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分水岭地区滁州市降水量变化特征研究
2015-08-02谷家川林玉标周亮广查良松任浩然
谷家川,林玉标,周亮广,沈 非,查良松,任浩然
近百年以来,全球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全球气候变暖而导致的异常气候事件频发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和全球经济的可持续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研究[1-5]。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的年平均降水量呈减少趋势,降水倾向率达-12.7mm/10a,并且不同的地区降水变化趋势也不相同[6-9]。大气降水是陆地水循环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源,其量是衡量一个地区水资源量的重要指标[10-15],同时也是作物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气象因子[16]。江淮分水岭地区滁州市是气候过渡区,气候生态类型多样,降水分布不均、旱涝等气候灾害多发,水资源也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是安徽省主要的农业区域。目前,针对于滁州地区降水量方面的研究较为少见。因此,研究江淮分水岭区滁州市降水的演变规律、分布和特征,以期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提供参考,也为其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笔者采用1952-2012年滁州市逐日降水数据,采用数理统计、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江淮分水岭滁州市降水量的时间变化特征,以期为当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防灾减灾和生产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滁州市地处安徽省最东部,苏皖交界地区,管辖2区,4县,代管2县级市,地理区域为北纬31°51′-33°13′、东经117°09′-119°13′之间,地域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主体为长江下游平原区及江淮丘陵地区,具体位置见图1。气候为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春季冷暖多变,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气爽,冬季寒冷少雨。全市年平均气温15.4℃,年平均降水量1035.5mm,梅雨期长达23天。滁州市是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层城市,皖东地区中心城市,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第一站即北翼城市,江淮地区重要的枢纽城市。
图1 研究区地理位置图
2 资料与方法
所采用降水资料来源于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http://cdc.cma.gov.cn/)1952—2012年逐日降水数据,利用数理统计、趋势分析和平均降水强度[17,18]等,对滁州市近61年降水变化特征的时间尺度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降水强度的气候演变规律。计算年、季、月降水量序列,季节划分为: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月—次年2月)。
3 结果分析
3.1 降水量的变化特征
3.1.1 年降水量变化特征
由图2可知,1952—2012年滁州市年降水量变化比较明显,基本呈现为一年大于年平均降水量,一年低于年平均降水量1050.9mm的振荡性变化,最高降水量为2003年的1698.3mm,最低为1994年的533.5mm,最高降水量是最低降水量的3.2倍。由年降水量变化趋势拟合可以看出,滁州市61年来年降水量气候倾向率为10.232mm/10a,降水量总体呈较弱的上升趋势。年降水量时间序列相关系数为0.0053,未通过0.10检验标准,说明降水量增加趋势不显著。从5年移动平均曲线来看,年总降水量呈阶段性变化特征,50—90年代基本呈前五年降雨量增多趋势,后五年减少趋势,2000年之后基本转为增加趋势。其中,2005—2011年降水量变化很小,1957—1961、1966—1968和1993—2002年为雨量偏少时段,而1987—1991和2005—2010年则为雨量偏多时段。
