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马远、夏圭山水画中的笔墨意趣

2015-08-04邢澄

教育界·下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马远山水画

邢澄

【摘 要】马远、夏圭的山水画集中表现了南宋时期山水画的新风貌,他们的作品有着独特的构图形式和笔墨表达特点,有相同之处也有一定差异。本文通过对马远、夏圭的风格对比和作品分析,从而列举出他们山水画中笔墨的意趣与技巧方法,对比和归纳他们的绘画风格,最后总结马远、夏圭在山水绘画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对后人的影响,以及他们对山水画的贡献。

【关键词】马远 夏圭 笔墨意趣 山水画

马远、夏圭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山水画巨匠,他们的山水画各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也有着很多共同之处,画史上把他们并称“马、夏”,他们的山水画集中表现了南宋时期山水画的新风貌。欣赏马远、夏圭的山水作品,往往被他们作品所附有的独特构图、笔墨皴法,以及强烈的艺术效果所感染。他们的作品有着独特的构图形式,马远为“一角”式构图,而夏圭为“半边”式构图。这种构图形式区别于全景式构图、小景式构图、平铺式构图等前人的绘画构图形式。他们的绘画构图也有着共同特点,即“全景不多”,舍去“中景”,画面空灵等;在构图上,都一改五代北宋以来“上留天,下留地,正面摹写”的全景式构图,而是留出大片的空阔天地,将景物集中于一侧,表现浩淼的空间,后人称之为“马一角,夏半边”。厉鹗《南宋院画录》引曹昭的《格古要论》中提到马远的山水:“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而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这种独特的构图形式有着非凡的艺术感染力。马远、夏圭的山水内容也有着他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

马远所画的山石树木与人物、花鸟巧妙结合起来,追求一种笔墨意趣,不单单追求绘画的技巧、造型的精准,他的绘画有着一种山水的诗意和情感的表达,追求一种空灵诗情的意境。而夏圭的山水给人以一种简洁明朗的特点,多以江南秀丽的山水为题,集中表现了山水的地域特色,他的这种画面意境与他精准的笔墨技巧是分不开的。元代山水画家倪瓒也很欣赏夏圭的山水作品,他曾说:“夏圭所作《千岩竞秀图》,岩岫萦回、层见叠出。林木楼观清远,亦非佣工俗吏所能造也……”(至正四年题夏圭《千岩竞秀图》)这说明夏圭山水画用笔的精准与生动。马远、夏圭的山水画中继承了前人的成就,又加入了自身对山水的创作理解,使得他们的山水画在意境、笔法方面都有所突破。他们的山水画看似留白很多,笔法苍劲,但却给人以更辽阔的气势,笔墨皴法十分考究,粗犷的笔墨皴法是建筑在精准的造型之上的。

马远的山水画,把山水、人物、花鸟巧妙结合起来,水是马远喜爱入画的代表,但所用的技巧却不甚相同,有的留白处理,有的则细致精确地描绘。画史上画水的不乏其人,苏轼就曾说过:“尽水之态,惟蜀两孙,两孙死后,其法中断。”到了南宋,马远的画水技法,可以说是“两孙”之后并未中断。在马远的画中,山水多为斧劈皴,利用侧锋用笔,浓墨淡墨相结合,用大笔皴出,用小皴笔表现石块的轮廓、明暗和质感,淡墨渲染暗部,增强了立体感,最后着色,整体层次分明,画面空间感强。夏圭善于描绘清秀的江南风景,山水技法的表达不同于马远,善于运用“拖泥带水皴”。他画山石连皴带染,轮廓多为较浓的湿笔勾勒,再用较湿的浓墨或淡墨加皴,最后以淡墨染之。马远所画山水皴笔与皴笔之间、浓墨与淡墨之间自然地连成一片,整个画面浑然一体。他们的笔墨用法有许多共同之处,所作的山水画都突出了江浙一带山水秀丽唯美的自然面貌。

马远在当时的画院中颇受宠幸,众人所称道的是他极高的绘画表达技巧,有着“一门五代皆画手”之称。他的山水画画面严谨,创作态度严谨认真,透过他的笔墨可以从他的每件作品中体会他所显现出的不同心灵特征。夏圭在当时也是享有盛名的山水大家,与马远并列,山水画清淡生趣,用笔生动熟练。从另一角度看,他们的山水用笔都是苍劲一路,各自的水墨中又有着共同的特点。我们在欣赏他们的山水画时都感受到笔墨所承载着画家内心表达地功能,马远和夏圭用笔墨创造了一个优美的世界,生动的表达出了江浙一带的山水特色。

