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效果的对策研究

2015-08-04许艳欣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

许艳欣

摘要: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比较落后,教育教学水平得不到有效地提高。为此国家和政府部门非常重视对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希望能够不断改善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的师资差距。虽然现阶段我国农村教师的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急需我们去解决。基于此,就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培训效果的对策进行了探讨,力求实现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效果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7-0030-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师是教育和教学的主要力量,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教育的质量。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教育能力,国家非常重视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并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培训流于形式,培训效果较差等。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所取得的成果

1培训目标比较明确

随着国家对中小学教育工作的重视,各级部门领导和中小学教师都意识到了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并且认为应该从态度、知识和技能等多个方面考核培训的效果。这就意味着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目标更加明确,促进全体教师在学习中不断反思,进而实现自己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2培训内容更加完善

确定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设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如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观念和专业知识等。近些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在进行培训之前,相关培训单位都会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需求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分析,并且增加了跟教师的沟通,整个培训的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实际。

3培训模式多样化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在培训过程中采用的模式不同,各个地区在进行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过程中要根据当地农村教师的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培训模式,以提高整个培训的质量。目前常见的培训形式有系统培训、应急培训或者长周期培训、短期培训,常见的培训手段有面授、函授和网络研修,等等。多种教学模式的使用能够充分调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为培训效果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农村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承担两门到三门课程,有的甚至要承担整个班级中的所有课程。另外,教师还是班级管理的主要人员,繁重的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让他们没有时间去做任何事情,这种情况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2农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较低

在培训过程中,农村教师的自卑感较强,他们认为跟城市地区的教师相比,他们的知识能力欠缺,再加上培训的内容比较陌生,非常影响他们培训的效果。另外农村地区的教师认为他们从事教师职业,只是为了生活和获得一份工作,没有真正意识到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理念,这种自卑感和较低的认同感,影响了他们参加培训的效果。

3培训过程和内容的可行性较低,缺乏针对性

目前大部分的培训内容和采取的培训方式是由培训教师决定的,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都是被学校指派去参加培训的,很少有自愿去的。加上培训内容比较空洞,实施的可行性较小。另外由于参加培训的教师来自全国各地,教学过程中没有针对农村地区的具体情况设计培训内容,导致培训取不到理想的效果,流于形式。

三、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效果的对策

1深入调研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基本培训需求

由于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其学历普遍较低,视野比较窄,如果在培训过程中采取跟城市教师相同的培训方法,他们难以找到认同感。所以在培训之前,要寻找农村教师的真正需求,找准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和方向,然后再采取针对性的培训策略[1]。培训过程中,还要根据学员面对实际培训过程所呈现出的新的、发展性的、个性化的需求,通过不断地跟进调研来很好地把握、很好地落实、及时有效地调整培训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培训贴合农村教师的实际情况,才能够真正实现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知识能力和教学素质水平的提高。

2不断完善农村教师的培训制度

国家规定,全体教师每五年要进行一次全员培训[2],由于现阶段的教学知识和教育理念更新速度非常快,国家要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师培训制度。如可以采用教师培训学分制度,在农村地区大力推广教师培训,要求所有教师在一定时间内必须要参加多少个学分的培训,提高教师自主选择培训的积极性。把教师培训置于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强化培训与教师资格再认证、聘任、考核、晋升、奖励之间的联系。学校建立教师定期带薪脱产培训制度,试行教师五年内集中或分段享有为时一学期的带薪脱产培训机会,在郊区农村任教满五年的教师优先考虑。建立教师培训档案,把教师每年参加培训的情况作为教师评价和考核的指标。

3优化培训内容和形式

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中比较注重对教师理论性的学习,这跟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差较大,教师学习之后不知道在教学过程中到底如何应用。因此要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内容,同时在培训过程中要采取多种类型的培训方式。培训前,根据农村教师的特点及参训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培训方案,精选培训课程,量身制定培训课程安排表。培训中,通过专题讲座、案例评析、问题研讨等方式,进行集中学习;通过现场观摩、课例展示、说课评课、现场诊断等方式,进驻优质学校和幼儿园跟岗研修。培训后,通过任务驱动、研课磨课、实践指导、答疑解惑等方式,返回工作岗位,消化、理解。再通过反思交流、行动研究、经验分享等方式,提炼和升华研修成果。

4确保经费投入

就目前看,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校教育经费是按规定项目拨付的,义务教育保障经费中没有教师培训方面的专项资金。教师培训费用只能是学校在公用经费中支出,农村学校由于学生人数少,公用经费少,教师培训经费短缺,阻碍了教师的学习和进修。近年来,政府部门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培训经费的落实,为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基础资金提供保障。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将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列入各级政府预算”。财政部、教育部《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6〕5号)规定:“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足额专款用于农村学校教师培训。多方筹措培训经费,建立财政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和个人出资相结合的教师培训经费投入机制。严格培训专项经费管理制度,提高教师培训经费的使用效益。这为确保教师培训经费落实到位提供了法律依据[3]。但由于各校公用经费多少不一,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教师需要学习但经费又少,因此各区县要加强教师培训经费的统筹。

5加快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

网络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色彩,但是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水平还较低,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和学习的渠道比较单一,不能够满足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发展的需求。因此各级部门要不断加快农村地区网络的建设速度和水平,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提供更便捷的通道。教育部要求到2017年底所有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都要完成一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任务。从2015年开始,培训重心下移,重点关注县以下乡村教师培训,重点支持,分步推进,全面提升农村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总之,要不断加强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培训的实效性,提升培训质量,以实现整个农村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缩短城乡地区的教育分布不均现象。

参考文献:

[1]王瑾.幼儿教师培训需求及培训成效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2]代蕊华.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培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3]陈向明,王志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培训调查:现状、问题与建议[J].开放教育研究,2013,(4).

(责任编辑:朱岚)

猜你喜欢

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探究
推进中小学艺术教育区域发展的对策研究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教师培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