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痛泻药方加减在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

2015-08-01刘海泉

当代医学 2015年35期
关键词:泻药肝郁脾虚

刘海泉

痛泻药方加减在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

刘海泉

目的 探讨痛泻药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符合入选要求的50例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n=25),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和谷维素口服,治疗组给予痛泻药方加减内服。以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2组患者治疗总体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72.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痛泻药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研究。

痛泻药方;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腹泻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的一种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常伴有较明显的全身性神经官能症状,IBS根据主要症状分为腹泻主导型、便秘主导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3类,本病胃肠道结构和生化检查无异常[1]。IBS病情复杂,其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肠道动力异常、肠道感觉异常、心理社会因素等有关,迄今为止仍无疗效肯定的药物或治疗方法[2]。IBS病位在肠,涉及脾、胃、肝、肾诸脏,并与湿、瘀等有关,在临床尤以肝郁脾虚型多见。近年来,笔者采用中医古方痛泻药方辩证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IBS,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入选对象均为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肛肠科2009年11月~2013年11月的门诊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肝郁脾虚型腹泻型IBS的诊断标准,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46.13±7.25)岁,平均病程(5.14±2.87)年;对照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45.98±7.23)岁,平均病程(5.15±2.83)年。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06年的罗马标准Ⅲ[3]制定:在近12个月内至少有12周出现腹部不适或腹痛,包括以下3个特点中的2个:(1)排便后缓解;(2)发病时有排便次数改变;(3)发病时有大便性状改变;分型依据为:(1)每周排便>3次;(2)每天排便>3次;(3)块状或硬便;(4)稀烂便或水样便;(5)排便费力;(6)排便急迫感。腹泻型包括(2)(4)(6)中任意1项或以上而无(1)(3)(5)项;或有(2)(4)(6)中2项或以上,可伴(1)(5)项中1项,但无(3)项。所有患者经大便常规检查、细菌培养、结肠镜检查,结果显示均无异常。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肝郁脾虚型腹泻[4]制定,主要症状:腹痛泄泻反复发作,腹痛即泻,泻后痛减,情绪抑郁或急躁易怒,善太息,每因情志不畅或饮食不慎而诱发,肠鸣矢气,胸胁胀满,食少纳呆;舌红,苔薄白,脉弦或细。

1.2.3 排除标准 (1)存在肠道器质性病变;(2)痢疾、寄生虫病、中毒等引起的腹泻;(3)合并严重心、脑、肝、肺、肾及血液系统疾病;(4)病程小于6个月;(5)妊娠及哺乳期妇女;(6)近期内服用对胃肠道和神经系统有影响的药物,如益生菌、匹维溴铵、奥替溴铵、氟西汀等;(7)无法按规定用药,使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判断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匹维溴铵片(北京万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每片50mg,国药准字H20133036)口服,1片/次,3次/d;同时口服谷维素片(浙江昂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片10mg,国药准字H33020184),2片/次,3次/d。

1.3.2 治疗组 辩证给予痛泻药方加减内服。基本方药:炒白术15g,生白芍15g,陈皮10g,防风10g。肝气郁结较甚,兼见两胁胀痛,胃脘阻闷,加柴胡10g、香附子10g、木香12g、枳壳10g以疏肝理气;如腹痛较甚者,加延胡索15g、川楝子15g、甘草6g以理气活血,柔肝止痛;嗳气频繁者,加沉香3g、白蔻仁20g理气降逆;泄泻甚者加党参20g、乌梅15g、木瓜15g;若气滞日久,腹痛有定处,舌紫暗或有瘀点者,加五灵脂10g、炒蒲黄10g、丹参20g、桃仁10g、延胡索15g以化瘀止痛。以上诸药,每天1剂,每次煎水200mL,分2次温服。2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分析疗效。

1.4 疗效观察

1.4.1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每月检测1次肝肾功能、血常规、大便常规及尿常规,观察并详细记录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评价2组疗效。

