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健康宣教对产后出血率的影响
2015-08-01冯少棉
冯少棉
孕期健康宣教对产后出血率的影响
冯少棉
目的 探讨孕期健康宣教对产后出血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孕检及生产的产妇220例,并根据产妇意愿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110例。对照组行常规孕检,观察组在常规孕检基础上行孕期健康宣教。观察并比较2组产妇的产时HAMA(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HAMD(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NRS(疼痛强度)评分及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应对行为得分为(8.89±0.73),对照组为(6.37±0.8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HAMD评分、HAMA评分、NRS分别为(15.41±2.21)、(13.30±3.24)、(3.27±1.31),对照组分别为(23.08±6.29)、(24.05±8.22)、(7.02±0.98),观察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阴道分娩率为74.5%,对照组为44.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4.5%、4.5%、1.8%,对照组分别为51.8%、14.5%、8.2%,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妇女加强孕期健康宣教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提高自然分娩率。
孕期健康宣教;产后出血率;影响
产后出血属于产科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占孕产妇总死亡率的1/2[1]。产后出血的发生较突然,并且在未能得到及时处理情况下快速进展,严重威胁围生儿及产妇生命安全[2]。所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产后出血率降低势在必行。本研究就孕期健康宣教对降低产后出血率的影响进行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顺德区妇幼保健院接受孕检的妊娠产妇220例,并根据孕妇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观察组110例中初产妇95例,经产妇15例,年龄25~36岁,平均(28.7±3.6)岁;对照组110例中初产妇94例,经产妇16例,年龄26~35岁,平均(29.1±2.9)岁。2组产妇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孕妇为接受孕妇学校的健康教育,只在产科门诊行常规的围产保健检查。
1.2.2 观察组 孕妇怀孕12周起不但按照要求定期行孕检,还接受有计划的、系统的孕期健康教育及分娩前有关知识的培训:(1)孕期健康宣教形式:个体指导与集体授课相结合,将授课内容制作成宣传册向孕妇发放,将图片、模型、幻灯片配合多媒体进行演示[3]。(2)健康教育干预频次:健康教育培训班每月需举办1期,技能培训讲座每周举办1次,每个月讲述不同内容,3个月为1周期,循环进行培训。(3)孕期健康宣教的内容:主要包括孕期保健、孕期生理变化、胎儿发育监测、孕期营养、分娩应对技巧(呼吸放松技巧、加速产程的体位、正确使用腹压)、分娩机制、产褥期保健、乳房自我护理、新生儿护理方法及技巧、母乳喂养等。嘱咐孕妇要积极主动、按时地进行常规的产前检查,以便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高危因素,有利于孕妇的安全及胎儿的正常发育[4]。产检医师需全面了解所有孕妇的健康情况,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血液病、肝炎、前置胎盘、多胎妊娠等孕妇,要全程监测其孕期情况,择期尽早入院,及时终止妊娠,以预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产后出血的发生[5]。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产妇产时应对行为得分及HAMA(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HAMD(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NRS(疼痛强度)评分。
1.4 产后出血判定标准 采取统一称重法:产妇阴道清理干净后,立即将一张灭菌特制纸浆垫(重100g)铺在产妇臀下,以便收集产后所流淌的血液,每2小时更换纸浆垫并称重,增加的重量即为失血量,按照1.05g=1mL的标准来计算出流血量,之后计算24h总失血量,24h总失血量超过500mL即为产后出血[6]。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产妇产时应对行为得分及HAMD评分、HAMA评分、NRS评分比较 观察组孕产妇应对行为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HAMD评分、HAMA评分、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孕产妇产时应对行为及情绪变化情况比较(±s,分)
表1 2组孕产妇产时应对行为及情绪变化情况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
2.2 2组孕产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孕产妇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孕产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产后出血的预后随产妇体质、失血速度、失血量而异,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可引发产后出血的因素有产妇体质瘦弱、有急慢性病史、过度疲劳、过度应用镇静剂及麻醉剂,产程延长、子宫肌壁过度膨胀(多胎、巨大儿、羊水过多)、病理性子宫(子宫肌腺病、子宫水肿、子宫渗血)、绒毛膜羊膜炎、前置胎盘、急产、子宫收缩乏力、胎膜早破时间过长、子宫畸形、发热等。
要减少和避免出血的发生,就要提高孕妇对产后出血的正确认识,积极配合产前、产时监测工作,医护人员做到早预防、早评估,并采取及时、适当的干预措施,以降低产后出血率。对孕妇定期进行系统的、专业的孕期宣教和产前培训,可使其对正常分娩机制加以了解,得知精神心理因素可对分娩造成的影响,帮助孕妇树立战胜疼痛的信心和自然分娩的决心,可以积极、主动地配合助产人员,提高其对疼痛的耐受力[7]。本院近些年来,鼓励孕妇早建卡,规范产前检查,宣教产前保健的意义及重要性,并将产前健康教育落实到位,严密监测产检所筛查出的高危胎儿及孕妇,真正做到早期发现并治疗妊娠期并发症及合并症,从而降低了妊娠合并贫血儿、巨大儿的出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应对行为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AMD评分、HAMA评分、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论与临床报道基本一致[8]。健康教育的概念十分巨大,其包含很多内容,主要有孕妇怀孕初期对角色转换,妊娠期营养需求的了解,对身体各个器官变化的认知,对产前检查重要性的了解,对妊娠期行为的注意事项的了解,对分娩时如何应对产程阻滞及疼痛的方法的了解,对自我鼓励、用力方式及产后恢复知识的掌握情况等。
综上所述,孕期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产妇产时应对能力,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促进产后康复。
[1] 戴明亮.孕期健康教育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7):19-20.
[2] 蓝静.夫妻共同参与孕期健康教育对分娩方式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9):73-74.
[3] 杨碧静,姜碧洋.产后出血199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杜区医师‐医学专刊,2010,12(19):101-103.
[4] 魏本贤.孕期健康教育在妇产护理中的临床意义及价值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0):263-264.
[5] 杨汝萍.孕期健康教育对顺产妇产时的应对行为及分娩结局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4(1):133-134.
[6] 郝丽,孙伟超,黄红霞.浅谈产后出血预防与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4C):1108.
[7] 伍晚妹.提前干预对降低产后出血率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7下):58.
[8] 刘新景,崔燕姿,王海英.高血压病人的非药物治疗[J].健康大视野,2012(1):125.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1.112
广东 528300 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冯少棉)