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骨干群体培养研究
2015-08-06高玉枝
高玉枝
摘要:高校学生骨干群体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培养目标,而他们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决定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因而与高校学生骨干群体培养相关的研究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而随着学生骨干群体人数的逐渐增多,高校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培养计划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以便更好地提高高校学生骨干群体作用的实效性。本文从高校学生骨干群体的培养状况的分析入手,并详细的阐述了高校学生骨干群体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高校学生 骨干群体培养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7-0049-01
随着高校扩展制度的实施,学生人数明显呈现出剧增的现象,而由于高校学生骨干群体的培养有助于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同时随着高校学生骨干群体培养实效性的增强,也可带动高校全体学生素质水平的提升。因此,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高校应将学生骨干群体培养计划的实施放在教育管理工作的首位。以下就是对高校学生骨干群体培养的分析与研究,望其能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
1 高校学生骨干群体的培养状况分析
1.1高校学生骨干群体的培养机制
高校学生骨干群体培养机制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高校学生骨干群体人员的选择以选拔为主,在选拔之前,高校相关部门要发布招聘信息,然后任命高校教育的相关人员为招聘活动中评委,最终通过评委评定的结果来确定学生骨干的人员;第二,在确定完高校学生骨干人员组成之后,要通过培训的方式来提高骨干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例如,通过安排相关领导与骨干学生进行谈话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并促使学生通过谈话来分析自身的缺点,最终实现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1]。
1.2高校学生骨干群体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2.1忽视科学选拔机制,缺乏个性目标培养
目前高校在对骨干群体人员组成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多以选拔机制为主,但是从选拔机制的整体来看,其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因为在公开的选拔机制中,评委会根据学生招聘时的准备情况等某一方面对学生的整体进行评价,但是如此一来,无法准确的掌握到学生的综合能力,因而致使学生骨干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因为自身某方面能力的不足而出现相应的问题,进而大大降低了选拔机制的科学性。同时高校评委在招聘过程中若遇到某些个性鲜明的学生,那么评委会由于担心其在实际工作中的认真度,而忽视了个性目标培养在高校骨干学生培养中的重要性[2]。
1.2.2缺乏系统培训形式,忽视心理疏导课程
目前高校学生骨干群体培养形式主要有日常谈话、培训讲座和活动组织等,但是在多样化的培训形式下仍然存在着系统性的缺失。例如,在日常谈话的培训形式中,教师只能凭借自身的经验传授给学生骨干相关的工作思想,但是在谈话的过程中由于谈话的内容较为零散,因而在学生骨干进行实践工作时,无法将思想培训的内容与实践工作相互融合。高校学生骨干群体培养形式缺乏系统性的同时,还忽视了心理疏导课程的设置,对于此,高校相关领导部门应为学生骨干安排相关的心理疏导课程,以便其在工作中遇到压力时,可以及时的疏导自己的内心压力,进而激发自身潜力。
1.2.3轻视竞争机制考核,缺乏动态监督评估
目前高校学生骨干群体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对竞争机制考核的忽视,竞争机制考核制度的构建可以促使学生骨干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并努力在工作中表现自我,为高校育人管理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目前高校轻视竞争机制考核,致使学生骨干在工作中逐渐出现为迎合老师和领导而忽视了自身责任的现象。其次,在高校学生骨干培养中还存在着动态监督评估缺乏的现象,以至于学生骨干在工作中态度开始懒散。因此,对于此现象的发生,高校相关部门应根据学校发展的方向构建相应的竞争考核机制和监督评估机制,推动高校育人管理水平的提升。
2 高校学生骨干群体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2.1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育人功能
高校学生骨干群体的培养与学生组织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健全学生组织可以为高校学生骨干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学生组织的实现,促使学生骨干在组织学生参与某项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自身的交流能力和随机应变等能力。其次,在学生骨干群体培养的过程中,高校相关部门应注重学生骨干在工作过程中起优势的发挥,并应通过安排学生骨干进行活动组织的方式来提高骨干学生自身能力中的弱项,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育人功能,实现学生骨干能力的全面发展。
2.2实施三维导师制
三维导师制是指高校学生骨干在工作的过程中有专业的学校导致、专职导师和社会导师对其工作进行指导,并在工作指导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骨干的综合素质。其次,三维导师制的实现,要求高校相关部门应根据学生骨干未来发展方向的不同配置不同的名家对学生骨干进行培养,促使高校学生骨干培养机制更为合理化,为学生骨干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3]。
3 结语
综上可知,高校育人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应首先意识到高校学生骨干群体在育人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并对高校自身学生骨干培养的实际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人才培养计划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完善,以便高校学生骨干群体可以带动高校全体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其次,高校也应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育人功能等,为学生骨干培养计划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卢少求.试论后现代社会思潮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J].教育艺术,2011,12(04):112-114.
[2]陈碧琼.多元文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和对策[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1,45(08):119-121.
[3]刘小东.浅谈如何加强高校学生骨干队伍建设[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4,32(07):13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