1.4.2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制定:痊愈:大便次数、量及性状恢复正常,伴随症状及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减少≥95%;显效:大便次数每天2~3次,近似成形,或便溏每天仅1次,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减少≥70%;有效:大便次数和性状有好转,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0%;无效:大便次数和性状无明显好转,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0%。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2个疗程相关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72.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不良反应 对照组有2例出现轻度恶心、1例出现少量红色丘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治疗组无任何不良反应出现;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情况,说明痛泻药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安全性高。

3 讨论

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紊乱性疾病,目前认为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感觉过敏、脑-肠轴的异常、精神心理因素、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有关,治疗相当棘手,严重困扰着患者的日常生活[6-7]。西药对本病的治疗缺乏特异性,且副作用相对较多,基于西医治疗的局限性,许多学者已将目光转向中医药,力求寻找出疗效好、副作用小的方药来治疗。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按照腹泻型IBS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为“腹泻”、“腹痛”等范畴,病位在大肠,涉及肝脾。吴鹤皋云:“泻责之于脾,痛责之于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可见本病主要是由于情志失调,致肝郁气滞,肝脾不和,引起肠道气机不利,传导失司。肝的疏泄正常与否,是脾胃正常升降的关键,肝脾失调是本病的主要病机,故采用抑木扶土法。临床上脾虚与肝郁常同时存在,所以,健脾与疏肝结合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IBS常可收到满意的疗效。痛泻药方主治肝郁脾虚所致的腹泻,最早出自《丹溪心法·卷二》,临床常被用于肠炎、腹泻、泄泻等的治疗。方中白术,健脾益气,培补坤元;生白芍,养肝阴,柔肝体,敛肝气,使肝木不至过分克伐脾上:陈皮调理气机,醒脾和胃;防风调达肝气,以应肝木风动之性,升运脾气,全方共凑健脾疏肝,调理气机。

相关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表明[8-11],痛泻要方具有以下作用:(1)镇痛止泻作用:①对肠道肌肉的影响:乙酰胆碱所致的家兔离体小肠平滑肌收缩受到抑制,收缩幅度变小,基线下滑,频率降低;②痛泻要方可显著提高慢性内脏痛觉超敏大鼠模型及热板法疼痛小鼠模型疼痛阈值。(2)抗炎作用:痛泻要方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IL-6、IL-8促炎细胞因子含量,同时升高L-10抗炎细胞因子的含量。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辨证基础上采用痛泻药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IBS,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达到标本兼治,且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充分显示了中医药对IBS的治疗优势与前景。但本研究观察时间相对较短,今后的研究可进一步观察其远期疗效。

[1] 毛丽娟,韩树堂.痛泻要方对腹泻型IBS患者肠黏膜肥大细胞活化的影响[J].北方药学,2011,8(3):55-57.

[2] 赖瑞敏,曹立颖,乔丽娜,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的系统评价[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2,20(22):2106-2110.

[3] Drossman DA.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 Ⅲprocess[J].Gastroenterology,2006,130(5):1377-1390.

[4]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64-366.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2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31.

[6] 曾山.痛泻要方加减联合黄连素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2,5(12A):72-73.

[7] 赖良.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J].当代医学,2013,19(17):136-138.

[8] 胡旭光,杨全,洪文,等.慢性内脏痛觉超敏大鼠及热板法疼痛小鼠模型对痛泻要方的镇痛反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16):3086.

[9] 林锡芬,彭林,赖庆勇,等.桂枝汤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48例[J].中医研究,2012,25(3):18-20.

[10] 张国萍,郭蕾,窦志芳,等.逍遥散和痛泻药方煎剂对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的改善作用[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3(1):23-25.

[11] 刘丰.痛泻要方倍用防风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实验研究[J].中医学报,2013,11(28):1673-1674.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5.025

湖南 412008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肛肠科(刘海泉)

猜你喜欢

泻药肝郁脾虚
自拟健脾除湿方治疗脾虚湿盛型汗疱疹疗效观察
减肥药和泻药会增加女性饮食失调风险
老年便秘选泻药 润滑性药物最合适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滞型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滋肾解郁汤治疗肝郁型阳痿41例
疏肝益肾汤治疗肝郁肾虚证月经后期的临床观察
电刺激单、双侧迷走神经对肝郁证大鼠模型脑内NE、DA、5-HT和5-HIAA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