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院人文主义教学与语文生本课堂教学的比较研究

2015-08-04王俊霖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生本课堂人文主义语文教学

王俊霖

摘要:古代书院是中国传统社会中一种特别的教育组织形式,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显著的特点。在教学方面,书院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方法,至今仍影响深远,尤为突出的特质便是人文主义。当今教学论研究者和一线教育者都在教学改革的洪流中去探寻着教学由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方法等方面问题,这些研究领域都关系到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人文主义,与书院教学中表现出来的特质相关联。做此研究意在将古人在教学中所表现出的智慧作为我们探讨语文课程改革洪流中一些命题的重要指引。

关键词:古代书院;人文主义;教学;语文教学;生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7-0051-02

古代书院是中国传统社会中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显著的特点,主要在于书院强调自由讲学,重视学术研究,主张门户开放,提倡尊师爱生,等等。在教学方面,书院更是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方法,至今仍影响深远,尤为突出的特质便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在古代书院的讲堂上呈现出这样的表现:一是特别注重人文性内容的知识传授,二是重视学生学习经验和知识的获取。

而我们这一时代的教学论研究者和一线教育者都在教学改革的洪流中去探寻着教学由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方法,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教学点,等等。这些研究领域都关系到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人文主义,与书院教学中表现出来的特质相关联。古人在教学中所表现出的智慧可以作为我们探讨语文课程改革洪流中一些命题的重要指引。人文主义首先强调的就是以人为本,就目前的新型理念来看,课程中也已经开始强调以学生为本,形成“生本课堂”。同为重视人文主义的课堂,古代书院的教学与当今的生本课堂有何异同,值得做比较研究。

一、古今语文课堂人文主义教学发展历史与现状相比较的特点1同处复杂的发展环境

古代书院的教学既区别于官学,又受到官学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其人文主义教学的内容上相对自由,具有相对独立性,能自行聘请名师讲学,制定本书院所有的书目,但也受到官府的监督与控制;在方法上主要以学生自学、质疑问难一以贯之,但在传统的科举制度和官府把控的双重影响下,教学也会为朝廷服务。当今语文生本课堂面临更为复杂的环境,信息化、全球化的大背景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传统的以“教”为中心和目前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也在教育界内部发生碰撞。

2落实到教学中的制度化不同

中国古代就有独立于官学系统之外的私学,书院的出现,正是对这种私人讲学传统的承接。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书院已经是古代私学教育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结果,是趋于制度化、正规化的私学。现存书院学规中最早和最著名的是宋代理学家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学规》,包括“明五伦”的教育宗旨和学问思辨行的教学过程和方法等[1]。成为其他书院普遍采用的学规。而距离清代末年书院教学的废止已经有很多年了,中间出现了教学的断层。当今的语文生本课堂虽研究者较多,教学实验也比较丰富,但形成系统的教学方法还比较少而不完整。

二、古今语文课堂人文主义教学内容相比较的特点

1师生地位方面

古代书院受传统礼仪、学规等方面的影响与规范,老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智者,也是生活中淡泊名利、追求学术研究的仁者。丽泽书院的学规中就有提到:“旧所从师,岁时来往,道路相遇,无废旧礼。”明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记载了自己求学时对老师的态度是“俯身倾耳以请”,十分恭敬。老师的权威形象始终保持在学生的心目中,却不影响学生自学和质疑问难的权力。当今生本课堂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题性地位,特别是语文课上,已经有多地进行课堂教学实验,让学生轮流上台当老师讲课,难免对知识点梳理不清,简单带过,没有形成真正的课堂对话形式,给与学生自主。