图2 1952—2012年滁州市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3.1.2 季降水量变化特征
由图3可知,61年来滁州市春季平均降水量为237.1mm,最大为1964年的532.6mm,最小为2001年的81.9mm。春季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降水量倾向率为-8.201mm/10a,变异系数为0.37。夏季平均降水量为513.6mm,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倾向率为17.106mm/10a,增加的比较明显,变异系数为0.40。夏季降水量最大值为1991年的1055.4mm,最小值为1994年的111.9mm。秋季平均降水量190.9mm,倾向率为-3.494mm/10a,总体呈下降趋势,变异系数为0.46。秋季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1984年,为479mm,最小值出现在1998年,仅为27.2mm。冬季降水量平均值为109.3mm,总体呈上升趋势,倾向率为5.13mm/10a,上升趋势不明显。由此可以看出,近61年来,滁州市降水量夏、冬两季呈上升趋势,春、秋两季则呈下降趋势,其中夏季降水量增加最多,秋季降水量离散程度最大。春、夏、秋、冬各季节降水量时间序列相关系数分别为-0.1670、0.1466、-0.0692、0.2022,只有秋季没有通过0.10的检验标准,其余3个季节均通过了0.10的检验标准,由此可以看出春季降水量减少趋势较为明显,夏、冬两季降水量增加趋势较为明显,秋季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滁州市春、夏、秋、冬四季平均降水量,分别占多年平均降水量的22.56%、48.87%、18.16%和10.41%,这说明滁州市四季降水分布不均,春夏多雨,秋冬少雨。
图3 1952—2012年滁州市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3.1.3 月降水量变化特征
由图4可知,滁州市各月降水量分布非常不均匀,平均降水量7月最多,为220.7mm,约占全年降水量的21.00%;12月最少,只有27.4mm,占全年降水量的2.61%。6—8月降水量明显较多,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8.87%。汛期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7.37%。其余各月的平均降水量(占全年的比例)分别为1月35.85mm(3.41%)、2月46.19mm(4.40%)、3月71.12mm(6.77%)、4月78.62mm(7.48%)、5 月 87.32mm(8.31%)、6月143.80mm(13.68%)、8月149.11 mm(14.19%)、9 月 89.32mm(8.50%)、10 月49.54mm(4.71%)、11 月 52.02mm(4.95%)。1952—2012年月降水量倾向率从1月到12分别为2.319mm/10a、-0.054/10a、1.312mm/10a、-3.019mm/10a、-6.493mm/10a、1.415mm/10a、2.435mm/10a、13.256mm/10a、-6.53mm/10a、-0.084mm/10a、3.12mm/10a、2.557mm/10a,由此可知,降水量呈上升趋势的有1、3、6、7、8、11和12月,其中8月的上升趋势最为显著,其余各月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其中下降趋势最为明显的是9月份。1952—2012年1—12月份各月的变异系数即各月降水的离散程度分别为0.74、0.57、0.60、0.68、0.51、0.61、0.66、0.67、0.76、0.98、0.82、0.95,由此看出,滁州市1952—2012年1—12月各月各自的降水的离散程度均非常大,降水量大小差异较大。
图4 1952—2012年滁州市月降水量的变化
3.2 降水量日数和平均降水强度的变化特征
降水强度用平均降水强度和最大降水强度即1日最大降水量来表示,平均降水强度由下式表示:平均降水强度(mm/d)=降水量/≥0.1mm降水日数。
3.2.1 年降水量日数和平均降水强度的变化特征
