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体育教学中如何贯彻思想品德教育
2015-08-05霍芝静
霍芝静
【摘 要】体育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
【关键词】体育教学;思想品德;集体主义;爱国主义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体育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如何把体育教学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等问题,还需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对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进行一下论述。
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
(1)平时要结合教学向学生讲授体育教学的目的、意义,提高他们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以故事、演讲形式,讲述革命家、伟人们的体育锻炼事迹;介绍我国体育建设的成果,中国健儿为祖国荣誉奋勇拼搏的动人故事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教育学生要珍惜美好时光,遵循自然规律,积极科学地锻炼与养护身体,使自己具备健壮的体魄和旺盛的生命力,将来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
(2)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球类、田径、游戏等教材,蕴含着丰富的集体主义教育内容,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观念和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的道理。具体实践中,多让学生参与游戏、竞赛的设计,让学生为胜利献计献策,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组织者、参与者和鼓动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任何一项运动技术的掌握,都要經过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体育运动最富有竞争性,体育教学常以对抗性练习和教学比赛的形式出现。通过比赛既能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体能状况、身体素质以及技术水平、战术意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毅果断、自信、积极向上的品质,以及胜不骄、败不馁、服从裁判、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作风。
二、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方式
教学是通过教学方法来完成的,教育是借助教育方法来实现的,二者不能截然分开,又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用教学方法代替教育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学法的研究是比较多的,而在体育教学中,结合体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更加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以下简要介绍几种较为有效的教育方法供参考。
(1)利用体育课去规范和约束学生。体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很多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制度和规则要求下进行的,这就为利用制度和规则作为行为规范来教育学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2)在体操等集体项目的教学中强调合作精神。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使学生个体的行为与集体荣誉相联系,使他们认识到荣誉来自集体成员的共同奋斗和团结协作,来自个人对集体的奉献和刻苦训练而作出的不懈努力。
利用比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我们培养的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有时代感和积极进取、勇于竞争的精神。而这些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在体育教学中都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因为竞争是体育的突出特点,各项体育运动项目都具有对抗性和竞争性,尤其是在比赛状态中,其对抗和竞争因素体现得更为强烈。例如短跑训练,仅在“预备——跑”这短暂的时间里,为了比别人更准确地抓住起跑时机,学生就要集中全身精力,在一面提高自控能力的同时,一面又要全力准备果断行动,一刹那松劲就意味着难以挽回的失败。在长跑训练中,采用竞赛形式,形成竞争对抗,这就自然意味着学生不仅要坚持跑完全程,而且要有一定速度,使长跑训练实际上变成为一场意志力的较量。
(4)教师的示范作用。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所以,作为体育教师,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要端正教学思想,从适应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素质出发,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树立学校体育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观点;还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多种业务技能。这样,教师在执行体育教学任务时就会得心应手,使学生感到教师有顽强的意志,坚强的体魄,才会成为学生向往和模仿的对象。
体育是一种行动的教育。勇敢、坚毅、果断、机智等品质和意志,在体育的实际活动中,比在教室里的学习中更容易表现出来,教师针对学生的种种表现及时向学生进行教育,其效果比其他课程更明显。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