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汾河生态建设的实践

2015-08-05杨新莉

绿色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生态建设综合治理

杨新莉

摘要:指出了山西省在1988年就开始综合治理汾河的水土流失,通过一定时期的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对汾河治理的效果进行了概述,总结了生态建设的经验,首先介绍组织制度,随后叙述生态建设的开发措施,包括规模意识的建立和生态结构的调整;管理意识的培养和责任的落实;增加科技投入;依法建设生态;强化服务意识。然后根据这些治理的经验提出了新的启示:一是必须加强政府行为,加大投资力度;二是必须以效益为中心,发展小流域生态;三是必须正确处理好各项治理措施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之同的关系。

关键词:生态建设;拦沙保库;综合治理

中图分类号: X1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944(2015)06001102

1 引言

在过去几年里,由于山西省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对汾河的生态建设欠缺一定考虑,导致汾河上游出现了水土流失的现象。不过通过长时间的重点治理,得到了较为明显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逐步实现了治穷致富、拦沙保库的目标,积累下了生态建设的经验。笔者在文中主要从汾河上游水土保持以及建设生态环境的实践过程进行分析,从而得到汾河生态建设的几点启示。

2 治理效果概述

在对汾河上游地区进行综合治理的过程中主要是建设骨干工程项目,着重治理多沙区,保证经济效益,结合了工程和生物措施,在治理的同时对生态进行合理开发,保护了原有生态环境,并在这个基础上因地制宜,完善水利工程,蓄水灌田,拦泥淤地,积极探索和推广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治理形式,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做出了上规模、出效益的生态建设工程,明显改善了汾河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当地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村经济水平。

3 生态建设的经验总结

3.1 组织领导

(1)建立指挥系统和办事机构。各级政府部门第一步就是建立起高效的指挥系统和办事机构,指派专项整治人员。

(2)落实领导负责制,通过签订责任协议,将治理的截至时间、质量要求以及奖惩办法都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并把最终的验收成果并入到干部政绩考核中去。

(3)完善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国家补贴投资管理办法,对生态建设工程的预算、施工以及验收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严格审查财务报表,让整个整治过程变得更加规范、科学。

3.2 汾河防治开发措施

3.2.1 加强规模意识,调整当地产业结构

首先是充分利用本地已有资源,规划区域产业结构,选择合适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主导产业,从而在小流域范围内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逐渐让区域优势扩大到整个产业层面。其次就是强化组织的引导作用,通过颁布扶持政策,对当地产业进行宏观调控,让当地的群众加入到当地主导产业中去,真正促进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

3.2.2 加强管理意识,切实落实治理责任

对汾河进行生态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资金管理的问题,实际操作过程中要结合预投和报账,最大程度保障工程的质量以及投资的经济效益。具体到细节上,必须落实责任制度,开工前考虑群众的意愿和选择,合理拍卖“四荒”项目,以多种形式吸引社会力量加入到汾河的治理中来。

3.2.3 加强科技意识,增加科技投入

对于已经成熟应用于业内的科研成果应大力推广,同时要提升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率,广泛应用各项有利于生态建设的科研成果,常见的有梯田、人工造林、山地微灌、大苗移植、水力冲填筑坝等,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得到了显著的效果。汾河的治理要和开发同步进行,积极开展各项科学研究,以便后期进行大规模的治理,联合周边网络进行科学试验。

3.2.4 加强法治意识,依法建设生态

各级政府依照各地实地情况出台了《水土保持法》实施办法,通过法律手段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各级政府部门之间形成从上至下的承保执法体系;做好方案审批制度,严格把控河流周边的动土项目,认真落实“三同时”制度,严格监督项目施工,保证工程的实施不会影响汾河的生态环境;做好对破坏汾河生态行为的处罚工作,做好法制教育工作,让汾河治理深入人心,引导生态建设走上法制化的管理轨道。