由图5可知,1952—2012年滁州市平均降水强度为6.66mm/d。年平均降水强度呈递增趋势,变化范围在3.49—11.27mm/d之间,气候倾向率为0.345(mm/d)/10a。20世纪50至60年代平均降水强度呈减少趋势;70年代前五年呈增加趋势,后五年表现为逐渐降低;80年代前期呈现逐渐增加趋势,后期基本没有变化;90年代平均降水强度则呈逐渐减少趋势;21世纪前八年呈现逐渐增加趋势,然2008—2012年则呈逐渐减少趋势。滁州市平均降水强度的变异系数为0.24,说明滁州市平均降水强度的离散程度相对集中。总的来说,滁州市的年平均降水强度呈现减少-增加-减少-增加的变化趋势。滁州市平均降水量≥0.1mm的降水日数为159d,最小值为1994年的125d,最大值为1991年的201d。平均降水量≥0.1mm的降水日数总体呈逐年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6.628d/10a。20世纪50至60年代初期平均降水量≥0.1mm的降水日数呈增加趋势,60年代后期以后都是呈现逐渐减少趋势。滁州市平均降水量≥0.1mm的降水日数的变异系数为0.12,说明滁州市降水量≥0.1mm的降水日数是高度相同的。
图5 1952—2012年滁州市年降水量≥0.1mm降水日数与平均降水强度的变化
3.2.2 季降水量日数和平均降水强度的变化特征
由图6可知,1952—2012年滁州市春季平均降水强度为5.43mm/d,最大为1964年的8.45mm/d,最小为1968年的2.71mm/d,平均降水强度倾向率为0.102(mm/d)/10a。夏季平均降水强度为10.63mm/d,倾向率为0.476(mm/d)/10a,平均降水强度最大值为2003年的21.1mm/d,最小值为1994年的3.02mm/d。秋季平均降水强度5.32mm/d,倾向率为0.313(mm/d)/10a,平均降水强度最大值为1984年的15.45mm/d,最小值出现在1998年,仅有1.09mm/d。冬季平均降水强度为3.49mm/d,倾向率为0.286(mm/d)/10a,平均降水强度最大值为1991年的6.73mm/d,最小值为1965年的1.62mm/d。春、夏、秋、冬四季的平均降水强度总体都呈增加趋势,但增加的趋势不明显。此外,四季平均降水强度的变异系数在0.29—0.45之间,离散程度都比较小,这说明四季各自的平均降水强度基本相同。
图6 1952—2012年滁州市四季平均降水强度的变化
由图7可知,1952—2012年滁州市春、夏、秋、冬四季平均降水量≥0.1mm的降水日数总体都呈减少趋势,其中春、秋两季较为明显。滁州市春季平均降水量≥0.1mm的降水日数为44d,变化范围在16-63d之间,平均降水量≥0.1mm的降水日数倾向率为-2.606d/10a。夏季平均降水量≥0.1mm的降水日数为48d,倾向率为-0.318d/10a。夏季降水量≥0.1mm的降水日数最大值为1980年的65d,最小值为1978年的29d。秋季平均降水量≥0.1mm的降水日数为36d,倾向率为-2.804d/10a,降水量≥0.1mm的降水日数最大值为1970年的60d,最小值为2004年的21d。冬季平均降水量≥0.1mm的降水日数为31d,倾向率为-1.135d/10a,冬季降水量≥0.1mm 的降水日数最大值为1968年的58d,最小值为1991年的17d。四季降水量≥0.1mm的降水日数的变异系数分 别 为 春 (0.22)、夏 (0.15)、秋 (0.27)、冬(0.30),离散程度都比较小,说明四季各自的降水量≥0.1mm的降水日数基本相同。
图7 1952—2012年滁州市四季降水量≥0.1mm降水日数的变化
3.2.3 月降水量日数和平均降水强度的变化特征
从表1可知,滁州市历年各月平均降水量≥0.1mm的降水日数分布相对比较均匀,其中平均降水量≥0.1mm的降水日数最多在7月,为17.16d,最少在12月,只有9.13d,分别占全年平均降水量≥0.1mm的降水日数的10.80%和5.75%。5—8月平均降水量≥0.1mm的降水日数明显较多,约占全年降水日数的39.34%。滁州市历年各月平均降水强度也是7月最大,为6.87 mm/d,12月最小,为0.33mm/d,各月的平均降水强度变异系数在0.46—0.99之间,说明滁州市历年各月平均降水强度差异较大,数值比较离散。
表1 1952—2012年滁州市历年各月平均降水量≥0.1mm降水日数和平均降水强度
3.3 降水等级变化特征
以气象概念为基础,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在降水等级划分上笔者将其大致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1天降雨量在0.1—10mm之间为小雨;1天降雨量在10.0—24.9mm之间为中雨;1天降雨量在25.0—49.9mm之间为大雨;1天降雨量大于等于50.0mm为暴雨。采用1952—2012年逐日降水数据,按不同时期不同降水量等级分别对滁州市做了不同等级降水量及日数统计分析。
