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葡萄牙设计之旅

2015-08-04胡敏

雕塑 2015年3期
关键词:波尔图葡萄牙家具

胡敏

早已过了一踏出国门就兴奋不已的年纪,也早已不是身处在出国难的时代,但此次出访回来已很久了,一提起葡萄牙, 还总是从心中泛起层层波澜,满是回味与感动。

2015年春节刚过,我就已经开始在为将近一个月的葡萄牙之行做准备了。此次的设计师计划,是葡萄牙政府与北京外事办、歌华以及国际家居CASA共同承办的一项交流项目。临行之前对于该项目我们不是特别了解,只知道会到葡萄牙一个叫帕雷德斯的城市,在那里我们将要完成一件与“椅子”命题相关的家具设计及制作,完成后还有可能被选送参加国际展览。带着诸多的未知和随遇而安的好心情,我与同行的设计师共7人从北京机场会合,途经戴高乐机场,最后经过20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抵达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机场。

一出机场我的眼睛就被明媚的阳光刺到了,周边的景物像是哪里都在发光。葡萄牙的西部和南部位于大西洋海岸,我们所在的帕雷德斯市属于波尔图大区,位于葡萄牙的北部。帕雷德斯面积不大,很安静的一个小城市,人们生活节奏很慢,悠闲、认真、不紧不慢。我们很快了解到,此次来的任务还是比较艰巨的,帕雷德斯政府对此项目非常重视,市长在市政厅接见了我们,表达了他们对来自中国的设计师的友好与期待。

负责这个项目的葡方工作人员安娜(Anna),带我们参观“孵化器”——这是我们居住、工作、展览于一身的地方,是帕雷德斯政府为带动本地的家具设计产业而专门投资建设的。它是由四栋尖顶厂房式的建筑物组成,第一栋为我们的居住场所、第二栋工作区及展厅、第三栋和第四栋为多功能展厅。在这里,我们见到了来自阿维罗大学的教师们——辉(Rui)、保罗(Paulo)、依多阿德Eduardo,他们也都是优秀的设计师,我们之后的工作和设计沟通都将会与他们3人一道来完成。初次见面,对于是否每位设计师都能有一件作品能够确保制作出实物,中葡双方的设计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再加上语言沟通不是很顺畅,历时整整一个下午,最终达成的结果是:由于时间和工厂的原因,葡方不能保证在我们回国之前能够完成每一件作品,但会尽最大努力,并表示没有及时做完的作品即使设计师回国也会继续做直至完成。我们7位设计师也表示了充分的理解。就这样设计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始了,我们越早完成设计,就留给工厂更多制作的时间。

考虑到既然是在葡萄牙做设计,他们想要看到中国人对于椅子的理解与设计角度,因此我着力于选取带有中国文化内涵的元素进行设计。在思考方案的同时,我们去参观了当地的几家家具制造厂,他们是很愿意参与此次项目制作的工厂。几家工厂各自有各自的特点,规模、技术等都有所不同,有的专门做椅子,有的主要做板材家具,有的则是实木和综合材料。帕雷德斯家具制造业总体说来,属于规模不大,不适宜接受大批量订单,更适合少而精有特点的家具商品;我们通过参观工厂和与辉、保罗、依多阿德的沟通,初步了解了当地的加工材料以及制作工艺。葡萄牙盛产一种木材——“软木”,之所以叫它软木,是因为它质地松软;葡萄牙人民将这种木材进行加工制作出了很多商品,家具、各种包、帽子、扇子、雨伞等,成为葡萄牙一大特产。我还注意到有一家工厂擅长运用石材贴面,就是将真正的石材切割成很薄的薄片,与木材结合,用于家具表面。带着这些参观心得,我出了几稿设计方案,都是比较初步的想法。再次与辉、依多阿德在“孵化器”见面,是一起讨论方案的可实施性,通过这次与他们对于方案的深度交流,我看到了辉和依多阿德作为设计师在工作上的专业与敬业,他们很尊重我自己的设计理念,尽量不加进去他们的个人看法,我确定方案之后,他们又很认真地解决我的方案中所存在的制作问题,并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法。

我最终决定制作一把禅椅。盘腿而坐,用葡方设计师辉的话来说,这是中国人“坐”的方式。关于“禅”文化,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种思想现象,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我希望表达一种“坐石看云”的思想境界,于是在我的作品中,基座运用不规则形,表面赋予石材贴面,保留石材表面的肌理效果;坐面用整块木制作,体现其木纹肌理;靠背则采用中国传统家具的元素,并结合现代手法来表达设计初衷。我的设计方案葡方设计师很感兴趣,但他们也没有把握工厂那边能否解决好技术问题,因为我的方案中石材贴面之间的拼接可能会出现接缝大、不规整、不美观的情况,因此需要我们跟工厂技术人员进行更具体的沟通。为了给实体制作留有大约两周的时间,我们必须缩短设计的时间,我感觉在设计细节上推敲还不够,但也不得不在一周之内将设计完成并绘制出图纸交给工厂。辉他们3人根据我们7个人的设计方案,给我们分别安排了他们认为适合的工厂,我的作品是由名为Camila的家具工厂负责制作,也就是善于运用石材贴面技术的那一家工厂。

