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危重症科护士共情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5-08-05杨惠美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共情护士

杨惠美

杨惠美:女,本科,护师

护士共情能力是借用心理学的名词,指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能站在病人的位置正确感知自己和病人的情绪,并能准确识别和评价病人的情感和状况,以期更好地理解需要帮助病人,最终形成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满足病人躯体需要和减轻病人心理痛苦的一种情感体验的能力,不仅仅是一种专业的技能,更是一种专业的素养和真诚的态度[1]。在现代社会中,共情对个人的道德发展、人际交往、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护士面对危重症患者不幸的情感体验越高,也就越能融入并提升其在临床护理具体情境的适应度,可以更好地站在病人立场上理解对方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帮助病人有效缓解消极情绪,使得护患双方更容易形成相互关系。戚秀华[2]研究认为,护士共情能力水平越高,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价也就越高。急危重症科护士是一个特殊的护理群体,是危重症患者抢救的主力军,日益复杂的医患关系需要护士能避免共情障碍使护患关系趋向紧张,因而更需要急危重症科护士具有较高的共情能力。本研究拟调查某三甲综合医院急危重症科护士的共情能力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以期建立针对性的管理策略,提高急危重症科护士的共情能力水平,提高危急重症急救护理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4年1 ~2月选择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在职护士112 名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在职注册护士。(2)参与科室轮班的护士。(3)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未注册护士。(2)实习护士和进修护士。(3)产假、哺乳期、孕期、外出进修等护士。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包括性别、年龄、职称、职务、临床工作年限、婚姻状况、子女情况、文化程度、是否独生子女、用工形式等。(2)杰弗逊共情量表(JSE-HP)。中文版由安秀琴等[3]翻译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内部一致性Cronhach′s α 系数为0.750,折半系数分别0.771,重测信度为0.659。该量表共20 个条目,其中观点采择、情感护理、换位思考各10,7,3 个条目,采用Likert 7 级评分法,每一个条目内容的认可度中“强烈不同意”计1 分,“完全同意”计7 分,量表总分为20 ~140 分,分值越高表示共情能力越高。为便于描述,总分≤60 分为低水平共情能力,≥100 分为高水平共情能力,61 ~99 分为中等水平共情能力。

1.2.2 调查方法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护士对纳入研究的各护士进行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填写,问卷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112 份,收回有效问卷112 份,有效收回率100%。

1.2.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输入Excel 建立数据库,并用SPSS 13.0 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及t 检验、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护士一般资料 性别:男24 名(21.43%),女88 名(78.57%)。年龄:≤25 岁12 名(10.71%),26 ~30 岁38 名(33.93%),31 ~35 岁30 名(26.79%),36 ~40 岁18 名(16.07%),≥41 岁14 名(12.50%)。职 称:护 士27 名(24.11%),护师48 名(42.86%),主管护师37 名(33.03%)。职务:护士长8 名(7.14%),无职务104 名(92.86%)。工作年限:≤5年34 名(30.36%),6 ~10年40 名(35.71%),11 ~20年32 名(28.57%),≥21年6 名(5.36%)。文化程度:大专47名(41.96%),本科65 名(58.04%)。婚姻状况:已婚60 名(53.57%),未婚43 名(38.39%),离异9 名(8.04%)。有无子女:有40 名(35.71%),无72 名(64.29%)。是否独生子女:是39 名(34.82%),否73 名(65.18%)。用工形式:正式编制30名(26.79%),合同82 名(73.21%)。

2.2 护士共情能力水平现状 共情能力总分波动为70 ~122 分,平均为(100.28 ±14.02)分;观点采择、情感护理、换位思考各维度得分分别为:(52.89 ± 7.76)分、(36.80 ±5.82)分、(10.64 ± 2.89)分;其中高水平共情能力17 名(15.18%)、中等水平共情能力84 名(75.00%)、低水平共情能力11 名(9.82%)。

