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高校通识教育改革反思
2015-08-04张亮
张亮
【摘 要】随着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制度的步伐加快,高等院校的教育制度改革也被提上日程。通识教育担任着高校育人的重任,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在现实中,由于其具有一般教育的共性,通识教育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本文从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现状入手,探索通识教育的改革方向,探究高校通识教育改革之路。
【关键词】通识教育 现状 改革
一、前言
通识教育的英文译名是“general education”,因此,有学者也把它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等。通识教育由于其普适性,在大学教育中承担着“育人”的角色,它主要教授学生公共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心和人文素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二、通识教育的现状
通识教育作为高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堂,不受专业教学的限制,它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层面,也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和人生理念。目前,我国的通识教育并没有实现初期设立的目标,没能完全实现初始的教育目的,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1.我国通识教育地区发展不平衡
通识教育作为公共基础教育,在高校中得到了普及,由于其普适性,有些高校把通识教育当成“核心教育”;而在有些高校中其地位却受到了质疑,没能重视通识教育背后的公共教育目的,只是把通识教育当成一项必须完成的额外任务,导致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立得不科学、不完善。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错觉,他们认为通识教育的公共基础课程不重要,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这样就不能达到通识教育的基本目标了。
2.学习氛围不浓厚,学生不买账
在有些通识教育的课堂上,学生昏昏欲睡,甚至逃课的现象屡见不鲜,学习氛围不浓厚,虽然老师绞尽脑汁设计课程,竭力使课程变得有趣,但学生依然不买账,甚至在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没有形成长期的目标计划,没有认识到通识教育会给自己的未来带来的好处。再加上就业的压力,学生只注重专业的学习,注重短期目标,没有形成长远的职业规划。
3.老师资质参差不齐
通识教育作为高校的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但通识教育的老师并不好当。有些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老师极度缺乏,只能从教授专业课程的老师中寻找师源,但由于专业老师大多有自己的教学任务与课程,闲暇时间还要忙于科研和论文写作,因此不能抽出大量时间来完成通识教育的教学,教学质量差,效率低下。
三、通识教育教学改革方向
1.加强教师培训,建设完善的通识教学理论体系
在大力引进通识教学专业教师的同时,要加强本校的通识教育教师培训,使通识教育教师变成专业的人才。建立通识教学课堂的听课机制,紧抓课堂质量,编制调查问卷,询问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建议,制定和完善通识教学体系,同时也能够及时把握学生的看法和思想方式,真正地了解学生,做到课堂上的寓教于乐。
2.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课堂上学生睡觉甚至逃课的行为,高校在编制通识教育教材时,应该体现灵活性、创新性和与时俱进的特征,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争取教材内容能够更加贴近学生,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争取让学生能够从“低头族”变成“抬头族”,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3.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肩而行
通识教育作为高校的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通识教育为专业教育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增加专业教育的知识储备量,而专业教育又为通识教育确立学习方向,使通识教育能够得到更深层的研究。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在高校的教学中应该达到平衡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对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都抱有同样的感知与认识。只有把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共同做好,高校教学育人的职责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实现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4.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优秀人才
近年来,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件屡见不鲜,高校投毒案等一些极端的事件也进入到人们的视线,甚至在微博中,也刷起了“感谢当年宿友不杀之恩”的热门话题,体现了当今高校通识教育教学普遍没有深入地注重对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进行培养。高校只注重“填鸭式”的教育,没能深入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行探究,没有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形成深层次的认识。因此高校应当吸取教训,担负起对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使学生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四、总结
通识教育作为高校育人教育,它的作用是巨大的,高校应当对其有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掘通识教育所蕴含的宝库,完善通识教育教学改革制度,使通识教育教学能够真正地为广大教师与学生所认识,所接受。高校应当充分关注人际交往关系,在课堂上充分发挥通识教育应有的作用,努力完善教学方式和对学生思维方式和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价值取向,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做到在通识教育的学习中活学活用,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让学生在通识教育中真正受益。高校应当充分驾驭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这两辆马车,相互辅助,并肩而行。
【参考文献】
[1]董成武.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内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基于本土化的视角[J].复旦教育论坛,2014(1).
[2]罗昌智.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历史与现状的双向反思[J].文教资料,2008(3).
[3]庞海芍.通识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现代大学教育,2007(1).
[4]郑东方.我国高校通识教育价值取向研究[D]. 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