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枝一叶总关情,德育渗透细无声

2015-08-05刘伟国房金义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7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队员德育

刘伟国 房金义

【摘 要】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社区、学校丰富的德育资源已成为教育的重要资源。笔者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园绿色植物资源,通过班级文化特色建设,亲子阅读及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对学生进行环保、科普和人文精神的德育渗透教育,真正做到让德育从生活出发,回归到生活。

【关键词】校园植物环保护绿科普探索人文精神

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德育资源的开发和研究是学校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丰富校本课程,建设学校文化的需要。德育资源的发现与生成问题,其实就是校本德育资源的开发问题。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社区、学校丰富的德育资源已成为教育的重要资源,其潜在的教育功能已被越来越多的德育工作者所认可。在学校生活中,“校园处处皆教材”,可开发的德育资源比比皆是。老师们可以对校内各种教育素材进行重构,加以处理,赋予其道德教育的含义和价值。

校园植物随处可见,但通过调查却发现不少孩子对它们视而不见,根本没有关注它们,更别说对它们有所了解,甚至起到教育作用了。如何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园绿色植物资源对学生进行渗透德育教育呢?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让德育从生活出发,最后又回归到生活呢?如何构建少年儿童“我做主,我体验,我成长”的自主成长平台,使少年儿童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亲身的体验获得道德认知和情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传递教育的正能量,为儿童道德品质发展服务呢?笔者就以木棉中队为例,谈谈如何利用校园绿色植物资源对学生进行渗透德育教育的做法。

一、以植物为載体,建设班级特色文化

“人是环境的产物,人的性格的好坏,完全决定于环境与教育。”班集体建设中,班级特色文化的建设对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注重班级文化建设,利用班级文化的影响,将教育思想贯穿于整个文化环境,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校园的一草一木,都是进行德育教育的真实载体,我们决定利用校园绿色植物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首先,我们将一1中队命名为“木棉中队”。因为木棉花是广州市的市花。它代表着广州,象征着广州。五片拥有强劲曲线的花瓣,包围一束绵密的黄色花蕊,收束于紧实的花托。我们觉得整个中队就是一朵木棉花,每个队员就是花中的花蕊,美丽、可爱。我们更希望能带着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们走进广州,了解广州,粤生活动,越快乐,做一个快乐广州人。其次,我们将中队文化特色定位于对绿色植物的探索,进行润物无声的环保、科普和人文精神德育渗透。

二、以植物为载体,开展亲子阅读活动

辅导员带领中队的43个队员们周游了校园一圈,认识了一些校园的植物名称。回到教室后,辅导员让队员们互相讨论自己喜欢的植物,接着告诉孩子们:“我们只是认识了植物的名称,还有不少植物的知识我们还不知道,比如:植物什么时候开花、结果;植物有什么作用、特点……你们想对这些植物了解更多吗?”“想!”队员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其实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关于植物的课外书来了解植物。从这周开始,我们用我们的小手拉着父母的大手,去图书馆借阅或去书店购买关于植物的书籍,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亲子阅读。我们还要把自己阅读到的相关知识展示出来,这些教室的展板都是给你们展示才华的‘舞台,到时看看哪个小朋友知道的东西最多。记住,是你们带领家长去读书哟。你们能负起这个责任吗?”“能!”“一定能!”……看着队员们信誓旦旦,我们觉得读书活动肯定能如火如荼进行的。果然,第二周的课余时间,我们发现不少孩子都在看《植物之十万个为什么》《植物世界》……甚至还有些队员互相讨论起关于植物的相关问题。在读书活动中,孩子们已走进了植物世界。

三、以植物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

在队员们与家长进行大量亲子阅读的基础上,我们组织队员们与家长一起开展与植物有关的各类活动,向对员们渗透植物的基本常识。首先组织家长带领队员们整理在亲子阅读中了解的关于植物的相关知识。然后请来洪亮队员的爸爸给孩子们上了一节家长流动课堂——《绿色植物知多少》。一进教室,孩子们就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洪亮爸爸这位志愿导员的到来。面对他那陌生而又熟悉的面孔,孩子们感到很新鲜,也很兴奋。洪亮的爸爸介绍了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药用及植物的趣事、对人体的危害等方面的知识。如:荷花的各部分的作用;芦荟、薄荷、枸杞、紫苏、金银花、木棉花、鸡蛋花等植物的药用价值;猪笼草如何捕虫;夜来香、含羞草、百合花、毒蘑菇等对人体的危害……洪亮的爸爸不但向孩子介绍了植物的知识,还鼓励孩子认真阅读课外书,从书中能认识到更多的植物,了解更多植物的作用。