2.3 不同情况下护士共情能力水平得分比较 不同性别、职务、婚姻状况、工作年限、用工形式的急危重症护士共情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年龄、职称、学历、有无子女、是否独生子女护士共情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情况急危重症护士共情能力得分比较(分,±s)

表1 不同情况急危重症护士共情能力得分比较(分,±s)

注:1)为F 值,2)为t 值

项目 人数 共情能力 统计量 P值年龄(岁)≤25 12 97.23 ±8.34 7.9911) <0.001 26 ~30 38 106.74 ±6.45 31 ~35 30 108.00 ±7.89 36 ~40 18 98.88 ±10.72≥41 14 97.76 ±11.45职称护士 27 98.43 ±11.87 3.1171) 0.048护师 48 100.21 ±9.45主管护师 37 104.68 ±11.07学历大专 47 98.78 ±13.22 2.7042) 0.008本科 65 104.77 ±10.22有无子女有40 105.70 ±13.21 3.8132) 0.002无72 96.65 ±11.34是否独生子女是39 94.66 ±10.72 7.9812) <0.05否73 109.98 ±9.08

2.4 影响急危重症护士共情能力水平的单因素分析 将上述单因素作为自变量,以共情能力为应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职称、学历、是否独生子女进入回归方程,结果见表2。

表2 急危重症护士共情能力影响因素多元回归分析(n=112)

3 讨 论

3.1 急危重症护士共情能力水平现状 共情是人与人产生情感连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在医学领域还是在伦理学领域,历来就是优秀医师和护士的核心技能和性格特征,一个良好共情能力的医师和护士能够很好的感受和理解病人的需求和愿望并尽可能的为其提供帮助[4]。本研究结果显示,75.00%(84/112)急危重症科护士共情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共情能力,仅15.18%(17/112)护士共情能力处于高水平,共情能力得分为(100.28 ±14.02)分,低于周晶娟等[5]研究220 名肿瘤科护士的共情能力得分,同时也低于哈尔滨市9 所医院439 名女性护士的共情能力得分[6]。主要原因可能是危急重症专科作为医疗环境中最特殊的场所之一,急危重症护士工作负荷重,收治的病人病情复杂、急危且变化快,病人的安全感需求和自我存在需求远远大于普通病人,加之家属的期望值高、医患关系的复杂性和日益频繁的医闹事件,必须比普通病房护士更能熟练运用急救知识和技能为病人服务,而且护理服务环境较普通病房差,每天面对意外事故和死亡等恶性刺激,自我防御行为的启动使得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不得不更加严谨,一言一行必须符合操作流程,为了争分夺秒的实施急救护理措施,无形中减少了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关注,无法站在对方角度设身处地感受病人的内心,甚至为了减少纠纷往往不得不选择放弃最基本的怜悯之心和恻隐之心,一味追求急救成功率,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关心病人伤心痛苦等感受,因此,急危重症科护士具有一定的观点采择情感,但情感护理、换位思考能力不高。

3.2 急危重症护士共情能力影响因素 表2可见,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称、学历、是否独生子女等3 个因素影响着急危重症科护士共情能力。职称越高护士的共情能力水平越高,与付欣等[7]研究不一致,一方面因为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护士都实行小组护理责任制排班,研究对象中较高职称的护士一般均为科室技术骨干或是管理骨干,经过一定时间的临床经验积累和相应的管理授权适应,洞察病人心理活动的能力更敏锐,能真正认知病人的心理情感变化,更能付出情感和精力进行情感护理和换位思考;另一方面,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的护理工作较专一、精细,一般低职称的护士虽然新知识和新理念接受能力较强,但是将共情具体应用到危重症病人的急救护理中,往往无法游刃有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其观点采择和情感护理,在妥协、配合和理解他人方面也存在不足,共情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学历越高护士的共情能力水平越高,因为其共情能力与护士的教育背景有关,本科生护士接受过比较专业的心理和人文教育,其对知识扩展、事业拓展的需求和行为较高,可塑性较强,丰富的学科知识使得高学历护士共情能力较高,在临床中识别和感受病人的想法和感受能力较高。非独生子女护士的共情能力明显高于独生子女护士的共情能力,因为非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对“同伴”的感受较为深刻,非独生子女护士更愿意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和氛围,在理解的基础上接纳病人的表达,尊重病人的观点、行为,更容易构建尊重、协作的沟通平台,即使是急救过程中也能够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倾听和尊重,对于没有家属陪护的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能减少病人陷于困境中的孤独感和恐惧感,护士往往能与病人同步,这些主动精神更能获得病人的认可和接受,与多位学者研究基本一致[6,8]。

