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出院患者行课堂式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2015-08-03白立平王丽娜
白立平,王丽娜,王 欢
(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北京 101400)
糖尿病是一种由生物遗传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慢性、终身性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1]。目前尚无治愈糖尿病的方法,需要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及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变来减缓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是指对患者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科学教育,让患者提高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让患者能够主动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从而达到改善及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健康的目的[2]。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3]。然而健康知识的传播如果仅靠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的讲解还远远不够,需要通过专业化的、有组织、有计划、长期的知识教育和行为干预。本院自成立内分泌病区以来,坚持开展对出院后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课堂式健康教育活动,经过10年的努力,活动举办日臻完善。本研究选取2012年在本院内分泌病区住院的糖尿病患者140例,进行为期两年的血糖控制情况及再住院率的观察,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纳入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伴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及严重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排除生活不能自理,伴有理解接受能力障碍的患者。选取2012年1月至12月在本院住院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140例,对所入选病例,责任护士在患者出院时均鼓励其参加课堂式健康教育。由于受患者对疾病的重视程度、生活环境、时间地域等因素影响,分组采用自愿参加原则,按照参加与否,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 例。观察组男39例、女31例;年龄41~70岁,平均年龄(56.2±4.2)岁;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3例,大专9例,高中或中专13例,初中20例,小学及以下25例;住院时间9~18d,平均(12.8±2.3)d。对照组男41例、女29例;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58.3±3.5)岁;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2例,大专8例,高中或中专16 例,初中25 例,小学及以下19例;住院时间8~19d,平均(13.6±2.6)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出院时均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出院后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并记录。内容包括患者饮食、运动、用药的依从性、血糖监测情况及健康指导,每周1次。
1.2.1 对照组 对照组为不愿参加课堂式健康教育的患者,只予电话随访。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电话随访的基础上,在医院的报告厅参加课堂式健康教育,每月1次,每次半天,为期两年。
1.2.2.1 课堂式健康教育前准备 了解教育对象、评估教育需求,确定讲座主题和基本内容,制作PPT 讲稿,力求内容新颖,针对性强,深入浅出,并备好辅助设备。
1.2.2.2 课堂式健康教育形式 多媒体授课:由本院内分泌病区高年资医生及主管护师进行多媒体讲课,内容包括糖尿病的饮食、运动、药物、监测、健康教育等方面。形象化教育:运用食物模型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模型有各种水果、主食、蔬菜、豆制品、肉、鱼等,让患者仔细观察食物的重量和体积,指导饮食热量的摄入;指导血糖仪的使用,从采血部位的选择、消毒注意事项、血糖试纸的保存等方面进行演示指导,并做好监测日记;为患者免费测血糖,记录其个人健康档案。从注射部位的选择、注射时间、方法、注意事项、胰岛素的保存等教授患者注射胰岛素的方法。综合教育:医务人员使用糖尿病看图说话工具引导患者开展讨论,使教育内容更直观、更具有说服力;为促进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定期在课堂式健康教育活动中穿插护患互动内容,如组织做游戏,进行扔沙包、投球、快步走比赛,举办糖友吃水果前后监测血糖活动等趣味项目。个体咨询:讲课结束后,患者可针对自己的疾病情况、平时遇到的问题向医生及护士进行咨询,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特点、文化背景等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逐一解答并给予个性化指导。文字教育:向患者发放糖尿病健康宣传资料及养生手册,发放饮食变换表、血糖监测日记、糖尿病患者急救卡等,并指导应用,利于患者日常学习。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优良/达标情况。取两组患者出院后半年、1年测定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平均值,空腹血糖4.4~6.1mmol/L、餐后2h血糖4.4~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为优良/达标。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后第1年及第2年因血糖升高的再住院率,排除急性中毒、急性心脑血管意外引起的应激性血糖升高再住院病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数据资料组间对比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出院后血糖控制优良/达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出院后血糖控制优良/达标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出院后第1年及第2年的再住院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出院后再住院情况比较
3 讨 论
课堂式健康教育可以让患者系统地接受专业的健康防病知识,这种集中授课方式认可度仅次于专家个别咨询,这可能与集中授课内容相对完整,授课过程中可以与医护人员互动,方便患者间交流等优点有关[4]。本研究课堂式健康教育的方式包括多媒体授课、形象化教育、综合教育、个体咨询及文字教育等方式。多媒体授课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患者能明确饮食、运动的重要性,了解降糖药物的种类、作用机制、不良反应,了解糖尿病的监测内容,明确监测的时间、频率及注意事项;同时结合形象化教育方式,为患者提供直观的指导;结合综合教育方式,增添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个体咨询的方式使患者可以直接提出自己的疑问,及时得到解答,医护人员也可以根据患者的特点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发放健康宣传资料及养生手册,利于患者日常学习。健康教育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5],患者每月1次齐聚医院报告厅,不仅可以从医护人员处获取健康知识,病友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开展课堂式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自我健康意识,掌握糖尿病的自我管理技巧,更加积极的配合治疗[6]。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因血糖升高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
[1]刘瑞志,宫静,王秋华.社会心理因素与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杂志,2013,21(1):1-3.
[2]亓东红.老年糖尿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J].全科护理,2011,9(30):2812.
[3]王为民,韩雯.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5):148-149.
[4]周青威,张天华,郑亚华.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内容及形式的需求调查[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2):188-189.
[5]陈琦军,任跃忠,何晓雯.血糖波动分型对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启示[J].护理与康复,2014,13(12):1155-1157.
[6]刘彦京.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3):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