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汽修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2015-08-04郑庆丰
郑庆丰
【摘 要】如何让职业学校中的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土,是职业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一。传统教育已不能满足现在职业教育的需要,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很好地弥补其中的缺憾。理实一体化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融于一体,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 汽修专业 运用
一、引言
我国的传统职业教育一大弊端是理论脱离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相分离。所以,围绕人的认识规律,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以学习任务为依托,理实一体化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之一,即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以学习任务为框架,带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二、理实一体化解析
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将专业理论课与实习技能课进行组合教学。它不仅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此教学模式以技能训练为主线,嵌入理论学习,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通过来回地教学,用理论实现抽象地理解,用实践达到直观地学习,最终实现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双丰收。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
汽修专业根据汽车有可能出现的实际问题,将教学内容分为若干个学习任务,依据每个学习任务展开教学。在车间里开辟若干个教学区,实现小班化教学,所有的专业课都放在车间里进行教学。如此一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来在讲解专业知识的时候,一旦需要实物的解说,可以马上进行配合,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以《水泵的检查与更换》学习任务为例。
为实现更好地学习和管理,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以4人为一组进行划分,每个小组选出组长。由组长组织问题的讨论、技能的考核和拆装的评价。
首先,通过实际汽车冷却系统的故障,引出内容。
其次,以小组为单位,分散到实车或实训台架查找各个部件的安装位置。事先下发学习任务书,各小组在课前完成基础知识的自学,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在这个过程中,组长组织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观察完毕后,各小组集中教学区进行总结。
第三,讲解冷却系统的作用和各主要部件的作用、冷却水的走向。以小组为单位上实车或实训台架,通过观察和小组讨论,结合理论知识,总结出冷却系统的冷却水走向。之后各小组集中教学区就小组得出的结果向同学们进行展示,通过各小组的结论比较、教师的总结,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第四,水泵的拆装实训操作。各小组上发动机拆装台架,参考维修手册,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得出水泵的拆装具体步骤和拆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教师根据学生得出的结论,总结出最准确的结果,并进行操作演示。
第五,学生根据学到的知识,上拆装台架进行操作训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单一的理论教学,也没有纯粹的拆装训练,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去探寻知识。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让学生能更直观、更快地接受和理解知识,并能迅速地运用知识。
四、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角色
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应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教学过程。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让学生自己多动手,教师自己则坐在一旁忙自己的事情,对学生的实践过程不管不问,这种理实一体化教学,有形式无实质,达不到教学效果。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设计好学生的工作任务书,让学生在课前完成基础知识的自主学习;再是课中的指导和监督,引导学生做好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最后是课后的评价,给予学生综合性的评价,督促学生查漏补缺。
五、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管理
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是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不再像以往一样坐在教室里的固定座位上听教师讲课。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要在课堂上“动”起来。而实训场地并不可能保证学生每人同时都有一件实物来进行操作,所以实训场地上总有部分学生只能观看或协助正在操作的同学,并且场地上也不可能没有实物操作的响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一定的自由,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放任他们,那么就会有一些学生扰乱课堂纪律,还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为更好地管理学生,汽修专业需专门制定相关制度,依据制度,对学生的平时操作纪律进行打分,所得分数直接和期末的考核挂钩。
采取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种方式,以确保学生能更好地进行操作训练。自我评价,达到学生自省的作用,让学生在拆装过程中能更好地弥补自己的不足;小组评价,让每个学生体会到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学习状态;教师评价,给每个学生就课前、课中和课后一个综合性的评价。通过三维评价,学生能认识到自身学习的不足,并改进学习方法,最终提高学习效率。
六、理实一体化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教师要认清自己的职责,以指导和监督学生的学习为主,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结构的建立。
2. 评价要及时有效,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让学习更具竞争性。
3. 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让他们投入到团队学习中,让学习无死角。
【参考文献】
[1]陈开考.汽车构造与拆装(上)[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朱军,汪胜国,黄元杰.汽车发动机维修实训教材[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3]刘建平.汽车发动机机械维修工作页[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