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分析与策略
2015-08-04丁慧琳
丁慧琳
【摘 要】自我教育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教育方法,其在当代社会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从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原则与方法两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 自我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原则 策略
自我教育是指受教育者把自我作为教育对象并依据一定的规范,自觉主动地自我认识、自我调控,激励自我向更高的境界攀登,最终实现自我超越,塑造完善人格的活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只有激发学生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他从学校教育的全方位来说明自我教育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尽管中德两国在文化和习俗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但也有共同点,那就是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这是学校教育的最高境界。
一、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原则
自我教育是在一定的原则指导下的教育,大学生的成长主要基于他本身的内因,但可以通过教育使他们向既定的目标去发展,这也就是外因的作用。
1.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发展相统一的原则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与自我教育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体,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教育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要坚持两者相统一的原则,这就要求在遵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的前提下,激发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和积极性,教师对学生进行方向引导、目标确定、计划安排、信息提供,以保障自我教育的方向和质量。
2.坚持社会价值导向与学生个人价值取向相统一的原则
自我教育的前提是提高反省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完善自我的内在需要。可针对不同人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包括启发式、引导式、自省式、自治式等。所以,要想全面了解学生、激励学生,使学生具备自我教育的良好意识,关键在于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需要,从实现自身理想价值的高度去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自觉性。关于自我教育的方法,毛泽东同志指出:“自我教育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自我教育的基本方法。”邓小平同志也指出:“错了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只要善于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方法,不断地总结经验,总是能够不断地前进的。”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不回避个体价值取向与社会价值导向的差异与矛盾,而是让教师和学生共同直接面对个体与社会对立统一关系的理论空间,让受教育者获得处理和协调这一矛盾和关系的辩证思维方法,从而发展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二、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策略
1.正面引导,弘扬正气,建立自我教育的引导机制
自我教育需要从正面进行目标激励,建立引导机制。在实施引导机制过程中,要将正面引导与反面批评相结合,使学生既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又能通过学习和比较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更清楚地认识到自身与目标的差距,以便正确地评价自我,增强他们自我教育的主动性。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这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将自我教育贯穿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之中,探索隐性教育的途径
自我教育具有重要的养成教育属性,尤其需要大学生的主体实践。这就需要我们将自我教育贯穿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之中,用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统领学术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文体活动,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寓教育于学习、实践、日常生活中。在加强主体教育等显性途径的同时,提出了将学术活动、社会实践、勤工助学和文体活动等开辟为自我教育的隐性途径的工作要求。在当前情况下,隐性教育情况的探索尤其要重视网络、手机等新的传播载体途径的作用。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搭建平台
高校要下大气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教育、艺术等娱乐活动,把道德、体育、美育、文化和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让大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在教育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
学校还应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形成调研成果;创造条件引导大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鼓励大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让大学生在宽松与丰富的环境中发展个性、完善人格、健全人性,实现自我教育。
总而言之,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是学校教育的最高境界。它要求全体教师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的长久发展以及实现学生人生价值的高度来对待这件事情。只要我们不懈努力,就一定能收获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丰硕成果。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