现存马远的作品有《踏歌图》《雪图》《对月图》《楼台夜月图》《寒江独钓》《探梅图》等,都是意境深远的佳作,这些山水作品笔墨皴法都较为粗犷,水墨表达酣畅淋漓,“大斧劈皴”在马远这些山水画中是最为典型的笔法。以《踏歌图》为例,这幅画描绘山间的田垄之上四个老人尽情“踏歌”喜庆丰收年,他们互相歌唱,手舞足蹈,田间桃花盛开,流水潺潺,欢喜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画面中山峰直插云霄,用大笔皴擦,用笔雄健,棱角分明,树木表达粗狂有力,山石陡峭,水墨意淋漓,鲜明地表达出马远的笔墨特点。同时他又运用淡墨苍劲简洁地画出处山峰,这个画面用笔苍劲有力,简约明了。《寒江独钓图》是马远的经典代表作品,也是古代传统绘画中的典范,画面中江面的处理让人惊叹。一叶孤舟和几条淡淡的水波,把“寒江孤钓”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出垂钓者的逍遥,画面富有诗意,用笔严谨,可以看出他对创作的认真态度。《水图》12幅则与《寒江独钓图》相反,用精准细致的线条描绘不同状态下江河湖海的状态,每一幅都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人不得不被马远的笔法深深折服。夏圭的作品,现存的有《溪山清远图》《西湖柳艇图》《山水四段》《江山佳胜图》等,这些都是笔墨技法考究的作品,描绘了江南秀美的风景,“拖泥带水皴”在夏圭这些山水画中是最为典型的笔法。《溪山清远图》是夏圭的一幅巨制作品,全长近9米,是他山水画中的代表作品。这幅画构图疏密合理,山水相叠,迷雾蒙蒙,很有变化,画面丰富而充实,把夏圭的绘画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但其中加入了“小斧劈皴”,用长短条、点子等皴法,有的只是淡墨一带或略微勾点,画面水墨清淡。此画开卷为溪山,忽而见山,忽而见水,又见丛林,林间又有山庄,江面有客船、渔船停泊。总体说来,景色优美又诗境变化不断,使人观之心情舒畅,胸怀开阔,给人以美的享受。陈川题诗曰:“人家制度太古前,鸡犬比邻往还少。”说明这幅山水画清幽淡雅的意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西湖柳艇图》也是夏圭的一幅画风清雅的山水代表作品,此画描绘的是西湖的动人景色,用笔考究,画中运用秃笔刻画近景,水墨皴染的方法描绘出远处烟雾迷茫的效果,重点刻画河堤上的杨柳与画舫,最后以船舶点缀,画面笔墨清秀而不失力度。夏圭精炼的笔墨技法和善于表达附有感情的山水形象的特点在这幅画中得到充分展现。

虽然马远、夏圭的山水画在绘画风格上基本相似,但二者作品相比较就不难发现马远、夏圭的山水画在笔墨用法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马远的山水画用笔坚实有力些,善用大笔,画面浑厚些,画面显得特别健朗;夏圭的山水画用笔相对清雅一些,善用秃笔,画面清秀些。马远画山石用笔皴擦,线条刚劲有力;夏圭画山石用大小斧劈,线条都变秀雅。文征明等评论,马远画“意深”,夏圭画“趣胜”,说明两人山水画的特点差异。但是总体说来两人的风格都基本相似,他们都是在继承了前人的绘画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出了山水的诗情特色,经过形象的提炼加工,章法运用别致,用笔水墨苍劲一路,使得画面主题更加明确,画史上把他们并称为“马、夏”。如今我们在欣赏马远、夏圭的山水画时,无不感叹他们山水画优雅的笔墨意趣和构图布景的特点,他们的画面生动别致,极其自然,表现了南宋时期山水画的新风貌。

马、夏的画风,不仅在当时画坛有很大影响,到了明代,由于当时统治阶级的喜好及提倡,当时宫廷画家和风行整个画坛的浙派皆师法马远、夏圭。明代宫廷画家中,有相当多的人是从马远、夏圭画风根基深厚的浙闽两地通过画院征召而来的,当时就有“凡奇山怪石,古木惊湍,尽摹其妙”的评价,被孝宗皇帝誉为“今之马远也”。马远、夏圭的画风在南宋后经久不衰,历经元代、明代,从而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拥有了众多的追随与效仿者,并且还流传到东洋一带,成为当时日本画坛所尊崇并效仿的绘画风格。马远、夏圭的山水画风,在南宋末年因僧人的往来传到日本,到15世纪前后,对日本画坛的影响愈来愈大,可以说,日本绘画史上的水墨画直接渊源于马远、夏圭。

【参考文献】

[1]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08.

[2]徐建融.宋代绘画研究试论[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

[3]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M].西安:陕西人民书出版社,2001.

[4]白雪石.中国画技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马远山水画
我来打开山水画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南宋绘画专题
丫环对对联
室内山水画最养人
陆俨少山水画谱 (五)
丫环对对联
丫环对对联
“普法专家”马奶奶:记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马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