家长流动课堂,充分发掘了家长自身的教育资源,拉近了家长与辅导员,家长与队员之间的距离,给家长和队员们创设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给家长和辅导员提供了一次增进了解、互相学习的机会,从而促进和谐家校关系的构建和队员们的全面发展。

在家长流动课堂的基础上,我们组织队员们开展了“走进科普世界,探索绿色植物”主题中队活动。五个小队的队员介绍了自己认识的植物,进行植物知识竞答、奇思妙想大比拼等不同形式的表演来展示自己在生活中了解的植物的科学知识。通过这一主题活动,队员们学会关注去身边的植物;懂得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学习方式,去了解更多的植物知识,了解植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大胆去探索奇妙的植物世界;激发了队员的创新思维,萌发探索植物世界的兴趣,向科普知识探究的延伸。

四、以植物为载体,开展我为植物代言活动

带着孩子们走进了植物世界后,我们与队员们一起把教室的所有展板都展示了关于植物的相关知识。走进教室,尽收眼底的是绿叶、鲜花及与植物有关的常识,浓厚的植物文化氛围叫人心情愉悦。科普知识加油站、专栏、展板、护绿角、图书角……无不是与植物有关的拓展及延伸,队员们对植物世界有了更深的了解。为了资源的更大利用化,我们又鼓励队员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植物知识,为校园的植物制作名片。在家长的支持下,一本精美的植物名片“出炉”了。队员们带着植物名片到学校的各个班去为其他中队的队员介绍校园植物,还为来学校参观的幼儿园小朋友介绍校园植物。这可谓“一箭三雕”——不仅培养了队员们的整理资料的能力;还培养了队员们的胆识及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全校队员认识了学校的植物,同时还能感受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植物,要爱护植物,愿意在生活中做个爱绿、护绿的小卫士。

五、以植物为载体,传承人文精神的内涵

每一种植物,都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及代表精神。为了更进一步激发队员们了解植物的人文精神内涵,我们还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首先,我们让队员们从家中带来一盆盆花卉,把花卉带进教室自己种养。孩子们根据自己所获得的植物相关知识自己动手种养植物,每天给自己的小花浇浇水,搬出去晒晒太阳。每一片绿叶,每一朵小花,小主人们都细心呵护和管理。在呵护、管理中,责任感油然而生。学习之余,队员们凑在一起观赏“绿色吧”里的花朵,看着自己种的小花越长越好,赏心悦目,情趣盎然。

接着,我们组织队员们开展赏析、背诵关于植物的诗文活动,丰富孩子们的文化内涵。如王安石的《梅花》,王冕的《墨梅》,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郑燮的《竹石》,还结合语文课堂学习《白杨》《小池》《植物妈妈有办法》《笋芽儿》《咏柳》等,在背诵、赏析中不仅感悟诗文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欣赏祖国文字的优美,还了解了植物的内涵,感受植物文化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队员们对一些植物蕴含的精神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如梅的凌寒独放,松柏的刚强高洁,竹的刚直清高,荷的清白无染,白杨的坚强挺拔,雏菊的纯洁天真,向日葵的忠诚光辉……它们的精神感染和教育了每一位队员。

最后,我们还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把自己观察到的植物生长情况写下来;写育苗心得日记,把自己种养花草的心得体会写出来。从孩子们的笔下,感受到生命成长的意义和生命的宝贵,从中受到珍惜生命的教育。

在育苗、赏析、阅读、背诵的过程中,队员们倾听花开的声音,感悟生命的精彩和顽强,体验了植物的人文之美,提高了文化素养;激发了队员们热爱自然,奋发向上的热情;提升了校园的文化品位,实现了科普性和文化性的统一,传承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最美是暂时的标志,更美是永恒的追求。德育资源开发的过程,不仅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只有经过不断地积累和创新,德育资源才会更加丰富和完善。天道酬勤,有付出必有收获。一枝一叶总关情,在进行校园植物探究中,在与植物亲密接触,和谐相处中,享受着植物所带给的美丽和无限遐想:松涛竹韵,残荷听雨,花团锦簇、秋风落叶……队员们的环保护绿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习惯。并在“我做主、我体验、我成长”的活动体验中受到科普、人文精神的教育,真可谓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袁振國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3]李荆:德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队员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以“一刻钟”导航队员“一辈子”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队员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致敬:风雪中的人大扶贫工作队员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水下考古队员的一天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