2自主学习内容与形式方面

古代书院的教学不同于官学的控制严格,它更强调学生自学。作为私学的传承教育形式,强调自学并不奇特,但书院还是制度化的私学,因此它在要求学生自学的同时会提出一系列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循序渐进,提倡学生质疑问难,合作探究。清代李文炤任岳麓书院山长时期在学规中提及自己对于《正蒙》一书的内容有所研究,为之集解,未曾示人,但邀请学生倘有疑处,可与之交流[2]。书院在规定学生自学的同时也给了学生指导。当代语文生本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广东省广雅中学特级教师黄永光和他的学生利用假日时间,进行了“百位名人教我学”的实验活动。学生们或用信函,或用电话,或登门拜访,或用电子邮件,去获得名人的指教,并写出自己的文章,结集成册。百位名人,百封信札在学生自主体验的过程中获得了不一样的内容,学生在课堂之外学到了知识。但课堂之内的教学呢?这一疑惑还未得到明确解答。

三、当今语文生本课堂的实施策略

1把握人文主义课堂教学的内涵

由于人们关注课程和教学问题的视角不同,因而形成了各种理论流派,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强调以学术为中心的学科课程理论,强调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改造主义课程理论,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人本主义课程理论[3]。我国古代的书院教学实际上是“学程”,大多只有教学内容的规范,没有太多教法上的规定与限制,而近代的课程教学则更多地与“教程”相近,注重教学的范围和进程,未来有向“学程”转化的趋势。关于人文主义课堂教学,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知识经验的获取。

2明确语文生本课堂的教学原则及内容

生本教育是一种理念,“快乐、素质、成绩”是生本课堂追求的美好理想。生本课堂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深层含义就是以生命为本。目前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生本课堂教学方法论和行为观主要指学生“课前先学,课上小组讨论,班级交流”三步曲[4]。现实中人和人的教育,都是变换多端、无限深邃的,并非简单的“三步曲”的实践经验就可以简单囊括的。实际语文生本课堂的教学除了把握“三步曲”中的几个关键词,更重要的是要把核心性的学习还给学生。

3具体实施策略

就目前的实践结果来看,语文生本课堂教育改革13年来在全国各地大批学校进行了推广,不仅使学生快乐成长和全面素质发展,而且获得了教学测评的优异成绩。这些实验过程全面体现了生本课堂教学的特征:漫长的教育教学是“以学生为本”地进行,把语文课堂中的教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学,进行启发式教学,如此带来优异成绩的最终结果基本上都是学生自己所成就的。不同的语文课堂,面对不同情形的学生,实际语文生本课堂的教学都是不一样,教学不可复制。但总结归纳了先行实践者的经验,具体实践中还是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反复思考的:

(1)真正摆脱短期应试框架

课堂应该成为学生主体性体现充分的课堂,彻底地人化,并不是仅仅围绕着教学大纲的知识点和考试大纲的考点,更不是听从老师的意识来解读文本。师生站在比较平等的位置上,在语文生本课堂的教学上,教师更多地尝试着启发学生与文本、作者、教师、同学、教材编写者进行对话,把生命拥有的一切和可联系的一切,作为教育教学最重要的资源,鼓励学生主体参与,关注学生学习中的生长点、思考点、创造点。

(2)整合课程并重构教材

生本教育在它的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的原则,这些原则都指向“小立课程,宽着期限,大作功夫”。这一点主要要求学生自主地在学习过程中去建构意义,教师只需要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导与督促。跟古代书院教学中一样,学生自己去读书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或遇到难题与同学老师一起解决,在这样的一个完整的过程中去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生本课堂唤起了当代教育对古代书院教学的追溯,再度对语文教学改革招手,给了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去自主学习和思考。很多人想要在语文生本课堂教学中寻求具体的操作步骤,直接用于自己的实际教学。而教学是不可复制的,教学的人文主义特质却是可以实践的,具体情况应该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朱汉民.中国书院文化简史[M].北京:中华书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52.

[2]卢正芝.学会参与:主体性教育模式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159.

[3]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

[4]邓洪波.中国书院学规[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173.

(责任编辑:侯秀梅)

猜你喜欢

生本课堂人文主义语文教学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宁夏人文主义戏曲现代化探索之路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主题调研及反思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