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质量的效果观察
2015-08-05梁凤珍彭燕萍龙梅香卢勇花
梁凤珍 彭燕萍 龙梅香 卢勇花
梁凤珍:女,本科,主管护师
精神病患者由于识别能力下降,较容易发生各种安全意外,如伤人、自伤、毁物等,不仅给安全管理带来隐患,而且可能给患者或者他人带来伤害[1]。因此,为了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质量,我们采取了安全细节管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2014年1月我院精神科住院患者350 例。入选标准:病情均得到确诊,住院时间半年以上,无肢体功能障碍。其中男270 例,女80 例。平均年龄(47.50 ±6.71)岁。平均病程(28.30 ±3.91)个月。疾病类型:痴呆症10 例,精神分裂211 例,精神障碍70 例,抑郁症14 例,狂躁症45 例。
1.2 方法
1.2.1 分析危险因素 主要分为3个方面:自伤、伤人、毁物。自伤主要分为主动自伤,如自杀、自残等;被动自伤,如摔伤、烫伤等。伤人主要分为无理由的主动伤人;易激惹,受到轻微刺激即去攻击他人。毁物主要分为毁坏物品、移动物品。根据患者的想法和行为,确定危险因素,具有任一方面危险因素的患者,均纳入重点监控对象[2]。
1.2.2 被动降低危险因素 从患者的活动范围出发,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特点,制定相关措施,尽可能确保患者活动范围内(衣食住行等)的危险因素降至最低。对于有伤人倾向的患者,要确保患者身上和身边无利器,定期检查,加强监护,一方面是增加巡访频率,另一方面安排病情较轻、心态较好的患者同住同行,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对于被动自伤、移动物品的患者,均安排病情较轻的患者同住同行,但重点有所差异[3],如对于被动自伤患者,主要是加强保护。因此护士要予以重点监护,确保其不离开视线。对于伤人患者,采取限制行为的方式,即将患者暂时与其他患者隔开,待病情较为稳定后再让其与其他患者接触。患者给予单人病房,安排同行者,要求同行者病情较轻,身体素质较好,性格较好,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对患者的刺激,另一方面可以在患者攻击时迅速制服。
1.2.3 主动降低危险因素 分析患者危险因素产生的原因,从2 个方面加强干预:(1)加强生活关怀。患者有生活上的个人需求,尽量给予满足,不能满足的给予解释。特别是细节方面的,如某些患者希望吃某种食物,或者进行某项活动[4]。我们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想法,若患者不善于表达,则通过平时的观察和诱导式询问获知患者的想法,主动给予满足。(2)加强心理关怀。帮助患者分析危险行为的原因,然后给予针对性疏导。有的自伤患者是因为怀有强烈的负罪感,必须通过自残才能让自己恢复平静,那么我们则帮助患者分析负罪感产生的原因,如有一位女性抑郁症患者认为是由于自己的疏忽而导致孩子遭遇了车祸。我们告诉患者,首先您将所有的过错都背负到自己身上是不客观的,只会让自己更痛苦。其次就算是您的全部过错,毕竟事情已经过去,您还是需要考虑您的家人及应肩负的责任。伤人患者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患者主诉是控制不住自己,我们告诉患者,一是要放宽心胸,以豁达的心态面对外界刺激或内心冲动;二是不要过多联想,很多时候病友的语言或行为并不是针对患者,而是无意识的,患者不要认为这是向自己的挑衅;三是要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即不管患者认为对方是有意或者无意,或者自己心里伤人念头出现时,深呼吸10 次后再做决定,逐步提高自己的控制能力,而不要念头一起就立刻出手伤人。
1.3 效果观察 观察细节管理前后患者自伤、伤人、毁物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配对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表1)
表1 细节管理前后危险行为比较 例(%)
3 讨 论
精神科患者安全意外主要分为3 个方面:自伤、伤人、毁物。临床观察显示,在被动行为方面,被动自伤主要是由于患者自知力下降,主动自伤、无理由伤人、毁坏和移动物品主要是因为患者需要通过这种方式释放压力,包括易激惹,都是由于患者的自制力下降。
本次实施细节管理,首先是通过病史、病情等资料,筛选出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从而为下一步管理提供基础,对患者了解的越充分,安全管理计划的制定越完善,评估患者情况是第1 个体现细节管理的地方[5]。在具体的细节管理方面主要从2 个层面进行干预:(1)被动干预。即尽量从行为的层次避免安全意外发生,或将安全意外控制在萌芽状态。实施方式主要是病友监护,行为控制以及加强监护。被动干预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也是必须的,因为患者处在病情康复期,其病因的解除也还需要时间,在这之前,其危险因素是一直存在的[6]。在这个层面,需要对患者的安全危险因素有充分的了解,在安排病友监护方面,也需要有综合的考虑,使不安全行为能够第一时间被发现和控制,同时又不伤害监护的病友,所以要对患者以及监护病友的综合情况均有充分的了解并合理搭配,这是第2 个体现细节管理的地方。(2)主动干预。虽然患者的安全危险因素在很长时间内均存在,但可以通过相关的干预解除危险因素,或降低危险因素的风险。本次我们主要从2 个方面干预:第一是生活关怀,不同的患者其生活需求是有差别的,在进行生活关怀时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性,这是第3 个体现细节管理的地方。其虽然不能直接消除危险因素,但由于减少了对患者的刺激,患者在感受到关怀的同时增加了对生活的信心,对于稳定病情和促进康复方面是很有意义的。第二是心理关怀,即直面患者危险因素产生的原因,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疏导,这是第4 个体现细节管理的地方。对于能找到原因的患者,通过相应的疏导,让患者自主调节心理或通过外部予以满足,从根本上降低危险因素的产生;对于不能找到原因的患者,通过安慰和鼓励,让患者在恢复自信心的同时,逐步加强自制力和自知力。
在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后,从2 个层面4 个细节体现安全细节管理。结果显示,实施安全细节管理后,自伤、伤人、毁物的发生率低于细节管理前,显示了更高的安全管理质量。我们认为,安全细节管理能够明显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质量。
[1]王淑君.细节管理提升精神科病人护理质量的分析[J].健康必读,2013,12(9):480.
[2]王荷芬.细节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现代医院卫生,2010,25(23):3645-3646.
[3]覃凤琼.精神科细节管理对护理服务质量的作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0,16(3):275.
[4]杨 丽.精神科风险管理中强化细节管理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9):665-666.
[5]周秀娟,赖根祥,黄国秀,等.精神科住院病人约束过程中意外伤害事件的临床护理对策[A].2011年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157-158.
[6]涛 娜,宋立枝.重视细节管理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意义[J].医学信息,2014,27(9):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