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生对输血知识认知情况的调查及分析
2015-08-04天津市血液中心300120
于 良 天津市血液中心 300120
输血是临床治疗和抢救患者的一种必要手段,护士作为临床输血治疗过程中的具体执行者,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技能,是护士做好临床输血工作的重要前提。了解在校护生对输血知识的认知情况,以便针对性地为在校护生开展输血知识的教育与技能培训提供参考,培养护生成为掌握输血知识与技能的合格护士,为其将来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系在校护生作为调查对象,以班级为单位抽取共140名护生,一年级护生47名,其中男8名,女39名;二年级护生46名,其中男4名,女42名;三年级护生47名,其中男5名,女42名。
1.2 方法 对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系在校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参阅了《护理学基础》[1]、《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临床输血技术规范》[3]等书籍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护生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级等;第二部分为血液知识和输血技能;第三部分为护生对输血知识的需求情况。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填写,以单项选择题形式答题,由调查人员统一回收问卷,共发放问卷140份,收回有效问卷136份,有效回收率为97.1%。
1.3 统计分析 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3个年级之间正确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护生对输血知识的认知情况 见表1。
表1 护生对输血知识的认知情况〔n(%)〕
2.2 护生对输血知识的需求情况 见表2。
表2 护生对输血知识的需求情况〔n(%),n=136〕
2.3 护生对输血知识教学方式的需求情况 临床学习108名(79.4%),专家授课18名(13.2%),学校课本10名(7.4%)。
3 讨论
3.1 护生对输血知识的认知 护生对输血知识的认知程度总体偏低,特别是在全血分离的红细胞储存温度、全血分离的新鲜冰冻血浆保存期、机采血小板的保存方式、输血后观察多长时间无反应再调节输血滴数、输血最常见的输血反应、冷藏的红细胞是否需要加温输入几个项目上,正确率偏低。
3个年级正确率比较显示,除了冷藏的红细胞是否需要加温输入项目上无差异性(P>0.05),其他项目上不同年级护生均存在差异(P<0.01);三年级护生在绝大部分项目上的正确率均显著高于一年级和二年级,仅在新鲜冰冻血浆使用时如何融化项目上,低于一年级和二年级;二年级护生比一年级护生在大部分项目上的正确率提高。说明随着学习知识的增加,护生对输血知识的认知程度也在提升,由于缺乏更加专业的输血知识的教育,导致护生对于临床日常所需要的输血知识和技能未能全面掌握,需要进一步加强安全输血知识的教育与培训。
近年来,成分输血在临床普遍应用,血液中心为临床提供的血液制品包括全血、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血小板、血浆、冷沉淀等等,不同的血液制品需要不同的保存方法和输注方式。执行输血操作的护士必须了解血液知识。掌握各种成分输血的护理要点,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血液的生理活性,保障输血的安全性、有效性。因此针对性地为在校护生开展输血知识的教育,进行技能培训非常必要。
3.2 护生对输血知识的需求情况 护生对输血知识需求五项内容的回答,每项非常需求及较需求的人数,合计均达96.3%以上,表明护生对于输血知识的需求程度很高。当今输血知识与技能已经贯穿于临床各个科室的治疗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技能,是护士做好临床输血工作的重要前提,因此应该尽可能提供学习与培训的平台,将输血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贯穿于护理教学中。培养、提高护生输血风险意识,使护生在进入临床岗位之前掌握安全输血知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3.3 护生对输血知识教学方式的需求情况 在对输血知识教学方式的需求中,希望通过临床学习获得的护生人数最多,占79.4%,其次是通过专家授课、学校课本,分别占13.2%、7.4%,无人希望通过其他途径获得。因此,在护生今后的学习与实践中,应尽可能对护生进行输血知识授课和技能培训,带教老师应该制定详细的带教计划和带教目标,以启发性、互动性的带教为主,在日常输血工作中规范操作示教,指导护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以提高护生安全输血的工作技能。同时可以依托当地血液中心的专业优势,每个学期请专家到学校进行1~2次输血知识与技能的专题讲座,帮助护生全面掌握安全输血知识和技能。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选派教师到血液中心或医院进修学习输血知识与技能。学校在日常授课中增强对护生的培训,初步形成学校、血液中心与临床医院三位一体的平台教育模式,培养具备全面能力的护理人才。
综上所述,临床输血是挽救患者生命和健康的重要措施,对在校护生开展输血知识教育,进行输血技能培训,从而提高护生的安全输血能力,更有效地提供护理服务,对护生全面发展和提升医疗系统输血护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80-38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S〕.199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S〕.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