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青少年事务社工故事

2015-08-05饶燕枝

工友 2015年1期
关键词:陈宇自闭症社工

文_饶燕枝

武汉市江汉区青少年空间主任 陈宇

从居委会干部到专业社工

第一次见到陈宇,在武汉市江汉区青少年空间的心理咨询室里,这间咨询室起名叫“心语工作室”,呈直角摆放的两个沙发,一个茶几,“这里是和青少年谈话的一个私密的地方。”

在当一名专业的社工之前,陈宇是一名社区居委会干部,打扫卫生,管一些家长里短之事,总之,就一个“杂”字概括。她说自己从小就是在邻里间长大,那个年代的父母都很忙,忙得没有时间照顾她,所以她就在这个邻居家待几天,那个邻居家待一段日子。小时候的生活经历让陈宇跟陌生人特别容易熟悉。

陈宇在社区里工作了8年。“虽然表面上看都是些婆婆妈妈的事情,但是和居民生活息息相关。”陈宇说,在社区里,她最关心的两类人:老人和孩子。“居民家庭纠纷大多与孩子有关,有的孩子出现问题是父母感情不稳定造成的,还有涉及到家庭暴力或父母离异等问题,这些需要专业的知识,比如心理学,还有法律方面的知识来帮助,仅靠好心热心远远不够。”

2007年,武汉加入全国首批青少年空间试点,招聘首批专业社工,那一年,陈宇已经是社区书记了,她很想挑战下自己,“居委会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工作,而社工很有现代性和专业性。”通过招考,陈宇进入江汉区青少年空间成为一名专业社工。

2008年6月,青少年空间建成,内设乐活吧、运动馆、小小科技馆、心语室、童乐园、屋顶花园、小书虫图书室、音悦坊、成长驿站及开放式阳光网吧等十大功能区域。“刚开始很多人不了解,我们得要到处找孩子过来”,陈宇和同事一起到社区和学校做宣传,起步非常艰难。

刚开始也非常忙碌。“但不管忙到多晚,我每天都抽出2小时,阅读专业书籍,撰写工作笔记。”陈宇说。“我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全国中级社会工作师资格证考试,后来也有幸成为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特聘的社工专业实习督导。”

引领孩子成长

李珊,同年和陈宇进入江汉区青少年空间,江汉大学社工专业毕业,她主要负责联系志愿者,培训他们,负责活动设计和组织。

因为是专业社工,设计的活动不是简单地让孩子们开心地玩一下,而是通过活动,观察孩子的表现,看出孩子背后的思想或困扰,比如有些孩子会特别兴奋,有的不合群,留意到这些,就会进行一些个案辅导。

李珊记得有一个男孩子,那时他还在上四年级,玩的时候特别主动,跟其他小朋友也相处很好,但有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每当其他小朋友跟他玩得开心地时候,不经意打他一次两次,他都会忍让,可是打到第三次,他便会出手还击,而且下手特别地重。“我们到他家做了一次家访,他爸爸不在家,妈妈是家庭主妇,以为孩子犯了什么错,就大声吼孩子,这样的家庭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行为。”

在每周一次社工交流会上,李珊说这个孩子需要多关注,她多次跟孩子妈妈交谈,听她倾诉,也对这个妈妈说要关注孩子,因为四年级是一个关键时期。

在每一个活动中,李珊特意赋予这个男孩一个职位,比如当小志愿者队长,告诉他:“外出活动时,你是我的助手,你不是一个普通的参与者,别人惹你,打你一下,你需要克制一下。慢慢地孩子有了一些变化,他没有往打架斗殴方面发展。”现在这个男生在一个职校学厨师,去做他喜欢的事情,看到他的成长,李珊感觉很欣慰。

2010年空间创立“驻校社工”,定期到学校开展主题班会,上心理辅导课或艺术培养课,通过学校老师介绍一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过来,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辅导和干预,刚开始一两年李珊和陈宇到学校去得比较多,后来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这个活动中来。

2010年空间创立“驻校社工”,定期到学校开展主题班会,上心理辅导课或艺术培养课,通过学校老师介绍一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过来,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辅导和干预。

关注自闭症孩子和家庭

一般人面对自闭症的孩子,会觉得可怜和同情,但想不到办法去帮助。陈宇说,她在帮助别人之前会做大量的工作,首先会了解家庭的实际需求。“看看他们有哪些值得敬佩的地方,还有哪些是个人隐私,需要被尊重到。在帮助人过程中,不是要让他们成为弱者,而是让人感觉到他们值得帮助。”

有一个妈妈跟陈宇倾诉,说她教孩子叫爷爷,好不容易教会了,孩子一直叫爷爷不停,爷爷很烦躁地说,不要叫了,叫了丑,陈宇跟她说:“这件事让你很生气,但是你没有跟孩子爷爷好好沟通,没有告诉他为什么要这样训练孩子,如果家人把孩子当怪物,又怎样让外人来接纳呢?”

