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专生性心理的调适疏导

2015-08-04钟丽权

教育界·下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解放思想因势利导性心理

钟丽权

【摘 要】中专阶段是中专生发育时期,中专生容易产生青春的躁动,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教育者要正确对待,摒弃传统观念,更要因势利导,合理调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其摆脱青春期的困惑,确立志向,让其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奏出精彩的青春之歌。

【关键词】性心理 躁动 解放思想 因势利导 志向

一、解放思想

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教师是素质教育,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所罗门教授说过:“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那是无比幸福的。”作为教师,特别是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对“性”有个正确的认识,要敢于打破传统观念,而不应跌入我们祖先所设定的“性禁锢”的泥坑,更不要犯了《师说》所提到的“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的思想错误。当年,中国著名女画家潘玉良以一幅《裸女》向传统和世俗挑战,充分表现了其开放及进步的一面;著名的教育专家孙云晓与张引墨写成的《藏在书包里的玫瑰——校园性问题访谈实录》更是把性教育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教师作为教育的先导,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青春期性生理知识,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青春期性心理意识与观念,解释他们的困惑与烦恼,帮助他们顺利渡过青春危险期。

我们的祖先谈“性”色变,但越是禁锢就越显其神秘,人们就越好奇,就越容易走向极端。现代社会日新月异,青少年性成熟的时间比以前提前,但目前为这种“早熟”保驾护航的性教育却相对滞后,84%的孩子对应有的性知识一无所知。据悉,学校的生理卫生课本都有《生殖系统》这一节,但真正讲课的学校寥寥无几。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摆脱桎梏,堂而皇之地在课堂上讲“性”,把敏感问题抛出来,把不必要的禁区打开,让学生讨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洞悉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到因材施教。笔者这几年负责文学社工作,曾举办过征文比赛,题目为《青春的困惑》。这类题目深受学生欢迎,他们畅所欲言。这次共收到稿件635份,其中有196份写对异性爱慕而产生困惑,136份写对学校就生理卫生课程开设的看法,其中有成熟的、不成熟的。对此,我们作了分类、总结,并邀请生物教师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讲座,就青春期的身体及心理卫生做了详细的介绍,收效很好。在“五四”青年节,笔者还以团委名义,组织了以班为单位的关于“青春期性心理”的辩论比赛,引起了很大轰动。对学生来说,“性”不再神秘,有关“性”的问题失去了太大的诱惑力,在男女交往过程中,就会抱定“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宗旨,无拘无束。如此一来,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上的研讨及进步。

二、因势利导

恋物癖、窥阴癖、性暴露等是属于私隐,一旦公之于众,学生会感到羞耻,惴惴不安,产生焦虑甚至恐怖,如果教师不问情由横加指责,那么,本来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便会雪上加霜,后果不堪设想。笔者认为,要做好这类学生的心理工作,一定要注意方法。

1. 建立信任感。信任的力量是无穷的,受到学生信赖和尊敬的教师,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在接触到学生的问题时,不能简单地去作判断和下结论,也不能将自己的个人愿望直接变成学生的要求和愿望,而要真心诚意地与学生沟通,平等地看待学生的问题,也就是平时我们所提倡的“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学生信任了自己,才会坦诚地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这样教师才能真正理解学生的想法和要求的由来,以及哪些方面需要关心和支持学生。在此基础上和学生一起进行分析,提出供学生采纳的建议和方法,让学生进行独立地、认真地思考,并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能力以及所处的客观环境和条件采纳有关建议,渐渐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2009年,笔者任政教处主任,一位姓卢的男生有一天在晚自修时窜上女生宿舍,被保安员当场抓获,在其衣袋搜出一对文胸。得知这一情况后,笔者马上向学校申请,暂时不要公开处理,而是与其进行谈心。在面对面的交谈中,笔者从人体的生理构造谈到生理成熟,像兄长一样关心他,并以自己的恋爱过程的心理现身说法,加以安慰,彻底消除该学生的不安及焦虑。信任感确立了,学生就放下了思想包袱,事情也就弄明白了。原来该学生平时喜欢到网吧上网,登录色情网站,内心异常躁动,本年级有自己喜欢的女同学,于是每天观察该女同学的衣着,很想拿到心目中女神的贴身衣物进行性幻想,日思夜想,不可遏止,最终导致发生了这一幕。问题的症结找到了,该学学在笔者的帮助下,很快便把心理调整好。可见,信任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2. 循循善诱。教育工作者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对学生的启发、帮助、引导、激励作用是不可缺少的,这些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真正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从而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成为一名身心健康的人。对个别寻求帮助的学生更要从他的需要出发,针对个体发展需要问题进行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理解他人、悦纳他人;适应环境、悦纳现实。教育内容符合学生的需要,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越好,效果就越明显。2011年,笔者已经是副校长,主要负责学校政教工作。有一天,一位二年级的女学生拿着一封信来找我,说一年级有男生用不堪入耳的语言骚扰她。我一看,大吃一惊,信里全是污秽不堪的文字,且有不少是描写性爱的,凭经验我知道执笔者性心理障碍非常严重。这封信对该女学生造成的心灵创伤很大。在处理这件事过程中,笔者了解到事情的真相:一年级有几位男生倾慕于女学生的美貌,把她作为假想情人而乐意被别人取笑且争风吃醋。他们曾先后在晚上12点多钟到女生宿舍的走廊,幻想幽会的情景,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使他们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为了引起该女生的注意,一名男生“捷足先登”,用不堪入目的语言骚扰、挑逗以观其变,意图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了解到上述情况,笔者深感事情的严重性。归根到底,在色情文化屡禁不止的情况下,学习上的困难令不少学生望而却步,而走向另一种极端。对于以上这件事,笔者不横加指责,而是集中他们,尽力安抚,接着因势利导,让他们明确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又利用课余时间陪他们看有关青春期卫生的录像带,为其撩开青春期性知识的神秘面纱,并引导他们注意青春期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确定志向

作为教育工作者,最好能未雨绸缪,做好预防。所以,新生一入学,我们就要做好志向教育。古人言: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青少年时期,立下自己的志向,对一生至关重要。林则徐因为有了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志气,才有虎门销烟的壮举。蒲松龄因为有了“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铁甲可吞吴”的志气,才有《聊斋志异》的诞生。敬爱的周总理在年轻时也曾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所以后来他东渡日本,寻求报国真理,临行作诗明志:“大江歌罢掉头去,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总理正是因为有了志向,才有了后来的丰功伟绩。笔者要求学生立志,在平时的班会课上,注意多讲名人立志的事例;另外,采取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各树榜样、各抒己见。在多次的主题班会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都以毛泽东、孙中山、居里夫人等伟人、科学家为榜样。也有一个特殊群体,叫“追星族”,他们以歌星或体育明星为偶像。笔者便加以引导,要求学生把学习明星们的勤奋努力的个性品质作为自己的理想,而不要作一些不切实际的荒唐幻想。这样,学生目标明确,就会把精力集中到读书上,而无暇顾及其他,正如马卡连科说:“让性从青少年的身边悄悄地溜过去。”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 高中生心理素质培养.

猜你喜欢

解放思想因势利导性心理
心理护理对肿瘤介入治疗患者生存质量及负性心理状态的影响
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聚焦时政析热点 因势利导巧复习
因势利导抢市场,练好内功助发展——迅达咨询砥砺奋进的五年
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拓宽思路 加强企业党员思想教育
改革“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初中生性敏感问题及对策研究
在校大学生恋爱心理与性心理调查分析——以西藏大学为例
顺时而变促转型 因势利导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