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七年级学生数学探索能力的培养
2015-08-05张家兴
张家兴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数学仅仅注重计算技能和解决常规问题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了。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不断探索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途径,以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求。自主探究倡导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独立进行探究知识的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塑造新时代人才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探究能力
前言
在技术水平飞速发展的今天,创新是当下的主题思想,也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创新的基础是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老师都应该加以重视,积极探索、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全面提高教学水平。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激发学生积极探究问题的兴趣,使学生逐渐地养成爱探究的好习惯。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人们深刻认识到初中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另外,探究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学的要求,同时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基于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笔者在此提出几点简单的建议。
一、营造积极的探究氛围
探究氛围的营造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基础,环境对于学生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教学工作的开展是建立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倡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不仅要求学生回答已经存在的问题,还要让学生在原有问题的基础上去发现问题,并通过积极的探究解决问题。老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探索环境,使学生喜欢探索、善于探索,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使探索成为一种习惯。
比如,教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有一位教师在前一天向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家庭作业,让他们任意画几个三角形,量出每次所画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记录下来。第二天一上课,教师让学生们考老师,只要随便说出三个角中两个的个数,教师就一定能够猜出另外一个角的度数。学生们纷纷尝试能否考到老师,当然是都考不倒。于是,教师问:“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想不想和老師一样有本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内角之和有什么规律。”这是用活动、用问题引入的好例子。教师先用学生活动的模式让学生考考老师,以引起全班学生的注意;从考不倒老师的经历中激发起学生也要学会这一本事的强烈动机;教师的引入既建立在前一天作业的基础上,又完全紧扣新知识,增强了新旧知识之间、知识与引入之间的联系;最后教师的点题指引学生三角形内角之和是有规律可循的,揭示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探究氛围的营造,既可以吸引学生,又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将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够更加高效、准确的获取信息,是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学校的教育本质不是传授学生更多的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拥有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这是未来发展的必备条件。因此,初中数学老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教会学生深化课本的知识点,逐渐学会对知识点的归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不懂的知识善于提出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培养学生爱思考的好习惯。在课堂上,每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要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运用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从中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善于探究和思考的习惯。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人对一件事物产生兴趣后,就有欲望去研究和探索它,这是人的本性。因此,在数学教学时,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从多方面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1.增加课堂趣味性
由于数学本身的特点所限,理论性知识比较多,容易使学生形成数学是枯燥无味的认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数学课没有乐趣,只是学生还没有意识到罢了。在课堂教学时,老师应为学生创造趣味性的情景,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喜欢上数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便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
2.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现在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遍布了很多学校,老师要积极运用科技成果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加直接的刺激到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利用视频演示可以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因此,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形象的演示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3.建立奖励机制
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可知,他们对于老师的奖励还很重视,即使是得到老师的一句夸奖也会觉得很开心。老师适当的奖励对学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受到老师表扬后,他们的学习热情会大大的提升,不论是在课堂上的表现,还是在完成作业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提高。因此,对学生的奖励次数要适当增加,奖励的内容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奖励机制应适当的调整,不能单单的奖励成绩优秀的学生,对于进步大的学生更应该给予奖励,从而使整个班级的学生都能积极向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会结合自己的知识进行解释,解释就是提出新的见解,这就会对学生现有的理解进行更新。每个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也不相同,即便是同样的问题,每一个学生的想法都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每当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以后,老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直接的讨论或者同桌之间的讨论,使学生之间进行想法的交流,对各自的想法进行探究,在通过学习他人的探究经验后,进行相互的比较,以便更好地完善自己的结论。这样的合作探究能够弥补自我探究的片面性,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五、引导学生大胆的猜想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基础差的学生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没有思想,在学习中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学生的大胆猜想是探究能力培养的基础,通过老师的引导,使学生的猜想和假设更贴近真实答案。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猜想和假设的确定就决定了探究的方向,只有通过多次的失败和验证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猜想。每当学生探究一个新问题时,就会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决,通过结合相关的知识进行排除,直到找到最可能适用的知识点,在这个寻找的过程中,实现了学生新旧知识的整合,并达到了巩固旧知识的效果。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大胆地猜想,不局限于课堂之上。
六、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要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导教学,指导学生对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还要培养其合作探究能力,弥补自主探究的局限性,实现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探究是数学不断发展的根本。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完善自己,增强学习的信心。在数学教学课堂上,我们要积极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体现教学的真正价值所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开启知识的大门,使学生在探究中提升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