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2015-08-04周小丽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摘要:以艺术设计类专业为例,提出要达到有效培养学生必须彻底改革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构建基于职业标准的“四大能力平台”课程体系,并主要从课程体系改革思路和具体改革实践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电脑艺术设计;职业能力;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7-0055-02

一、构建高职课程体系的思路

高职院校要更有效地培养学生,需构建促进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与素养的课程体系,使岗位工作与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力相联系,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缩短高职教育与职业岗位要求的距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1以职业发展为目标

高职与中职同样都是职业教育,讲究技术层面,但作为高职院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面和知识面。按照职业能力成长规律建立基于实践情境、以工作过程逻辑为中心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彻底改变工学割裂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2以岗位工作为主线

以岗位工作人员所做的工作内容作为目标任务,按照职业工作逻辑过程中活动与知识的关系来设计课程,通过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培养学生为人做事的能力。学生亲身经历完整的岗位工作过程,手、脑、心并用,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改变其厌学的状况,从而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

3以真实情境为载体

营造职业情境,把学生未来职业工作中的岗位工作任务拿来训练,让学生提前进入工作状态,独立面对工作问题,想办法解决,自行决策并努力实施,感受完成任务的成就感或是承担问题没有处理好的后果,从而使学生形成自我负责的学习和工作态度,促进他们从学习者到工作者角色的转换,培养专业综合能力。

4以职业能力为核心

高职教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高职课程体系设置应从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来设计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高职教学是要将形象思维强于逻辑思维的学生培养成综合职业能力较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1]。因此要明确课程定位是服务于培养什么人才,把课程岗位化、项目化,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教学[2]。同时更强调学生能胜任工作并奠定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具备专业综合能力的同时还要有岗位迁移的能力,彻底改变以“知识”为基础设计课程的传统。

二、构建四大能力平台课程体系

根据以上建设思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入手,构建“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的四大能力平台课程体系。针对现代艺术设计行业“准职业人”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按照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认知规律,以及学习领域和工作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课程体系的重构,分为职业核心能力平台、专业基本能力平台、专业综合能力平台和岗位迁移能力平台四大能力平台课程体系,其中职业核心能力训练和培养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全程融渗到专业基本能力、专业综合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培养过程中。

三、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1课程设置岗位化

“课程岗位化”是指将专业综合能力平台课程针对某一岗位工作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学生学完一门专业综合能力平台课程,就能从事某一岗位工作[3]。校企合作共同对课程专业综合能力平台课程的岗位任务、岗位要求等进行开发与研究,制定教学方案,由专任教师与来自行业企业的资深员工组成的教学团队共同担任部分模块环节的教学工作。

2课程内容项目化

用工作任务引领的“项目”去组织课程教学内容,使教学不再像原有的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参与、体验而有助于知识的内化。项目分为校企合作真实项目、竞赛项目和虚拟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过程可以满足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又兼顾了教学的计划性。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能力平台课程都以项目为载体进行教学,其中还可融渗职业核心能力训练和培养。

3课程教材一体化

“教材一体化”是将艺术设计相关的设计制作以项目实施的过程作为主要内容来编写教材,达到教、学、做一体化的效果。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材,使教育标准和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得到和谐统一[4]。

4课程资源网络化

依据“调研为先、实用为本、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的建设思路,搭建教学资源库平台,分设专业标准库、专业课程库、专业素材库、特色资源库、案例库等栏目,以方便教学资源的更新和完善。成立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小组,对课程标准、特色教材、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教学视频、企业优秀案例、行业职业标准、教学辅助文件等资源库进行建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依托网络技术,使学生可便捷登陆,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教师可以通过留言、答疑等方式指导学生学习。

四、深化教学改革

在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以设计欣赏与思维形成、工作室见习、毕业实践与学校教学全程工学交替、校企合作为教学组织形式,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主动参与,达到学生具备胜任企业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的统一目标。见表1。

(1)认知考察: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第一学期的始业教育、第二学期的“设计史论”课程中安排参观博物馆、画展、设计作品展、动漫节等活动,以增强学生对美学的认识和体验,开拓设计思维,提高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

(2)写生:每个班级都有一周时间去写生基地进行绘画写生和摄影写生的安排,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自然风景的感受力和观察力,锻炼对素描色彩的掌握能力和画面构图能力,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3)项目化教学:以多种类型项目为载体,通过职场化氛围的工作室环境,由教师带领学生以完成一个项目实施流程的方式进行设计理论和技能的教学,理实融合,实践育人。

(4)模块化教学:由校企合作企业的兼职教师担任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模块(子项目)的指导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5)兼职锻炼: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成立了“POP手绘社”及“YOU SEE视觉传达工作室”两个自主管理的实训团队,利用周末、节假日承担学生社团相关的校园平面设计项目实施工作,并利用寒暑假进入学院合作企业进行兼职见习,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任务为引领、能力为本位”的工学结合教学组织模式。

(6)项目实践: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与企业一起加强对学生实习过程的管理,预先布置毕业设计课题方向,结合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和实际项目,学生以设计员工的身份参与项目的实施过程,在顶岗实习期间学习和总结经验,达到“准职业人”的标准,实现零距离就业甚至提前就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设计作品从概念变为现实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客户服务—调研分析—创意设计—成稿,将教学内容与设计项目相结合,强化工作过程体验,师生在共同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实现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了设计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融渗职业核心能力训练和培养,将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对实践性强的模块项目聘请企业骨干人才现场指导,把握个性化设计与商业化设计的平衡性。整个过程在职场氛围浓厚的工作室中进行,体现行业企业职业标准划分和按岗分工的不同要求,为学生提供职业化标准实施场地与师资,突出专业特色,培养了学生的创意创新能力、表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从项目成果、能力形成、项目汇报、案例分析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分段考核,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评价指标。如在构思和设计环节,重点考核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主动性创新思维能力;在实施和运行阶段,重点考核操作技能。具体实施过程中结合校企联合考核、师生共同评价的方式,总体注重综合职业能力评价,以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并重考核为主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

五、结束语

构建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体现了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改革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基本价值取向。高职院校理应积极探索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规律,创新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促进艺术设计类专业建设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小丽,洪梅.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课程体系研究和实践[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5):70—71.

[2]刘铁铸,张立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高职高专课程体系的构建[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1,(5):166—167.

[3]官灵芳.基于综合职业能力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2013,(9):190—191.

[4]毛金波.论校企合作制度的深入发展[J].继续教育,2009,(9):3—5.

(责任编辑:侯秀梅)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