.对新课标缺乏正确清晰的认识

当前我国初中语文综合性教学的开展,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许多教师对于新课标缺乏正确和清晰的认识。因为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在我国实施的时间并不长,所以许多时候,教师并没有认真思考和分析过新课标的要求。许多教师认为和传统教学没什么太大区别,这就会造成对新课标全新要求的忽略,进而使得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2.教师并不敢贸然的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

一些教师虽然逐渐意识到了新课标的重要性,但是凭借自己多年的教育经验来看,并不敢贸然的实施综合性语文学习。有一些教师认为这样的做法还欠成熟,还有一些教师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学科交叉很难实现对自身学科的把握,学生很容易造成哪一科都掌握不好的现象。因此大多数教师都不敢贸然的选择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模式,真正的将课堂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3.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

许多教师的教学观念是非常传统的,并且根深蒂固,很难发生改变。这些传统的教学观念使得他们不能够第一时间接受新课改的事实,也无法真正的了解新课改的含义,进而真正的将新课改所要传达的教学要求与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到平时的工作和教学当中,这也就会严重的阻碍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即便有一些教师已经开始动摇教学观念,但是却不知道从何入手。例如古诗的学习,教师还是会选择让学生自己进行古诗的背诵,然后依旧按照课标要求开展教学。所谓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并没有真正的落实下去。

4.教师的整体水平有限

在我国的普遍初中语文教师当中,之所以不能够很好的落实综合性语文教学,还有一个与教师密切相关的原因,那就是教师的整体水平相对有限,不能够驾驭新课改对于语文教学的改革和要求。实际上综合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一些学科进行组合,然后将这些学科的共同点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学以致用,并且促进社会文化、人文精神以及思想内涵等多个方面的提升,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是大多数教师可能只是停留在语文基础教学的层面,这就很容易导致教学丧失应用性和有效性。

5.学生自身缺乏对知识的探究欲望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大多数学生比较缺乏自主探究的动力和欲望。学生普遍还是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法,对教师格外的依赖。认为教师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所以许多时候学生更喜欢被动接受知识,这就会逐渐的丧失自主探究欲望,自身对于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开展也产生了一定的抵制情绪。

6.学生的学习目的相对模糊

还有一些学生对于学习目的比较模糊,他们即便有一些人可以逐渐接受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但是与传统的阅读和写作相比,这两部分占据了考试的大部分分值。所以学生还是更加注重传统的教学内容,对于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比较模糊,不太明确综合性学习的目的以及最终意义到底是什么。

二、有效实现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措施和方法

1.充分掌握和研究新课标要求,转变教学观念

要想有效的实现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首先教师要掌握和研究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并且尽快的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要利用课余的时间来专心研究新课改与传统教学的区别,并且把新课改的新要求逐渐与自身的学科讲学结合起来。通过教学观念的转变,尽快的将新课改的要求进行结合,这样才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具有实际教学意义的课堂讲学。

2.提升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也需要不断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的进行一些学术的探讨,例如与著名的初中学校进行互相听课,这样有利于教师之间进行学术交流,也有利于一些优秀的教师将新课改的教学心得分享给其他教师。彼此之间都是一个相互提高的过程。另外教师也要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配合,只有真正的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交流之后,才能够找到教学的共同点。例如历史学科就可以和语文学科进行结合,教师在讲《孔乙己》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查阅当时的创作背景,或者这篇文章所描述的时代,按照历史的背景来分析,就可以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而就可以挖掘课文想要表达的情感与主旨。

3.增强对学生自主探究欲望的激发和培养

猜你喜欢

综合性学习初中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探讨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