3.3 提高急危重症护士共情能力策略探讨 共情包括了认识共情、情感共情和行为共情3 个方面,以及自发的共情反应和习得的有意识的共情反应2 个水平,其技巧的实现依赖于关系双方的有效沟通,可以是引导模式也可以是跟随模式[9]。在危重症病人护理过程中,如果能以“局内人”的身份实现准确的运用共情,会对信任关系的建立及“真实”的获得起到重要的作用。Steinhausen S 等[10]研究认为在外科教育中渗透沟通培训,是能有效提高多病人共情能力的一种培训方式。彭司森等[11]通过设定沟通理论、共情理论、非语言沟通、积极的倾听、情绪你我他、换位思考等7 个主题的共情课程架构,对41 名新上岗护士培训,可以有效的提高新护士共情技能。而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换位思考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提高临床护士的共情能力水平,张英兰[12]研究经过倾听、换位思考、信息整理、信息反馈、共情检验5 个共情表达过程并应用到护患沟通中,提高了护士的共情能力和技能。

4 小 结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和护理学科的发展,急诊医学科和重症医学科作为医疗的“前哨”和“大后方”,二者在医疗和护理中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危重病人救治中有不可置疑的优势,建立一支急危重症专科护士队伍以适应急诊急救和危重症护理学的发展迫在眉睫。共情不是一个单一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心理过程,具有高级共情的护士能够设身处地的深入体会病人的内心感受,连续不断的积极倾听、感同身受、恰当回应,与病人保持一致的内心活动,使病人感到自己被理解和被尊重,并促进了病人的自我表达,真正达到“感同身受”,以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形成,增强病人对抗疾病的意志。当然,在共情过程中,应该避免因情绪感染造成了共情过度,因此,在危重症病人的临床护理过程中,高水平的共情和低水平的个人悲伤需要护士不断的实践和度量。

[1]王 娟,李 莉,林文娟,等.共情-改善医患沟通的新视野[J].医学与哲学,2011,32(11):25-27.

[2]戚秀华.护士共情能力对病人护理工作满意度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5):1327-1328.

[3]安秀琴,杨 辉,徐建萍,等.杰弗逊共情量表的编译及评价[J].护理研究,2008,22(8 上):2063-2066.

[4]Svenaeus F.Empathy as a necessary condition of phronesis:a line of thought for medical ethics[J].Med Health Care Philos,2014,17(2):293-299.

[5]周晶娟,孙宏玉.肿瘤科护士共情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7):20-22.

[6]邹清华,王翠萍,杨玉美.护士共情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5):1762-1763.

[7]付 欣,任海靖.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和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8):1194-1196.

[8]戚秀华,何 燕,徐瑞杰,等.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0,25(18):13-15.

[9]王 硕.“共情”对质性研究效度的影响[J].教育学术期刊,2011(7):15-18.

[10]Steinhausen S,Ommen O,Thumsa,et al.Physician empathy and subjective evaluation of medical treatment outcome in trauma surgery patients[J].Patient Educ Couns,2014,95(1):53-60.

[11]彭司森,李乐之,李亚敏.共情培训对新上岗护士共情及情绪智力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3,22(9):844-847.

[12]张英兰.共情应用于护患沟通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2):1111-1112.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共情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