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思:让数学学习走向“深度”

2015-08-04郁琳

小学教学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计算公式圆柱深度

郁琳

数学教学最基本的目标就是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发展数学思维。如何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让数学学习走向“深度”?让学生学会数学反思,提升反思能力是一个重要途径。反思能将学生的经历提升为经验,数学知识的获得只有通过学生的反思,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学生从小养成反思的习惯,对于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培养学习能力、提升思维品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反思,应当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生长点”。

但是,小学生反思能力的现状让人担忧。由于教师往往更多地关注教学过程的实施,而忽略了留给学生反思的时间和空间,使得大多数学生不会反思、不善反思。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和实践。

一、抓住契机,让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扎根

“什么时候该反思”是反思的起点。小学生自主寻找反思的起点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寻找反思的起点,抓住契机,让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扎根。

1.探究活动后反思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实践探究后急着小结规律或是总结知识,很多老师认为这就是反思。诚然,反思结论是反思的重要内容,但探究活动后的反思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知识的总结上,更应注重对探究过程的反思。数学学习重在经历过程,只有让学生对探究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回顾和思考,才能加深学生对探究活动的体验,对运用的策略、规律发现的过程等有更清晰的认识,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不少教师在教学《找规律》一课时,学生完成操作后,即出示表格让学生回答下面两个问题:“平移的次数与每次框出几个数有什么关系?”“得到不同和的个数与平移的次数有什么关系?”特级教师杨晓荣的教法却让人耳目一新,他更注重在操作后引导学生反思:是用什么方法来寻找规律的?学生在“操作—反思—操作”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操作水平,进而得出结论。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点,而且对采用了哪些策略来寻找规律了然于心。这样的教学,不仅仅关注了知识点的传授,更重视了引领学生走向数学学习的更高层次——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这才是成功的教学。

2.解决问题后反思

解题后的反思,不仅能避免解题过程中的疏漏或错误,更能对解题思路进一步整理、归纳,在引申发展中深化认识、积累经验、总结规律。解题后的反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思过程。想一想解答此题时是怎样思考的,运用了哪些策略。

二思多解。引导学生反思不同的思考角度、不同的解答方法,在对比感受解法多样化中得出最佳解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思错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错误,教师如何把学生的错误转化为教学资源呢?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对错误进行反思,分析原因,引导学生扫除或纠正思维中的盲点,错中悟理。反思错因需要学生反思解题的思维过程。例如,学生在解决“两根同样长的绳子,一根用去了米,另一根用去了,哪根绳子用去的长一些”这一问题时,部分学生作出了“两根绳子一样长”的判断。我让他们说说是怎样想的,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其余学生仔细倾听,从中找出错误的根源。经过讨论得出:一根绳子用去的是具体的量,另一根用去的是全长的,具体用去多少并不知道,无法判断哪根绳子用去的长一些。于是,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反思:“怎样修改题目,就能判断出哪根绳子用去的长一些?”让学生通过反思学习经验,提出各种修改方法,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可见,出错后的反思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分享反思后的成功与喜悦。

由此可见,很多思维碰撞的间隙都是引导学生反思的良好契机,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把握好这些机会,引导学生反思。

二、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反思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必须让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1.“有序思考”是反思的基础

小学生的思维是相对无序的,初次投入反思活动时往往不知从何入手。因此,教师必须给予适当的指导,通过一系列有序的问题引导学生反思。例如,在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可让学生分步思考:“我们是运用了什么方法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是怎样转化的呢?”“转化后的长方体和圆柱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想到用这种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通过递进式的追问,引导学生有序反思,使反思更有条理、更有效。

2.“有理有据”是反思的核心

反思是有理有据的回顾和思考。小学生的思维有很大的跳跃性,常常会冒出些“无厘头”的想法。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有理有据地思考问题,凡事都问个“为什么”。例如,在遇到算法多样化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反思: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自己的方法独特在哪里?为什么会放弃原来的方法而认同新的方法?将反思建立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

3.“语言表述”是反思的提升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反思的过程与结果必须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常有学生一脸无奈地说:“老师,我明白,但说不清楚。”映射出思路不够清晰,思考问题尚未涉及本质。因此,不能忽视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语言的磨炼能使反思更严谨、更灵活。

4.“合作交流”是反思的帮手

当学生的反思活动受到思维水平、反思能力等限制时,教师应当结合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反思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遇到的困难、疑惑,在小组内讨论、分析与交流。这一过程,一方面能展示每位学生的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使学生从多种思维方法中受到启发,取长补短,提高反思水平,使思维活动更加深入;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进一步反思,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与全面,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发展自我,超越自我,提升自己的数学思维水平。

三、延伸拓展,让反思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要让反思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教师还应当有意识地将学生的反思行为加以延伸、拓展,通过培养学生的检验习惯,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反思后再反思,让反思时刻存在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中。

1.“检验习惯”是反思意识的助推器

检验能力的提高和检验习惯的养成,可以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培养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发展严谨、缜密的思维品质。学生检验时的思考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反思。因此,无论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养成解决问题后自觉检验的习惯,推动自觉反思习惯的养成,使学生的反思意识向主动化、自觉化方向发展。

2.“鼓励质疑”让反思擦出智慧的火花

老师们常说:“我喜欢能提出问题的学生。”的确,提问伴随的是积极主动的思考,这是数学学习所必需的。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疑惑,随着反思的深入,疑惑可能会增多。这些疑惑不解决,学生的思维就像一根断了的弦,弹奏不出美妙的音符。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边反思边质疑,并组织交流讨论,让反思擦出智慧的火花。

如学生在探索圆柱的侧面积该如何计算时,大都是沿着圆柱的高将侧面剪开后展开,进而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圆柱的底面周长乘高。我在引导学生反思探索的过程时,一位学生提出:“如果不沿着高剪,斜着剪能不能推导出这个计算公式?”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提出了“弯着剪”“沿着一条曲线剪”等多种想法。学生质疑能力的提高需要引导,更需要赏识。在肯定这些问题的价值的同时,我将它作为一个讨论专题,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其他圆柱,在实践操作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讨论。在组际交流时,这些剪法无一例外地被他们自己证明为能推导出上述计算公式,学生的探究能力让我倍感惊讶。学生的自主探究热情使得这节课只完成了圆柱侧面积的教学,但我看到了学生绽放的智慧的火花。课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还想研究圆锥的侧面积。可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反思中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既能帮助学生完成整个反思过程,从中感悟方法和经验,又能使学生体验到问题解决的快乐,感受到反思的价值,使学生更乐于反思。

3.“反思后再反思”让反思能力螺旋上升

反思不是学习活动的终点。反思的目的是把经历提升为经验,由于不同时期的反思水平存在差异,所以前期反思所得的经验不一定就是真理,也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类似问题的研究。因此,教师应提倡学生“反思后再反思”,一方面,对前期反思所得经验应用于其他类似问题研究后,还应当进行反思,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方法,完善前期所取得的经验;另一方面,还可以对以往的反思活动进行反思,通过撰写反思日记等总结反思活动的过程、方法、经验、不足,使学生对反思活动的本身有一个深入的剖析、认识,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使反思能力螺旋上升。

反思是数学学习的“生长点”,只有通过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把经历提升为经验,学习才真正具有了价值,数学学习才会走向“深度”。作为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和能力,使反思成为学生的自觉习惯,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明,思明则新,思新则进”。

猜你喜欢

计算公式圆柱深度
电机温升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2019离职补偿金计算公式一览表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削法不同 体积有异
圆柱壳的声辐射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