3.3.1 年降水等级变化特征
根据统计的结果表2,1952—2012年滁州市小雨的降水量只占总降雨量21.78%,但降水日数占总降雨日数的81.25%;中雨占总雨量的28.20%,占总降雨日数的11.89%;大雨占总雨量的23.81%,占总降雨日数的4.64%。说明滁州市虽然以小雨日居多,但降雨的贡献却以中雨以上为主。
表2 不同雨量级降水的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百分比和降水日数占总降水量日数的百分比
各等级年降水变化趋势如图8,1952—2012年来滁州市中雨雨量增加趋势不明显(0.149mm/10a);小雨雨量呈减少趋势(-3.487mm/10a);大雨和暴雨降雨量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分别为1.529mm/10a、8.578mm/10a。因此,滁州市降雨量的增加主要是由大雨及以上等级雨量增加所造成的。另外,各等级1952—2012年的降雨的水平均值分别为小雨(229.65mm)、中雨(297.40mm)、大雨(251.16mm)、暴雨(276.41mm);各等级降水的变异 系 数 为 小 雨 (0.16)、中 雨 (0.27)、大 雨(0.38)、暴雨(0.62),由此可以得到,滁州市各降水等级变异系数从小雨到暴雨是逐渐增加的,说明滁州市从小雨到暴雨的各降水等级年降水量差异较大的是暴雨,较小的是小雨。
图8 1952—2012年滁州市各等级降雨的逐年变化趋势
3.3.2 季降水等级变化特征
由表2可以得到,四季中春季以中雨为主,占该季节总降雨量的33.70%;夏季以暴雨为主,占该季节总降雨量的41.78%;秋季主要为中雨,占该季节总降雨量的33.14%;冬季以小雨和中雨为主,占该季节总降雨量的93.6%。
各等级季降水变化趋势如图9,1952—2012年滁州市各等级降水量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其中春季各等级降水量均呈现减少趋势;冬季除暴雨变化趋势为零外,其它等级降雨量都呈现增长趋势;夏季除大雨呈现减少趋势,其他等级降水都呈上升趋势;秋季刚好与夏季相反,除大雨为增加趋势,其他三个等级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四季中除了冬季的暴雨变化为零外,其他三个季节的暴雨变化都非常明显;四季中降雨量变化相对比较平稳的是小雨,其次是中雨。春季中各等级的降水量变化趋势分别为小雨(-1.822mm/10a)、中雨(-2.173mm/10a)、大雨(-1.259mm/10a)、暴雨(-4.133mm/10a),其中暴雨减少的最明显;夏季中各等级的降水量变化趋势分别为小雨(0.899mm/10a)、中 雨 (2.368mm/10a)、大 雨(-2.196mm/10a)和暴雨(15.298mm/10a),暴雨的上升趋势最明显;秋季中各等级的降水量变化趋 势 分 别 为 小 雨 (-4.037mm/10a)、中 雨(-0.198mm/10a)、大雨(2.847mm/10a)和暴雨(-2.638mm/10a),其中小雨减少的最明显;冬季中各等级的降水量变化趋势分别为小雨(1.155/10a)、中 雨 (0.485mm/10a)、大 雨(2.416mm/10a)和暴雨(0mm/10a),各等级降水量变化都比较平稳。
图9 1952—2012年滁州市各等级降雨的四季变化趋势
3.3.3 月降水等级变化特征
各等级的月降水变化从表3可以看出,12个月中1、12月以小雨为主,分别占该月总降雨量的47.81%和46.74%;2、3、4、10和11月以中雨为主,分别占该月总降雨量的48.60%、40.25%、33.79%、38.81%和36.68%;5月以大雨为主,占该月总量的29.80%;6、7、8和9月以暴雨为主,分别占该月总降雨量的38.64%、49.70%、33.25%和28.45%。1952—2012年来滁州市在1、2和12月从来没有下过暴雨。
表3 1952—2012年滁州市各月各等级的降水量占月总降水量的比例和降水量变化趋势模型
1952—2012年滁州市各等级的月降水量变化比较明显,其中1、8和12月各等级降水量,除1和8月的暴雨为零外,其余都呈现为上升趋势;4和5月各等级降水量都呈现减少趋势;2月的小雨与大雨呈现增加趋势,中雨呈下降趋势;3、10和11月各等级降水量变化表现为小雨与暴雨减少趋势,中雨与大雨呈现逐渐上升趋势;6月除暴雨呈上升趋势外,其余各降水等级都呈现下降趋势;7月的中雨与暴雨呈上升趋势,而小雨与大雨则呈下降趋势;9月除大雨呈上升趋势外,其余各降水等级均都呈下降趋势。另外5、6和9月各等级降水量相对比较均匀。十二个月中8月的暴雨变化趋势最为明显,为10.102mm/10a;变化最不明显的是10月的中雨,为0.007mm/10a。由此可见,十二个月中各等级降水量倾向率差异是非常大的。
