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2015-08-07王爱宾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5年10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命教材

王爱宾

【内容摘要】教育很重要,教育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成长的过程。教师应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笔者以苏教版教材为参考内容,对初中语文生命教育的思考和实践进行深刻的思考和研究,提出要深刻挖掘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生命教育的素材,充分运用课堂来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意识,扩展阅读内容,激发热爱生命的感情。

一、深刻挖掘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生命教育的素材

我国的初中语文教材,内容相当丰富,不仅有着大量的基础知识,同时还包含着许多道德教育层面的内容和人格品质塑造的内容,教师要利用这些知识影响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重视对生命的歌颂和赞扬。教师要积极运用生命教育的内容,深刻挖掘教材,提升教材使用的能力,重视在教学中教育学生热爱生命,感悟生命,及时发现生命的真谛和意义,运用恰当的教学模式传授给学生,经过教学内容的学习,重视熏染学生的心理,保证学生的成长。例如,初中一年级上册教材中《成功的花》一课的教学中,将成功背后的各种心酸和用生命在努力的情感描绘得入木三分,通过这样的课的学习,学生就明白了不要只看到成功人的光环,要看重人们为了成功所付出的艰辛的努力。《有的人》的诗歌教学中,运用了恰当的语言,朴素的话语,用饱含深情的感情将人生中的善良和邪恶、美丽和丑陋和死亡都描写得很到位,在整首诗歌当中,都存在着两种鲜明对比的人生态度,这就教育学生应该用怎样的态度来度过自己的人生,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教师要通过对整册诗篇的讲解,让学生被内容所熏染,教师再经过细心的耐心的引导,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思考人生的内涵和意蕴。

二、充分运用课堂来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意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推进,我们国家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语文知识的讲解,重视实现生命教育等人文知识的累积。所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对生命的感知,重视教会学生学会认识人生,学会把握生命。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该重视以课堂为主体,教会学生语文知识。学生不能再课堂上以客体的形式出现,教师要教会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重视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发展学生的思维形式,实现学生内在的成长。教师要通过生命教育,帮助学生学会掌握自己的人生,理解生命的蕴涵和真谛,促进学生的内在的塑造和丰盈。教师通过生命教育,促进学生掌握自己的命运,了解人生的真谛,所以在平时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就要努力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带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行为,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好科学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教师就能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带领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生活中来,带领学生感悟课堂教学中接触到的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实现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尊重和热爱。

2.创造情境,实现学生对生命的领悟

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带领学生参与到教学情境中,体悟作品中的人物对生命的忠诚和热爱,进而提升学生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力。教师在语文情境教学中要能深化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促进学生对生命意义的不断发展和提升,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例如《背影》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课堂教学情境的展示,带领学生表演自己喜欢的人物,通过表演,让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的性格和品质有深刻的接触和理解,能够深入到作品的情境中,体会出正直而深刻的人的品质,产生对生命的崇高的理解和敬畏。

三、扩展阅读内容,激发热爱生命的感情

在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初中语文教材内容进行整理和提炼,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精心为学生准备阅读理解的材料,让学生在阅读中丰富学生的思想,洗涤学生的心灵,拓展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感悟,学会领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为学生加入一些有名的环节,让学生进行作品欣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心灵的沟通,及时消除学生思想和心理上的因素,重视以科学的正面的正确的教学内容感染学生,陶冶学生,激发学生积累正能量,引领学生热爱生命。例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样优秀的作品就可以及时引进课堂中来,促进学生学习海伦·凯勒身上钢铁般的意志品质,进而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生命教材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