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015-08-06张鹏珍

教育界·中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阅读素质思想

张鹏珍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把阅读教学定位是一种“对话”,无疑是对传统教学的突破,彰显出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对话”,不是简单的“说”与“听”的角色互换,而是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相互尊重、信任、平等的基础上,以语言等符号为中介而进行的精神上的双向交流、沟通和理解。“对话”作为一种新思想、一种新形态,必将为我们的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值得认真地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 教育 思想 素质 换位 阅读

一、师生与文本的对话

1.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于永正老师曾说:“课前,老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和学生交流。”想上好阅读课,首先教师要和文本进行对话。

师本对话要求教师以普通读者的心态来欣赏文本,获得自然的阅读体验和真实的审美直觉。这是一种非功利性的阅读,是一种以感性为主的阅读。文本是有生命的、有灵性的,是独立存在的,需要解读者用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去激发、去点燃、去寻觅那些让自己怦然心动的细节。

师本对话要求教师对文本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不能轻易放过,要细细体味它们的作用。在这个基础上,再跳出具体的字句,整体把握文本的主旨。在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的基础上,广泛涉猎,掌握丰富的相关知识,并吸收新的信息,充实新的内容,最终做到:懂、透、溶。懂,就是对文本的基本结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等都一清二楚;透,就是对文本了解得详尽而深入、熟悉而准确,能理清纵横关系,掌握“字里字外”之意,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溶,就是教师的思想情感和文本融为一体,师本合一。

2.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因其肩负的任务不同,解读文本的目的和方式也各不相同。新课标要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就是要求在上课前,学生和文本进行“亲密接触,为学习新知识而做必要的准备,相当于预习。

从形式上看,生本对话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从功能上看,生本对话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与文本对话,有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为上课扫除了部分“拦路虎”,从而使课堂上的师生对话更充分、更深刻、更有效。

二、师生与编者的对话

1.通过“导读提示”与编者对话。读课文之前的“导读提示”其实就是与编者的对话:编者想让我们按照怎样的思路去读,编者对文章的理解把握,编者认为有必要补充了解的相关资料等等,都通过“导读提示”告诉了我们。在阅读课文之后,对照“导读提示”思考讨论,则主要是“听”读者的回答。这种对话编者并不在“现场”,但它是确实存在的。

2.通过文后“思考与练习”与编者对话。编者希望我们阅读后有哪些收获,还希望我们朝什么方向拓展思维,要求我们读后把握些什么东西等,都是通过文章后面的“思考与练习”告诉我们的。

3.与编者对话,寻找编者改动理由。有些文学作品被选入教材后,编者会进行相应的改动。对比阅读改动前后的内容,体会改动的理由,品味改动的妙处,有助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把握。

基于对话的阅读教学,就要让教师和学生与编者进行对话交流,在“读懂文本”“读懂作者”的同时,也要“读懂编者”。只有弄清楚编者的真正意图,才能让“对话”内容不假、不空、不泛。

三、教师和学生对话

1.优化课堂教学对话话题。对话话题的来源一般有两种:一是事先准备的(预设),二是随机获取的(生成)。事先准备即教师通过深入钻研教材,合理把握教材,从而制订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把握好问题的切入口,以此为导向选取课堂上对话的主题,引导学生针对这一话题展开对话,逐步深入,直到解决教学重、难点,突破教学难点,达成教学目标。随机获取即学生在宽松、平等的氛围下,暴露的个性化思维主张,它往往不是教师预先所能估计到的,但只要引导得当却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达到教学高潮,一些公开课上最出彩的往往就是这种话题下引发的高潮。

2.把握课堂教学对话时机

有效的课堂教学对话要善于捕捉良机,错过良机就会影响对话的效果。课堂教学对话的良机和切入点的选择要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一般来讲,应针对以下几点进行适时的对话:

⑴针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展开对话。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就是这节课所要理解掌握的知识点,是教学目标的核心。教学中通过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对话来表示自己的观点,利用集体作用,挖深挖透知识点和知识点的内涵,有利于学生准确牢固掌握知识。

⑵利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计对话。运用知识的迁移的规律,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以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探究新知识,让学生从对话中获得知识上理性的升华。

⑶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开对话。学生在学习中所出现的一些普遍问题,往往就是共性问题,也是学生争议较大的地方。如果都是教师讲解,势必给学生造成一知半解的模糊印象。此时,应组织学生进行对话,去伪存真,在对话中明理,在对话中统一观点,在对话中学会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2]孙建锋.小学语文:享受对话教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素质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