项目组的安排非常充实,我们将图纸交到工厂并与其沟通妥当之后,便安排我们去参观。葡萄牙有一位享誉世界的著名建筑大师,名叫西扎,以前我还是在书上看到过西扎的作品,此次来葡,我们在毕业于波尔图建筑学院的佛朗西斯克教授的陪同下,参观了西扎的设计作品:海滨浴室、波诺瓦茶室、波尔图建筑学院,西扎的设计始终遵循地域特点,就像变色龙,他认为,新的建筑应该归属或融入该地区的传统。就像海滨浴室,直至我走进它,才知道我已经身在其中了,它与大西洋、海滩、岩石是那样的浑然一体。还有波诺瓦茶室,整个建筑的体量与屋项形式,使其如同是从满布岩石的海岬地段中生长出来的。怀着崇敬与钦佩,我们置身于西扎设计的波尔图大学建筑展馆之中,流连忘返。傍晚,热情的佛朗西斯克与其兄弟邀请我们去他位于杜罗河边上的家中小聚,在石砌的露台上,吃着为我们准备的特色小吃。品着葡萄酒,欣赏着波尔图夕阳美景,还有热情的葡萄牙朋友们,我感到了许久不曾有过的充实、惬意与自在……

说了很多很多的工作,然而不能不提的是我们的生活。我们一行7位设计师,被我们后来戏称为“七剑客”,集体下榻在“孵化器”的公寓里,公寓有厨房和餐厅,是可以做饭的。同行的杨晓钟老师厨艺很棒,渐渐就负责起大家的伙食。吃好了还得玩好,我们一到周六日休息时间,就自发集体出行。这短短的一个月,我们去了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港口城市波尔图、历史名城吉马良斯和祈祷之城布拉加。领略葡萄牙风光的同时,更近距离地去感受她的风土人情。不论是去工厂参观还是观光,我们每天都是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公寓,回来大家就会聚在一起品尝中西合璧的晚餐,再喝点葡萄酒,无拘无束地交流谈天,我们的笑声总是会在那一时间划破寂静的帕雷德斯夜空。

我的作品加工初具模样的时候,在辉的陪伴下我去工厂看看还有什么问题。杰斯(Jose)是给我制作家具的工厂老板,人非常好,他的助手也非常善解人意,这使我与他们合作变得轻松和愉快。比起别的厂家,杰斯的厂家效率很高,看到作品的半成品后,我在基座尺寸以及椅子腿部支撑处做了些许调整,杰斯都欣然接受同意并很快修改。在那一天,我们还接受了葡萄牙电视台的采访,并很快在电视台播放,报道的内容是中国设计师在葡萄牙的工作和生活。等再见到我的作品时,已是我们回国的前一天下午,阴天下着小雨,作品陆续先后由厂家运至孵化器展厅,我的作品已经很完整地呈现在那儿,超出我的预期,我不禁小小激动了一下,跑过去拥抱杰斯以及他的助手。展厅气氛越来越热闹,7件作品不论是成品还是未完成的设计样品,全部摆放就位,环绕陈设在小小展厅里,所有参与项目的成员都聚集在展厅中央,大家彼此热情拥抱、亲吻、拍照留念,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整个展厅气氛热烈,充满了欢声笑语。随后波尔图建筑学院教授佛朗西斯科发言,他简短地对此次国际交流项目做了总结,并祝贺设计师计划项目圆满完成,向我们一行的中国设计师以及所有工作人员表达衷心的感谢。之后葡方设计团队负责人辉向来宾介绍了我们这一个月间所共同经历工作、生活的小细节,他的发言真切、幽默,引得大家不时发出一阵阵欢笑。中方设计师团队成员张威老师和姜喜龙老师代表我们“七剑客”分别发表了感言,对葡方人民的友善热情、对所有工作人员为我们所提供的服务和帮助表达出衷心的感谢。闭幕式在笑声与掌声中圆满结束了,在与辉、保罗、依多阿德分别的时候,我瞬间泪崩,这段跨国的友谊,有太多不舍……

一个月的海外经历,我深感收获颇丰,不仅仅只是完成了一件设计作品,更多的收获是我在整个葡萄牙设计交流过程中所亲历到的体验与感触——那些期待、惊喜、感动与满足。在这个地方我品味到了葡萄牙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很多美好的情境扎根于我的记忆之中挥之不去,还有太多的遗憾——想去没时间去的城市、想再去探访的朋友、想再一次去聆听葡萄牙优美的民歌法朵……由衷地期待能够再一次造访这个大西洋沿岸的美丽国家。

猜你喜欢

波尔图葡萄牙家具
The Butterfiy in a Bottle瓶中的蝴蝶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美丽的波尔图
The Hardest Language
家具设计·互动
波尔图足球俱乐部运营中的营销策略
葡萄牙
酒都之味
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