3.4 不同降水等级的降水日数和平均降水强度的变化特征
3.4.1 年不同降水等级的降水日数和平均降水强度的变化特征
根据1952—2012年逐日降水数据统计的结果,滁州市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降水平均日数分别为129.1d、18.9d、7.4d和3.5d,累计降水日数占总降水日数的比例分别为81.25%、11.89%、4.64%、2.22%。另外由图10可知,1952—2012年滁州市各等级的降水日数只有暴雨的降水日数总体呈增加趋势,其余都呈减少趋势,其中小雨减少的最为明显。滁州市小雨降水日数最大为1957年的166d,最小为2005年的96d,降水日数倾向率为-6.904d/10a,变异系数为0.15。中雨的降水日数最大值出现在1985年,为32d,最小值出现在2012年为8d,降水日数倾向率为-0.072d/10a,变异系数为0.27。大雨的降水日数倾向率为-0.025d/10a,变异系数为0.37,降水日数最大值出现在1987年,为14d,最小值出现在1978年,仅有2d。暴雨降水日数倾向率为0.05d/10a,降水日数最大值为1991年的9d,最小值为1976和1994年的0d。各等级的降水日数离散程度从小雨到暴雨逐渐增大,说明小雨到暴雨各等级降水日数的差异越来越大,越来越不稳定。
图10 1952—2012年滁州市各等级降雨日数的逐年变化趋势
由图11可知,1952—2012年滁州市小雨的平均降水强度为1.80mm/d,最大值为2002和2012年 的 2.55mm/d,最 小 值 为 1978 年 的1.09mm/d,平均降水强度倾向率为0.068(mm/d)/10a。中雨平均降水强度为15.76mm/d,最大值为17.82mm/d,最小值为13.59mm/d,倾向率为0.072(mm/d )/10a。大雨的平均降水强度34.08mm/d,倾向率为0.29(mm/d)/10a,平均降水强度最大值出现在1992年,为43.40mm/d,最小值出现在1988年 ,仅为18.88mm/d。暴雨的平均降水强度为75.54mm/d,倾向率为1.978(mm/d)/10a,平均降水强度最大值为2008年的183.60mm/d,最小值为1976和1994年的0mm/d。小、中、大、暴雨四个降雨级别的平均降水强度总体都呈增加趋势,但增加的趋势不明显。另外四个降雨级别的平均降水强度的变异系数在0.06—0.17之间,离散程度都比较小,说明四个降雨级别的平均降水强度各自的变化差异不大,趋于平稳。
图11 1952—2012年滁州市各等级平均降水强度的逐年变化趋势
3.4.2 季不同降水等级的降水日数和平均降水强度的变化特征
从表4可以看出,1952—2012年滁州市春季的小雨降水日数明显大于其他三个季节的小雨降雨日数;夏季的中雨和暴雨日数是所有季节中中雨和暴雨天数最大的,冬季无暴雨发生。春季中大雨的降水日数变异系数最大为0.76,夏季中暴雨的降水日数变异系数最大为0.66,秋季中大雨的降水日数变异系数最大基本接近1,为0.96,冬季大雨的降水日数变异系数最大为0.62。小雨的平均降雨强度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暴雨的平均降雨强度为冬季<夏季<春季<秋季,中雨的平均降雨强度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大雨的平均降雨强度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另外根据1952—2012降水逐日数据统计可得,春季降水日数倾斜率为小雨(-2.45d/10a)、中雨(-0.173d/10a)、大雨(-0.04d/10a)、暴雨(-0.054d/10a),平均降水强度倾斜率为小雨(0.056(mm/d)/10a)、中雨(0.042(mm/d)/10a)、大雨(-0.106(mm/d)/10a)、暴雨(0.482(mm/d)/10a);夏季降水日数倾斜率为小雨(-0.429d/10a)、中雨(0.08d/10a)、大雨(-0.077d/10a)、暴雨(0.108d/10a),平均降水强度倾斜率为小雨(0.055(mm/d)/10a)、中雨(0.151(mm/d)/10a)、大雨(0.209(mm/d)/10a)、暴雨(5.283(mm/d)/10a);秋季降水日数倾斜率为小雨(-2.992d/10a)、中雨(0.004d/10a)、大雨(0.029d/10a)、暴雨(-0.004d/10a),平均降水强度倾斜率为小雨(0.027(mm/d)/10a)、中 雨 (-0.369(mm/d)/10a)、大雨(1.928(mm/d)/10a)、暴雨(-0.941(mm/d)/10a);冬季降水日数倾斜率为小雨(-1.3d/10a)、中雨(0.049d/10a)、大雨(0.074d/10a)、暴雨(0d/10a),平均降水强度倾斜率为小雨(0.128(mm/d)/10a)、中雨(-0.162(mm/d)/10a)、大雨(2.416(mm/d)/10a)、暴雨(0(mm/d)/10a)。
