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农村词浅析
2015-08-06胡丽芳
胡丽芳
摘要:本文以苏轼的农村词作为研究对象,对词作中的特色展开分析研究。《浣溪沙》五首是苏轼农村词的代表。通过研究,可以了解到词人身处贬谪时期的内心世界和人格理想,显示了苏轼作为文坛领袖在北宋词坛进行的巨大创新。
关键词:苏轼 农村题材 词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7-0050-01
在北宋的文化环境中,苏轼是一个极富浪漫气质和个性的人,他的诗、词、文创作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苏词最显著的特征是“以诗为词”,把词体从歌宴酒楼的狭小天地中解放出来,使之走向广阔的社会,从而展示了这一文学形式丰富多彩的表现范围。特别可贵的是,苏轼首先将农村题材引入词中。
苏轼是宋代第一个真正有意识的以自然风光,农村生活为题材进行创作的人。《浣溪沙》五首是苏轼农村词的代表,词人以清晰明媚之笔描绘了徐州石潭附近的乡村生活,优美的田园风光和农人的生活场景,诸如收麦、赛神、煮茧、缫丝、卖瓜等,还塑造了黄童、白叟、采桑姑及卖瓜者等劳动农民形象,读来有清新真切的泥土气息。
苏轼的农村词的特色:第一,描绘了农村优美的自然风光,表现了农村生活场景。第二,塑造了生动的劳动人民形象。第三,表达了对老百姓的深厚感情。
1 描绘了农村优美的自然风光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浣溪沙》第五首)描绘雨后日出的农村美景,并以躬耕心愿做结。元丰元年(1078)春,苏轼任职徐州,时值大旱,他到城东石潭祈雨,后旱情缓解,他又到石潭去谢雨,词中描写沿途所见之景。“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熏”的祥和、静谧。优美的自然风光,清新的自然景物,又使苏轼内心获得某种解脱,不觉在内心深处萌生出“何时收拾耦耕身”的念头,希望自己与自然融合。
表现农村生活场景的,如《浣溪沙》第四首“簌簌衣襟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词中从农村常见的典型事物入手,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语言清新朴素,写出农村的淳朴风貌。上片写的是农村生产劳动的繁忙景象,这组画面,不仅色彩美,而且有音乐美。无论是簌簌的落花声,嗡嗡的缲车声,还是瓜农的叫卖声,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地展现出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同时表现安静的农村生活,给晚唐五代的香艳词风吹来一股清新的乡野味道。
2 农民形象的塑造
苏轼在诗词中塑造了形象生动的农村人物,他们朴实、单纯、勤劳。如第一首“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描写在户外劳动的农民看到官家求神队伍到来时的反应。词里面表现出农民怕见官的情形,见到官场中的人员,吓得像麋鹿一样跑开,但他们又心存好奇之心,得知官家队伍为老百姓而来时,又跑回来围观,有小伙子还跑进村里告诉那些年轻的采桑姑。
第二首“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写一群天真活泼的农村姑娘站在家门口看望使君的情景和农民丰收后祭祀神灵的欢乐情景。上片主要是描写农村的姑娘速上红妆、争相观看使君的场景,生动有趣。“旋抹红妆看使君”,村中的姑娘急急忙忙地抹上红妆赶去观看路过的使君。一个旋字写出了乡村姑娘的特色,她们不会像富家深闺中的女子那样弄妆梳洗迟,只是稍稍打扮便可;另外,也写出了她们看望使君的急切心情。“三三五五棘篱门”,姑娘们三三五五地挤在棘篱门前,争相抢看远道而来的使君,她们活泼、自然的神态不道而明。
3 表达了对老百姓的深厚感情
《浣溪沙》第三首“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麻叶层层荷叶光”作者在上片从视觉嗅觉听觉等方面对农民的劳动场景进行描写,下片则表示自己对遭遇旱灾的农民的担心“问言豆叶几时黄”词人体察民生疾苦之情可见。
“万顷风涛不记苏, 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
无……”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唐宋词鉴赏集》云“该词抒发了作者关心和同情农民疾苦的思想,表现了内心的忧虑”。“但令人饱我愁无”表现了作者不但同情农民,还愿意为农民承担苦难的高尚精神,与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愿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境界一致。可以说,正是因为贬谪外放的仕途生涯才使得苏轼走出京师,将高远的报国理想和忧民的感慨结合,正因如此,词的内涵才更丰富,风格才更多样化。
总之,苏轼采集新的题材,开辟新的词境,用词展示自己的政治抱负,倾吐人生之感慨,抒写丰富的生活感受,描绘自然山川及农村生活场景,显示了苏轼作为文坛领袖在北宋词坛进行的巨大创新。
参考文献:
[1]叶嘉莹.唐宋词名家论稿[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119.
[2]林语堂.苏东坡传[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