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港两种教材“圆的认识”的比较研究(下)

2015-08-04朱乐平

小学教学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圆的认识思考题画圆

朱乐平

六、两种教材各是如何引导师生研究直径属性的

香港的小学数学教材与大陆一样,也是通过研究直径与半径的属性及关系来阐述圆的特征。由于2003年的教材关于直径与半径的属性及关系的内容很丰富,所以,笔者把直径与半径属性的研究分成两个问题来阐述。我们先来看关于直径的属性,两种教材分别是如何编写的。

两种教材对直径的研究各有自己的特点。

1985年的教材在给出圆的各部分名称后,出示了一个练习,用于巩固圆的各部分名称,并用度量明确了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后,开始研究直径的属性,要求学生度量并研究直径的特性。

2003年的教材也是在给出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后,研究直径的属性,主要分成以下几个阶段来研究。

第一阶段:教材专门列出小标题,明确指出这一段教材是研究“圆形的直径”,先出示下图,要求学生观察:

在观察上图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完成下面的“填填、量量与画画”。

从上面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活动比较充分。通过观察、度量、画图、比较、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对直径的概念得到进一步巩固,对直径的属性有了明确认识。

第二阶段:这一阶段是在研究了半径的属性后,知道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然后要求画画、量量,进一步研究直径的属性,并明确直径是圆周内最长的直线。

第三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材首先出示了“弦”的概念。

然后,让学生通过着色与画平行于直径的弦,观察比较这些弦的长短关系,形成判断后,用填空的形式表达出来。即要求上半个圆中的弦从长到短排列,下半个圆中的弦从短到长排列。

在观察、比较、排列的基础上,再要求学生进行度量,用度量得到的数据,对上面的弦的长短排列的正确性进行验证。最后研究直径与弦的关系。

从上面的两种教材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1985年的教材对于直径属性的研究比较简单,而2003年的教材内容十分丰富。

七、两种教材各是如何引导师生研究半径的属性以及半径与直径关系的

1985年的教材在给出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后,要求学生看图并填空,再通过度量明确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教材如下:

2003年的教材在研究半径的属性时,也与研究直径一样专门单列一节“圆的半径”。整个半径属性的研究过程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先出示一个画有两条直径的圆,要求学生观察。

然后出示下面的填空题,要求学生通过度量、比较、交流等活动研究半径的属性和它与直径的关系。

第二阶段:教材安排在圆的认识(二)中,在学习了画圆以后,研究相切(外切)的三个圆,圆心的连线组成什么三角形时,进一步用到半径的属性。这是在应用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半径的属性。教材如下:

很显然,学生通过度量、画图可以进一步明确圆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下面的问题,更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从上面的两种教材介绍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在研究与应用半径的属性时,1985年的教材很简单,而2003年的教材就比较丰富。两种教材在编写画圆方面,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着明显的差异。它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相同与不同:

(1)两种教材关于画圆的教学内容基本相同,内容编写的前后顺序也基本一致。教材都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并根据以下顺序进行编排:①用其他工具画圆;②用圆规画圆;③运用圆规与直尺设计图案。

(2)2003年的教材比1985年的教材教学思路更清晰,解决问题的思路表述更具体、更明白。

从上面的教材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从总体上说,2003年的教材对教师与学生的教学过程提示更清晰。也就是说,2003年的教材编者更强调学习的过程。两种教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

①2003年的教材在给出用不同的工具画圆前,创设了一个“野马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圆的动态形成过程。学生积累的这些感性认识,不但可以使他们进一步理解圆的特征,而且也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画圆、理解画圆的原理奠定了基础。而1985年的教材就没有设计这样的学习过程。

②1985年的教材先给出了三种工具画圆的图示,再给出了一个思考题:“想一想:用这些方法画圆,有什么限制与不便?”而2003年的教材给出了四种工具作圆的图示,让学生观察后给出了六个思考题。

两种教材不仅在画圆的方法上不同,提出的思考性问题的数量不同,更为重要的是1985年的教材提出的思考题比较笼统,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大;2003年的教材提出了六个思考题,这样的问题串对引导学生思考圆的特征、理解画圆的方法及画圆的原理,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比如,教材给出了问题:“哪些画圆的方法或原理与上页野马在围栏内奔跑的情境相似?为什么?”这是一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要求学生与“野马情境”相比较,思考每一种画圆方法的原理是什么,并说一说理由。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要求学生观察(不同工具画圆的过程),比较(与野马情境是否相似),思考与表达(为什么相似或不相似)。这是一个学生在数学能力上的发展过程。又如,与1985年的教材的这个思考题相关的内容,2003年的教材出示了4个问题:“根据上题,哪些帮助画圆形的工具,会影响所画圆形的半径或直径的长度?用哪些方法画出的圆形会比较工整?用哪些方法可以调节半径的长度?有哪些方法不可以调节半径的长度?”可见,2003年的教材给出的思考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阶梯,有利于让学生展开独立思考与小组交流,并从这个过程中获得发展。

③2003年的教材在用圆规画圆时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步骤,而1985年的教材只有一个用圆规画圆的图示,没有在方法上给出更具体的指导。用圆规画圆看上去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其实学生画时常常画不工整。分步给出操作步骤能为学生学习和掌握这种技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④2003年的教材在教学如何用圆规画圆的基础上,还安排了运用圆规作图解决问题的内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画三个两两外切的圆,并连接三个圆心,判断形成的三角形是什么类型的,如是否是等边三角形等。(详见上文中的第7个问题:关于半径属性的研究比较)另一方面是专门设立了一节“探究与发现”,主要是利用正方形与圆形的关系作圆。

猜你喜欢

圆的认识思考题画圆
圆的启示
“画圆法”在力学解题中的应用
画圆的月亮
超级思考题
超级思考题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升教学效果
多措并举,打造互动课堂
连线·画圆·揉团——浅谈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语文园地》的有效教学
《圆的认识》教学实录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