3.2.5 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治理开发效益

对汾河进行生态建设要把好服务关,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保证技术支持,保证项目质量。很多项目都需要专业的技术骨干在各个阶段提供技术支持,包括工程的勘探、规划和设计,通过严格论证来确定最优方案,正式动工之前要进行施工技术指导和组织安排,最后的工程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查验收。二是建设起具有一定规模和标准,拥有较为齐全的配套设施的苗圃园区,用于培育各种优质品种的苗木。三是建设用于林木开发的服务区,主要负责种苗调运和苗术培育嫁接等工作,同时还可以用于对维护人员的技术培训。

4 汾河生态建设带来的启示

4.1 强化政府行为,增加投资

因为黄土高原地区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周边地区在财政上出现困难,严重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很难发动群众投入河流的治理开发。面临着这种局势,若是国家不对这些地区进行集中连续的投入,很难展开大规模的治理开发。就以汾河为例,对其进行水土流失治理的过程中若是仅仅依靠局部、零散、单项的治理,无法完全解决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带头集中资金,有目标地进行重点治理,以高标准进行整治,才能将小问题逐个击破,防止小流域治理形成大气侯,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大流域的生态环境,发展具有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对实践结果的验收表明了政府对汾河进行了集中、连续的整治,这在河流治理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

4.2 看准效益,大力治理小流域生态问题

对小流域生态环境进行调整需要改变局部的生态环境,也需要对当地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改造生态环境的时候要尽量激发出群众的主观能动性,让群众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这种实力模式符合我国的国情,也顺应了社会经济的规律。首先要调整治理的工作思路,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战略,原则上要保土蓄水、建设良性的生态环境,大力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实际操作中可以按照小流域划分任务,对每个单元进行连续的投入,集中治理,结合传统意义上的水保工程,辅以庭院经济、大棚温室、集流微灌等新兴生态改造项目,让小流域的生态环境发挥出经济效益。

4.3 平衡各项治理措施之间的关系

作为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的各项措施不仅是必要条件,相互之间更是彼此依赖的关系,实际实施的过程中要分清主次,保持辨证统一的思想。

(1)建设坝系,蓄水淤地保收。对汾河的生态现状进行分析后,得出整治方案,阻止泥沙进入河道,改善山区经济。自从政府着手治理汾河以来,在最初的10年间兴建了上百座淤地坝,控制了大量的水土,拦截了数以千万吨的泥沙。多年的实践证明了骨干淤地坝和坝系的建设可以有效拦抄增地,同时还能够蓄水浇地,解决人畜饮水的问题,大坝的建设还解决了当地的交通问题,打通了与外界进行交流的阻碍。

(2)注重建设早井集流徽灌工程。考虑到汾河所处位置常年干旱。很多干旱较为严重的年份里即使是梯田也无法起到蓄水养田的作用,大大影响农产品的产量,造林工程也无法保证树木的成活率,很难发挥效益。最好能够结合水保工程和水利工程,双管齐下,最大程度利用集流和地下水,发展早井和人字闸。

(3)鼓励建设精品基本田。由于大多数坡耕地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单位面积产量过低,一旦遭遇灾害,往往会导致群众生活质量直线下降。治理过程中要大力发展精品基本农田,帮助解决山区群众的温饱问题,真正做到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一切以人为本。通过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当建设一定数量的基本农田后,就能很快调整产业结构,实现退耕还林还草,建设出高产、优质、高效的生态农业。

(4)发展灌木林经济。考虑到当地干旱的气候特征,常年降水量仅仅为400mm,乔木林成活率低,因此有必要努力建设灌木林,实现退耕还林还草的时候还要大力发展沙棘、柠条等灌木经济。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应兼顾农民的利益,因地制宜,选择有经济价值的树种,调动群众参与治理开发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俊英,李素清,韩锦涛.汾河上游流域沿程典型水样点水质变化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1(3):59~64.

[2]柴国平.汾河水库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4.

[3]李泽峰.人工湿地在汾河生态修复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山西水利,2012(1):28,32.

猜你喜欢

生态建设综合治理
植树造林防沙治沙 改善环境安居乐业
“慕课”建设本土化问题及对策探析
探讨生态堤防的现状与建设思路
克拉玛依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建设思考
地方高校对宿迁生态建设影响之研究
涉毒案件场所变化趋势的分析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问题探讨
浅谈企业保卫部门在综合治理中如何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