表4 1952—2012滁州市各等级季平均降水强度和降雨日数数据
3.4.3 月不同降水等级的降水日数和平均降水强度的变化特征
不同降水等级的月降水日数和平均降水强度的变化由表5可以得到,1—12月的不同降水等级降水日数和平均降水强度的变异系数都非常大,甚至超过了1,由此可以说明每月不同降水等级降水日数和平均降水强度的差异非常大。十二个月中小雨的平均降水日数从小到大为12月<11月<1月<10月<2月<6月<9月<8月<4月<3月<7月<5月,中雨的平均降水日数从小到大为12月<1月<11月<10月<2月<9月<5月<4月<6月<3月<8月<7月,大雨的平均降水日数从小到大为12月<2月<1月<10月<3月<11月<9月<4月<5月<6月<7月<8月,暴雨的平均降水日数从小到大为12月=1月=2月<10月<3月<11月<9月<4月<5月<6月<7月<8月。1—12月中小雨平均降水强度在1.5—2.1mm/d之间、中雨在8.3—15.05mm/d之间、大雨在1.99—27.89mm/d之间、暴雨在0—51.17mm/d之间。
表5 1952—2012滁州市各等级月平均降水强度和降雨日数数据
1952—2012年滁州市各等级月平均降水强度变化比较明显,其中1月小雨的平均降水强度呈下降趋势,平均降水强度倾斜率为-0.344(mm/d)/10a,中雨和大雨降水日数呈上升趋势,平均降水强度倾斜率分别为0.071(mm/d)/10a和0.039(mm/d)/10a;2月小雨和大雨的平均降水强度呈上升降趋势、中雨呈下降趋势,平均降水强度倾斜率分别为0.131(mm/d)/10a、0.202(mm/d)/10a和-0.059(mm/d)/10a;3月小雨、中雨和大雨的平均降水强度呈上升降趋势、暴雨呈下降趋势,平均降水强度倾斜率分别为0.103(mm/d)/10a、0.332(mm/d)/10a、1.277(mm/d)/10a和-0.167(mm/d)/10a;4月小雨的平均降水强度呈上升趋势、中雨、大雨和暴雨呈下降趋势,平均降水强度倾斜率分别为0.108(mm/d)/10a、-0.47(mm/d)/10a、-1.497(mm/d)/10a和 -0.311(mm/d)/10a;5月小雨、中雨和暴雨的平均降水强度呈下降趋势、大雨呈上升趋势,平均降水强度倾斜率分别为-0.048(mm/d)/10a、-0.439(mm/d)/10a、-1.314(mm/d)/10a和 0.51(mm/d)/10a;6月小雨、中雨和暴雨的平均降水强度呈上升趋势、大雨呈下降趋势,平均降水强度倾斜率分别为0.005(mm/d)/10a、0.329(mm/d)/10a、3.868(mm/d)/10a和-0.002(mm/d)/10a;7月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的平均降水强度均呈上升趋势,平均降水强度倾斜率分别为0.039(mm/d)/10a、0.402(mm/d)/10a、0.522(mm/d)/10a和1.743(mm/d)/10a;8月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的平均降水强度均呈上升趋势,平均降水强度倾斜率分别为0.123(mm/d)/10a、0.374(mm/d)/10a、0.374(mm/d)/10a和 6.283(mm/d)/10a;9 月 小雨、中雨和暴雨的平均降水强度呈下降趋势、大雨呈上升趋势,平均降水强度倾斜率分别为-0.062(mm/d)/10a、-1.098(mm/d)/10a、-0.256(mm/d)/10a和1.166(mm/d)/10a;10月中雨、大雨和暴雨的平均降水强度呈下降趋势、小雨呈上升趋势,平均降水强度倾斜率分别为-0.452(mm/d)/10a、-0.28(mm/d)/10a、-0.222(mm/d)/10a和0.075(mm/d)/10a;11月小雨、中雨和大雨的平均降水强度呈上升趋势、暴雨呈下降趋势,平均降水强度倾斜率分别为0.013(mm/d)/10a、0.489(mm/d)/10a、0.94(mm/d)/10a和-0.379(mm/d)/10a;12月小雨、中雨和大雨的平均降水强度呈上升趋势、暴雨保持不变,平均降水强度倾斜率分别为0.221(mm/d)/10a、0.875(mm/d)/10a、0.596(mm/d)/10a和0(mm/d)/10a。
4 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局地气候特征发生改变,降水的变化尤为显著。本文通过1952—2012年近61年的逐日降水数据分析了滁州市降水的年变化特征。经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1952—2012年滁州市年降水量变化比较明显,基本呈现为一年高于年平均降水量、一年低于年平均降水量1050.9mm的振荡性变化,变化范围在533.5—1698.3mm之间,降水量总体呈较弱的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0.232mm/10a。