陈宇认为自闭症孩子的康复和治疗有医生,但是陷入困境的往往是孩子的父母,“父母们如何帮助孩子,用怎样心态养育孩子,对于自闭症的孩子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2009年,陈宇他们推出“小脚丫走武汉”的活动,带着自闭症孩子和家庭走到社会中,同时组建“家长阶梯课堂”QQ群,线上线下提升家长的能力。

在活动中,陈宇发现一些愿意成长和改变的妈妈们,一点一滴培养她们。“这些妈妈是弱势中的弱势,很多外地人到武汉来打工,为孩子治疗打工,她们面临生存压力,情感压力,她受到委屈有一个倾诉的地方。每次活动都邀请她们参加,给她们一定事情做,比如打电话联系别的家长,或是做一些协调工作,慢慢地有几个妈妈开始成为活动的骨干力量。”比如由“心妈”发起的科普之旅,到舰船博物馆参观,由“鑫妈”发起的健康之旅,30人完成3公里的长跑,由“琰妈”发起的生命之旅,100余名孩子和家长来到武汉市血液中心参观。

还有的妈妈自己成立了智障家庭服务中心,看着妈妈们这样大的转变,陈宇觉得工作很有价值感,“因为父母转变了孩子就改变了,当我的力量辐射到妈妈们,她们变得有力量帮助到别人。”

在活动中,陈宇也会安排一些正常的孩子和自闭症孩子一起,“让正常孩子懂得不一样的生命形式,而不是觉得自闭症可怜。自闭症孩子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他们的恒心和毅力是非常令人感动的。我们也需要学会以正确的心态和笑容来面对他们。”

坚持和收获

2013年,陈宇当选为“中国最美社工”,除了担任青少年空间主任,她还兼职一些高校社工专业实习督导,同时也是江汉区法院陪审员。陈宇说:“我主要是做未成年人的监管人,这些十几岁的孩子有的是父母联系不到,有的是父母根本不愿意管。我一方面是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行为,在他们最艰难的时候让他们感受到帮助,另一方面是监督检察院的审理,看是否有伤害孩子的地方。”

陈宇能坚持下来,从一个实际社会工作者,变成一个专业社工,也是一个不断修炼和成长的过程。“7年的社工经历历,了解到社工对居民服务的重要性,觉得这份工作非常有价值,它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看到服务对象的改变,内心也是有很多感触。”

这份工作让陈宇内心充满了喜爱,她以往在社区里工作,如果被误解,会很着急去解释很多,想要努力地让别人理解自己,现在被人误解,则会去倾听别人,不去急着说明自己,这份工作让她的包容心变得更大。

有些人对李珊说:“你们不就是带着孩子玩吗?”听了这话,李珊觉得很委屈,周围人都对自己不理解,很多人都认为社工工作最轻松,但她们的工作远远不是这样,“我们的工作要有创意思维,比如遇到问题,这个问题和上次一个孩子是一样的,但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去解决,因为每个人生命历程不一样,要多方面去思考,有些问题我一个人处理不了,还要寻求不同人的帮助,比如找专家来解决。”

李珊认为最有价值的事,还是看到多年接触到的孩子和家长一点点在变化。有一些家长,以前是把孩子送过来就走了,觉得这里是带孩子玩的地方,通过家长课堂,家长们也逐渐认识到陪着孩子成长是人生很重要的事,慢慢地,一些活动开始有家长来参与,他们从重视工作转变为重视孩子和家庭。看到这些改变,李珊觉得特别开心。

无论是陈宇还是李珊,都觉得个人的力量太小了,她们表达一个共同的心愿:特别需要集合其他社会的力量,寻求跨界合作,一起为青少年撑起健康成长的空间。

猜你喜欢

陈宇自闭症社工
青春社工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关爱自闭症群体要从消除误解开始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朱顶红》
绿色建筑工程监理及控制的相关探讨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加入“缺牙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