(2)春季降水量减少趋势较为明显,夏、冬两季降水量增加趋势较为明显,秋季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从春、夏、秋、冬四季平均降水量来看,分别占多年平均降水量的22.56%、48.87%、18.16%和10.41%,降水分布不均,春夏多雨,秋冬少雨。
(3)滁州市的年平均降水强度呈现减少-增加-减少-增加的变化趋势;降水日数总体呈逐渐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6.628d/10a。滁州市春、夏、秋、冬四季的平均降水强度总体都呈增加趋势,但增加的趋势不明显,春、夏、秋、冬四季降水量≥0.1mm的降水日数总体都呈减少趋势,其中春季、秋季较为明显;滁州市历年各月平均降水量≥0.1mm的降水日数分布比较均匀,但平均降水强度差异较大,数值比较离散。
(4)滁州市小雨日数居多,而降雨的贡献却以中雨以上为主。小雨到暴雨的各降水等级年降水量差异较大的是暴雨,较小的是小雨;四季中春、秋两季以中雨为主,夏季以暴雨为主,冬季以小雨和中雨为主;12个月中1、12月以小雨为主,2、3、4、10和11月以中雨为主,5月以大雨为主,6、7、8和9月以暴雨为主。
[1] 周长艳,岑思弦,李跃清,等.四川省近50年降水的变化特征及影响[J].地理学报,2011,66(5):619-630.
[2] 袁新田,张群,张春丽.蚌埠市近50年降水变化特征分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1,13(6):97-102.
[3] 成鹏.乌鲁木齐地区近50a降水特征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0,33(4):580-587.
[4] 郭志梅,缪启龙,李雄.中国北方地区近50年来气温变化特征的研究[J].地理科学,2005,25(4):448-454.
[5] 刘康平,罗静,郑自君.德阳市西部近52a降水变化特征[J].贵州气象,2011,35(5):33-39.
[6] 胡娅敏,丁一汇.2000年以来江淮梅雨带北移的可能成因分析[J].气象,2009,35(12):37-43.
[7] 梁灵君,杨忠山,白国营.城市化进程对北京城区降水影响探讨[J].北京水务,2011,(3):15-18.
[8] 李书严,马京津.城市化进程对北京地区降水的影响分析[J].气象科学,2011,31(4):414-42.
[9] 赵冬艳.大连市近60年降水变化特征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6):23-24.
[10] 张国存,查良松.南京近50年来气候变化及未来趋势分析[J].安 徽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08,31(6):580-584.
[11] 吕丽芬,马鹏程.芜湖市城市化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1):52-55.
[12] 韩丹,程先富,张群,等.安徽省1961-2007年降水特征分析[J].人民长江,2011,42(23):23-269.
[13] 查良松,陈晓红,吉中会,等.1970-2008年安徽省气温时空格局变化[J].地理研究,2010,29(4):640-654.
[14] 蔡爱民,查良松.安徽省1949-2003年洪旱灾害时序分形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5,25(6):73-77.
[15] 杨正芬,刘宸钊,郭学文,等.近40年西昌北郊降水变化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1,31(2):50-55.
[16] 姜秀萍,张桂英,宋玉红,等.开鲁县55年降水变化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275-278.
[17] 刘德林.郑州市近60年来降水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1,18(5):236-238.
[18] 郑玉萍,李景林,赵书琴,等.乌鲁木齐近48a城市化进程对降水的影响[J].干旱区地理,2011,34(3):442-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